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2017全国高考理综Ⅱ卷第25题解法的探析

2017-11-07

物理之友 2017年10期
关键词:理综动能定理思维习惯

(1. 浙江省温州中学,浙江 温州 325000;2. 北京师范大学安新区附属学校,贵州 贵安 550025)

对2017全国高考理综Ⅱ卷第25题解法的探析

王金聚1肖优优2

(1. 浙江省温州中学,浙江 温州 325000;2. 北京师范大学安新区附属学校,贵州 贵安 550025)

笔者对2017全国高考理综Ⅱ卷的第25题参考答案的解法进行剖析,给出了更简捷的解法,通过对不同解题方法的总结,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高考物理;解法;探析

2017全国高考理综Ⅱ卷的第25题是一道力学、电学综合题,考查了平抛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自由落体运动、运动学公式、电场强度、动能定理等知识点,覆盖面广,综合性强,很好地考核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应用数学能力。但命题者给出的参考答案中,对(2)、(3)两问的解答所列式子甚多,显得过于繁琐,考生不容易想到且很难解出。今对(2)、(3)两问提供更加简捷易懂的解法,供读者参考。

图1

原题:如图1所示,两水平面(虚线)之间的距离为H,其间的区域存在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自该区域上方的A点将质量均为m、电荷量分别为q和-q的带电小球M、N先后以相同的初速度沿平行于电场的方向射出。小球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电场区域,并从该区域的下边界离开。已知N离开电场时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下;M在电场中做直线运动,刚离开电场时的动能为N刚离开电场时动能的1.5倍。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M与N在电场中沿水平方向的位移之比;

(2)A点距电场上边界的高度;

(3) 该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

点评:可以看出,除了第(1)问的解答是3个式子联立,比较简捷之外,第(2)问的解答是5式联立,第(3)问的解答则是8式联立。不难想象,在惜时如金的考场上,在考生心情紧张的情况下,要能想得到这么多的式子,且能准确地求得结果,实属不易。更容易陷入在式子间绕来绕去而不得结果的混乱状态中。实际上,对(2)、(3)问的解答,命题者提供的答案并不是最简的解法,还有更容易想到且步骤简捷的方法可循,笔者给出后两问的简捷解法如下。

图2

图3

显然,笔者对(2)、(3)问的解法比参考答案更显简捷、更容易理解。对第(2)问紧紧抓住矢量合成的知识,借助速度公式易求得两段时间相等的关系,再考虑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来确定h、H的关系就显得简单得多了。而原参考解答式子多而杂,学生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求得结果。

对第(3)问不光未用到动能定理,更主要的是没有借助解答第(1)、(2)问当中出现的式子,牢牢抓住矢量间的方向关系,独自成解,简明扼要,自然清晰。而原参考解答不仅出现了两个动能定理的冗长的表达式,还要借助于(1)、(2)问中四个式子联立求解,想要快速求得结果实属困难。事实上,依据思维的一般规律,求解时更容易想到的应该是更熟悉的公式、更简单的图形、更基本的模型。因此不难想象,对考生而言,更多同学采用的应该还是较简捷解的解法,采用参考答案的方法来解的同学应该是为数不多的。

要想在考场上能快速锁定最简捷的解法,就要在平时做题时多注意对解题方法的总结。做完一道题,要想想除了自己的解法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其他同学的解法是怎样的?老师的解法又是怎样的?多比较,勤思考。通过对一题多解的训练,不但能巩固已学的知识,更能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猜你喜欢

理综动能定理思维习惯
2022年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试题B卷
2022年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试题A卷
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2021年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试题A卷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从2019全国理综Ⅰ卷看近三年来物理试题的坚持与实践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三问”动能定理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动能定理应用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