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炎平注射液对美罗培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增效观察

2017-11-07桂万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恢复期康复训练

桂万弟,李 怡

(1.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湖北 武汉 430200;2.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湖北 武汉 430200)

王应军,张 娟*,彭 宏,刘海玲,黄启开

(湖南省宁乡县中医医院针灸科,湖南 长沙 410600)

喜炎平注射液对美罗培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增效观察

桂万弟1,李 怡2

(1.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湖北 武汉 430200;2.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湖北 武汉 430200)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对美罗培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增效作用。方法回顾性调查128例确诊为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住院患者,对照组为美罗培南组,试验组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美罗培南组,两组各64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体温、咳嗽、咳痰)缓解时间、实验室指标(WBC、影像学)恢复时间、细菌学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温、咳嗽、咳痰)及实验室指标(WBC、影像学)改善时间比较,试验组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细菌学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对美罗培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有增效作用。

肺部感染;喜炎平注射液;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增效作用

穿心莲内酯及其衍生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1],而以穿心莲内酯及其衍生物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喜炎平注射液临床更为关注的是用于诸如病毒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以及腹泻等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治疗[2-4],而其与抗生素联用协同增效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少有临床报道。为研究喜炎平注射液对美罗培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增效作用,本文对128例确诊为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本院微缩病历系统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ICU收治的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入选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单用美罗培南治疗,试验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美罗培南治疗。对照组:男 37 例,女 27 例,平均年龄(46.15±7.33)岁,治疗前感染平均持续时间(2.55±0.61)d,平均体温(38.0±0.13)℃,平均白细胞计数 (WBC)(13.4±1.7)×109/L。试验组:男35例,女29例,平均年龄(45.28±6.97)岁,治疗前感染平均持续时间(2.61±0.57)d,平均体温(37.9±0.15)℃,平均 WBC(13.7±2.1)×109/L。试验组所有患者喜炎平注射液与美罗培南联用天数均≥3d,其中,3~5d 的 42例,6~7d 的 10 例,8~10d 的 9 例,11~14d 的 3 例,喜炎平注射液采用 250~500mg/(次·qd) 的 17 例,250~500mg/(次·q12 h) 的 33 例,250~ 例,50/(次·q8 h)的14例。所有患者在ICU的住院天数≤的住天。经统计学分析,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如出现新的、或持续的、或加重的肺部渗出、浸润、实变),结合痰标本或经气管吸引标本的培养结果,确诊为铜绿假单胞菌的肺部感染患者;(2)药敏显示为非多重耐药且对美罗培南敏感者;(3)无明显的基础疾病者;(4)患者开始抗感染治疗前48h内未经过有效的抗菌治疗或虽经治疗但判断“无效”者;(5)未同时使用其他的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抗炎作用的中药制剂。

1.2.2 排除标准 (1)患者肝功能或(和)肾功能异常者;(2)处于妊娠期或(和)哺乳期的妇女、精神疾病者;(3)对喜炎平注射液过敏者;(4)除美罗培南外,还同时联用了其他抗生素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除一般的气道分泌物引流和廓清以及适当的免疫治疗、营养支持外,对照组患者每次使用1.0g美罗培南(日本住友制药株式会社,0.5g/支)加入到100mL生理盐水中按常规滴速静脉滴注,每8h给药1次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美罗培南上述方案基础上联用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5mL:125mg/支)进行治疗,喜炎平注射液的给药方案为每次250~500mg加入到100mL生理盐水中按常规滴速静脉滴注,qd~q8 h的方案治疗。两组使用疗程为10~q8h。

1.4 疗效观察指标

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症状(体温、咳嗽、咳痰)缓解时间、实验室指标(WBC、影像学)恢复时间、细菌学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临床疗效判断及不良反应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根据《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痊愈、显效、进步和无效4级进行评价,即(1)痊愈:抗感染治疗3d内临床感染症状完全消失、病原学检查及血常规恢复正常;(2)显效:抗感染治疗5d内病情好转明显,但临床感染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4项指标中有1项尚未完全恢复;(3)进步:抗感染治疗7d内血常规及临床感染症状有所改善,但不明显;(4)无效:抗感染治疗7d内病情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以痊愈和显效计算。

药物不良反应按5级标准进行评定,即与试验药物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和肯定无关。前3项计为不良反应,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细菌学效果评价[5]

细菌学效果评价按5级标准评价,即(1)清除:治疗结束时原病菌消失,且无新病原菌出现;(2)部分清除:治疗结束时原病菌减少或>2种病原菌至少有1种持续生长;(3)未清除:治疗结束时原病菌无变化;(4)菌交替:治疗结束后第1天分离出新的病原菌,但无任何临床症状,也不需要治疗;(5)再感染:治疗结束后第1天分离到新的病原菌,出现感染症状和体征需要给予治疗。

1.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2.2%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时间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温、咳嗽、咳痰)及实验室指标(WBC、影像学)改善时间比较,试验组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实验室指标改善时间比较 (±s,d)

表2 两组患者症状、实验室指标改善时间比较 (±s,d)

注:与对照组比较,ΔP<0.01。

组别对照组试验组t值P值n 64 64体温恢复正常5.5±0.8 2.9±0.5Δ 22.05<0.001咳痰消失7.1±0.7 5.4±0.6Δ 14.75<0.001咳嗽消失6.3±0.4 4.4±0.3Δ 30.4<0.001WBC恢复正常6.8±1.1 6.3±0.9Δ 2.81<0.01影像学恢复正常9.1±0.9 7.3±0.6Δ 13.31<0.001

2.3 两组细菌学效果比较

治疗结束后,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有47例和51例进行了再次标本培养,2组细菌学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细菌学效果比较 [例(%)]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例,其中皮疹2例,腹泻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试验组中有1例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表现为AST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在ICU病房,其导致的肺、血液、泌尿道、手术部位及软组织感染在国内大型医院中位居院内感染第2位,且该菌对常用的第3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等抗菌药均呈现出一定的耐药性[6]。2012年中国CHINET资料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3.5%、19.8%、19.6%、17.9%和17.5%[7],2005~2012年连续监测资料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的年度耐药率维持在为20%~30%之间。2011年CARES研究也证实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达22.1%,但我国HAP临床调查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却高达48.8%[8],远高于CHINET监测中各种标本分离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对此寻求新的抗菌方案,缓解现有抗生素压力显得很有必要。

喜炎平注射液是一种以穿心莲内酯为主,包括了异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去氧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及穿心莲宁等内酯成分在内的总酯磺化物的水溶性注射剂[9],其中的穿心莲内酯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活性,对无论是浮游状态还是生物膜状态的铜绿假单胞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并表现出与阿奇霉素联用协同增效效应[10-11],其能明显抑制绿脓菌素分泌量、胞外蛋白水解酶和弹性蛋白酶的活性而起到抗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12],可通过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MexAB-OprM转录表达而降低对头孢他啶、头孢匹罗、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的耐药性[13]。穿心莲内酯衍生物也具有类似的作用,如其衍生物AL-1与1/2MIC的阿奇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或链霉素分别联用时能协同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发挥增敏效应[14]。由此,可推测喜炎平注射液对铜绿假单胞菌也应具有同样的效果,即其与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抗菌药物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国内有关专家共识指出[15],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有助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实际上,本研究发现,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喜炎平注射液与美罗培南联用,虽在细菌学效果方面没表现出优势(由于部分病例治疗结束后培养结果脱落没有完整的数据统计),但其临床疗效较单用美罗培南更优,感染症状改善更明显,实验室异常指标恢复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单用美罗培南也无差异。

因此,本研究一方面证实了喜炎平注射液联用美罗培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不仅安全、有效,而且临床疗效更好;另一方面也提示了喜炎平注射液对美罗培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能存在着增效作用。

[1]严园园,施高翔,邵 菁,等.穿心莲内酯及其衍生物抗感染研究近10年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2):3819-3823.

[2]刘小文,李银元.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125-126.

[3]赖富煌,杨华.喜炎平注射液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9):22-23.

[4]乔倍仓.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4):125.

[5]王雅萍,李立宏,高国栋.利奈唑胺治疗脑出血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11):1462-1463.

[6]Tan R,Liu J,Li M,et al.Epidemiology and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ong commonly encountered bacteria associated with infections and coloniza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a university-affiliated hospital in Shanghai[J].J Microbiol Immunol Infect,2014,47(2):87-94.

[7]汪 复,朱德妹,胡付品,等.2012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13(5):321-330.

[8]刘又宁,曹 彬,王 辉,等.中国九城市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微生物学与临床特点调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10):739-746.

[9]林朝展,邓贵华,祝晨蔯.HPLC同时测定穿心莲药材及其制剂中的6种内酯类成分[J].华西药学杂志,2011,26(1):67-70.

[10]邓 佳.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4):429-432.

[11]程惠娟,刘 江,张 庚.穿心莲内酯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及与阿奇霉素协同抗菌作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2):120.

[12]李洪涛,覃慧敏,王卫华,等.穿心莲内酯对铜绿假单胞菌QS毒力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2):1015-1057.

[13]郭 威,周 莹,叶 露,等.穿心莲内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外排泵MexAB-OprM的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6):1343.

[14]Zeng XP,Liu XY,Bian J,et al.Synergistic effect of 14-alphalipoyl andrographolide and various antibiotics on the formation of biofilms and production of exopolysaccharide and pyo cyanin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11,55(6):3015.

[1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1):9-15.

Synergetic Effects of Xiyanping Injection o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ulmonary Infections Treated with Meropenem

GUI Wandi1,LI Yi2
(1.Department of Medicine,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xia District,Wuhan,Hubei 430200,China;2.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xia District,Wuhan,Hubei 43020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synergism action of Xiyanping injection o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eruginosa)pulmonary infections treated with meropenem.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used in the study,128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P.aeruginosa inf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 group,64cases in each group.In control group,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eropenem.In experiment group,all patients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meropenem combined with Xiyanping injection.The clinical efficacy,symptoms,laboratory index,bacteriolog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recovery time of symptoms and laboratory index in experiment group was sho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bacteriolog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cidence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Xiyanping injection shows some synergetic actions on P.aeruginosa pulmonary infections treated with meropenem.

Xiyanping injection;meropenem;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s

Effect of Acupuncturing Sihai Zhishu Acupoint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Strephenopodia after Stroke

WANG Yingjun,ZHANG Juan*,PENG Hong,LIU Hailing,HUANG Qikai
(Ningxiang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ingxiang,Hunan 410600,China)

本文引用:桂万弟,李 怡.喜炎平注射液对美罗培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增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10):1128-1131.

R969.4

B

10.3969/j.issn.1674-070X.2017.010.021

2016-03-21

桂万弟,女,学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E-mail:892778471@qq.com。

(本文编辑 李 杰)

·针灸推拿·

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临床观察

王应军,张 娟*,彭 宏,刘海玲,黄启开

(湖南省宁乡县中医医院针灸科,湖南 长沙 410600)

本文引用:王应军,张 娟,彭 宏,刘海玲,黄启开.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10):1132-1135.

〔摘要〕目的探讨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3个月后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足内翻积分和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足内翻积分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均较治疗前显著恢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中风后足内翻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足内翻;四海之腧取穴法;康复训练

B〔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7.010.022

〔收稿日期〕2017-06-04

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2015132)。

〔作者简介〕王应军,男,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瘫萎症及痹症的临床研究。

* 张 娟,女,硕士,E-mail:254150340@qq.com。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cupuncturing Sihai Zhishu acupoint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strephenopodia after stroke.Methodssixty selected patients with strephenopodia during cerebral infarction convalescen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0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an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ihai Zhishu acupoint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 changes of Fugl-meyer scores,strephenopodia integral and Brunnstrom stages were tested after three months of treatment.ResultsThe Fugl-meyer scores of two group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P<0.01),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1).The strephenopodia integrals of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P<0.01),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The Brunnstrom stages of two groups significantly recovered(P<0.05),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Both treatment methods have a certain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strephenopodia after stroke,but the method of acupuncturing Sihai Zhishu acupoint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s more effective,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ischemic stroke;convalescence; strephenopodia; Sihai Zhishu acupoint selec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的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的一类疾病,足内翻是其临床常见的后遗症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给患者造成了相当大的痛苦。本课题组在临床中运用四海之腧取穴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足内翻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本院针灸科住院部及门诊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共计60例,其中来自住院部患者50例,门诊患者10例,年龄均在40岁至80岁之间,最小40岁,最大78岁;女性为29例,男性为3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中来自住院部的患者各25例,来自门诊的患者各 5 例,治疗组年龄平均为(63.6±6.57)岁;病程平均为(44.68±20.14)d,治疗组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证者20例,痰热腑实证5例,阴虚风动证4例,风火上扰证1例。对照组年龄平均为(64.2±5.9)岁;病程平均为(46.71±19.23)d,对照组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证者21例,痰热腑实证4例,阴虚风动证4例,风火上扰证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研究人员均对其进行了详细告知,并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选取西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1]中脑梗死诊断标准以及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2)患者偏瘫侧肢体出现足内翻,足趾均向下屈曲。查体可见患侧足外旋、外展、背伸、跖屈等功能活动受限。

1.2.2 纳入标准 (1)均符合上述西医、中医的诊断标准,患者意识清楚,不伴有严重认知障碍;(2)年龄40~78岁之间;(3)病程2周至6个月以内的患者;(4)愿意接受针灸治疗者。

1.2.3 排除标准 (1)年龄不符合要求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2)合并有严重的心、肾、脑、肝、内分泌及造血系统等疾病者,因病情不稳定而不适合进行治疗者,合并有精神疾患者;(3)患者及家属不愿意配合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1)四海之腧取穴法:①针刺处方:哑门、大椎、气冲、风府、百会、人迎、上巨虚、大杼、足三里、下巨虚。②针法:皮肤常规消毒,百会穴予以平刺 0.5~0.8 寸,气冲穴、人迎穴则避开动脉,直刺 0.5 寸,大杼穴、大椎穴直刺 0.5 寸,哑门穴、风府穴朝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下巨虚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直刺1~1.5寸;配穴:在主穴基础上加取丘墟穴、照海穴,丘墟穴透照海穴;每穴进针后以得气为度,并行捻转补虚泻实手法。针刺时均要求患者产生酸麻胀重感,留针时间为30min,1次/d;(2)康复训练: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规划教材《康复医学》中所制定[3],康复治疗师用一手固定踝部,另一手握住患者的足跟向后方及下方持续牵拉,同时用握住足跟手的前臂将足底向踝关节屈曲方向运动,20min/次,1 次/d。(3)基础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在正常范围,同时酌情予以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其他对症治疗。(4)疗程:1个月/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2 对照组 (1)常规针刺法:①针刺处方:参照全国统编高等中医院校教材《针灸治疗学》中风选穴[4]选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风市、阴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解溪、昆仑。②针 法:皮肤常规消毒,毫针刺,以局部麻、酸、痛、胀为度,平补平泻法,留针时间30min,日1次,1个月/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2)配穴、康复训练及基础治疗、疗程均同治疗组。

1.4 评价指标与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指标观察。

1.4.1 下肢运动功能评定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 (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下肢积分)[5]:下肢总计分为34分,每次均在治疗开始的前1天和治疗结束后的第1天,根据评定分数的变化来进行统计学分析。

1.4.2 足内翻的症状评分 参照中风后足内翻积分[6],共分 10 项:(1)静止;(2)足轻旋外;(3)用力旋外;(4)足轻内收;(5)用力内收;(6)足轻背伸;(7)用力背伸;(8)足轻内旋;(9)用力内旋;(10)足跖屈。以上 10项若双侧的肌张力、肌力及运动无显著差别记为0分,患侧肌张力、肌力和运动均减弱记为2分,患侧的肌张力、肌力和运动均丧失为 4分。

1.4.3 对患者偏瘫侧下肢的Brunnstrom分期的评价[7]。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者,组内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多组资料的秩和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的变化

2组患者治疗前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前有明显恢复(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在提高中风患者运动能力方面强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的变化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的变化 (分,±s)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t值P值n t值P值30 30治疗前14.32±1.930 13.92±2.357 1.03>0.05治疗后27.63±3.137 22.71±3.173 10.49<0.01 40.81 35.43<0.01<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足内翻积分的变化

2组患者治疗前的足内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的足内翻积分治疗后均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足内翻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表明治疗组的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在改善足内翻积分上优于对照组。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的变化

2组患者治疗前的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均有明显恢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的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在改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足内翻积分治疗前后的比较 (分,±s)

表2 两组患者足内翻积分治疗前后的比较 (分,±s)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比较 (例)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风、瘀、痰、火、虚等是中风病的基本病因。中风日久,偏瘫侧下肢多出现足内翻的症状,主要是由于在久病之后,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足踝部经络瘀阻不通,筋脉失养所导致,是神不导气的表现,本属阴阳失衡、阴急阳缓之症。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后的足内翻是中风恢复期出现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异常运动模式之一,主要是由于肌肉的牵张反射及控制紊乱所导致的下肢内外侧的肌张力失去平衡,主要表现为下肢的伸肌肌群的肌张力升高,而屈肌肌群的肌张力则相对减弱,产生的一种以下肢外侧为痉挛劣势侧、内侧为痉挛优势侧为特征的痉挛性瘫痪[8]。

现代研究证实,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是目前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最常见的治疗方法[9-10],疗效确切。李季等[10]的研究证实针对脑卒中患者,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可以更好减轻踝关节的肌张力,改善患者行走时足内翻状态及痉挛步态。杨丹等[11]的研究发现,采用针刺跷脉腧穴配合常规康复治疗中风后足内翻,其在改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等指标上,疗效优于单纯的常规康复治疗组。还有研究表明[12],电针刺激拮抗肌运动点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足内翻,多数患者痉挛程度、踝关节活动度及表面肌电RMS值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采用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恢复期,可调理四海,平调阴阳,促进中风后神经功能的恢复[13-14]。四海输注体表穴位包括百会、大椎、风府、大杼、下巨虚、哑门、上巨虚、人迎、足三里、气冲。其中,哑门、大椎、百会、风府同属督脉穴位,针之能够振奋阳气,开窍醒神[15-16];足三里、上巨虚、人迎、气冲、下巨虚,则能够益气活血,通经活络;大杼为骨之会,针之能强筋壮骨,活血通经。四海之腧合用,上能开窍醒脑、中能转运气血、下能壮骨强筋。对于中风后阴急阳缓所致的足内翻,针之能够补养气血、柔筋止痉,从而使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正常生理状态。本研究通过对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足内翻积分和Brunnstrom下肢功能分期比较,发现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的症状,抑制下肢痉挛,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3):168-17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朱镛连.神经康复学[M].北京:中国军医出版社,2003:22.

[4]杨长森.针灸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15.

[5]恽晓平.康复疗法评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93-396.

[6]王文熠,倪丽伟,李景轩.不同透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6):521-523.

[7]于 靖,于 洋,郝福春,等.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2(3):221-223.

[8]Sinha SK,Abrams JH,Arumugam S,et al.Femoral nerve block with selective tibialnerve block provideseffectiveanalgesia without foot drop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a prospective,randomized,observer-blinded study[J].NCBI,2012,115(1):202-206.

[9]彭天忠,刘 华,胡穗发,等.热敏灸配合穴位透刺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4):383-387.

[10]李 季,龙忽林,李德华,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性足内翻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6,37(3):332-334.

[11]杨 丹,姜美玉,杨孝芳,等.针刺跷脉穴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4):299-302.

[12]张燕敏,刘立安,石 宁,等.电针拮抗肌运动点加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足内翻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3):197-200.

[13]王应军,张 娟,刘海玲,等.四海之腧取穴法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血脂及凝血系统影响的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9):79-81.

[14]张 娟,王应军,刘兴平,等.四海之腧取穴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11):87-90.

[15]李国强,杨佃会.从气街四海理论探析风府穴治疗脑病发微[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6):1187-1188.

[16]王慧灵,冯晓东,陈 卓.电针百会、足三里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7,9(5):67-70.

(本文编辑 匡静之)

猜你喜欢

恢复期康复训练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效果观察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规范化研究
安全护理对于全身麻醉患者恢复期的应用效果
咪达唑仑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