APP下载

笔墨功夫与画家个性

2017-11-07张立辰

老年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笔墨中国画画家

□ 张立辰

笔墨功夫与画家个性

□ 张立辰

中国画创作,其实质就是画万象之质,表灵府之旨,是意象创造和笔墨神化的过程。要实现这个创造,画家必须融入自然,热爱生活,通晓物理、画理,精研法度,融情化古,裁出新象。

古人把天、地、人的总体关系,归结为“道”,建立了强大的意象思维体系和审美体系,确立了“技”“道”合一的创作原则和以笔墨结构为核心的意象造型法则。

中国画于实象与抽象的表现间有一神化意象,此象似乎介于“实象”与“抽象”之间,实则为宗炳所说的“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的中国画式的“意象”创造,这才产生了中国画的“意象精神”。在这种精神高度的笼罩和指引下,写意画(包括工笔表现的各种画法)得以与时俱进。在灿烂的艺术宝库中,也包含了中国画创作的庞大体系和多彩的艺术表现。在此,就中国画创作的特征和主要方法作一简述。

其一,中国画家有一双特殊的眼睛(有外国人称之为“敏感”),以中国传统哲学理念、“阴阳”“五行”之说为视角,由“直观”到“玄观”再到“臆测”“判断”的眼睛,将物视为“道”,在“实象”与“抽象”之间,用哲学的审美法则“裁象”。

其二,中国绘画,是诗、书、画、印的合流体。不论从基本功夫、治学、艺术表现,还是审美高度,中国画都远远超出其它绘画种类而独居世界艺术高峰。当然,其“四全”合流的神奇创作特征,是人类文明的最高标志之一。

《草莓》张立辰

其三,中国画有“体”。画中各部形象依照章法、布局、开合、呼应关系组合构成,通称为“笔墨结构”。画面从局部到整体,黑、白、虚、实是在形式间对比、互生共存的统一体。这也是中国画创作中突出的特征。

其四,“技”“道”合一。庖丁解牛且好道而“进乎技”,何况由哲理统帅下的中国画呢!中国画基本功的一笔一墨蕴含着深刻内涵和审美价值,这里的“技”正是“道”,“道”已进“技”,技道无法分离,何愁技道不统一!

《鱼》张立辰

其五,中国画的创作方法因分科和画法的不同而不同,甚至因题材不同而各异。如工笔画,极为重视笔墨表现、笔墨结构的完美灵机,提供了概括从简的结构基础。其“繁”亦需从“简”,于繁中求简。“始知真放本精微”,一语道破了中国画创作的机要。

其六,中国画的创作状态。画家的心态和创作状态呈现出两种倾向:一是表现“精”“能”的画家类型;一是追求“神”“逸”的“文人”作风。两种类型各显神通,相互影响,完善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非悟不进”“物我玄化”的理念和“一笔开天”贯穿“众画”的气概,更加促使中国画家“临池”的状态向“解衣般礴”“李白斗酒诗百篇”式倾斜了。

其七,画稿。创作当立意成熟、布局确定,可作初稿或草稿。此法古已有之,称“粉本”“底稿”“朽”等。不过,也有不打稿者。笔者曾见田世光、陆抑非等老先生,画工笔花鸟时直接勾勒着色,此非功技老道者不能为。写意画更是常见不打画稿者。而现当代却有不少人先作详尽而写实的素描稿,再以毛笔描绘,其笔法、笔意、笔墨结构全无,何谈中国画乎!更有甚者,将照片通过电脑、投影仪投射到画纸上,再以毛笔制作,恐怕就更与中国画无缘了。

中国画的创作比其它画种的创作都难。所以,要求画家须做好三点:第一,“千古不易”的中国画笔墨表现能力,决定着中国画的创作质量。第二,作为中国画底蕴的文化艺术修养,决定着中国画艺术创作的气质格调。第三,以包括西方文化在内的文化艺术全面修养为催化剂,将精深的“中国功夫”与画家个性相融合,决定着艺术创作的风格。以上三方面,是艺术创作成功的基本保证。

张立辰,1939年生,江苏沛县人。1960年入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65年毕业后任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

其擅大写意花鸟画,长于指画,偶作山水。作品有指画《奇香不老》《芭蕉竹鸡》等;《粒粒芳甜》等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其先后在长沙、北京、哈尔滨、天津等地举办个展及联展。出版有《张立辰画集》《张立辰小品集》等。发表《中国画的笔墨结构》等论文。

猜你喜欢

笔墨中国画画家
中国画
笔墨童年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酷炫小画家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