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动态

2017-11-07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三安摩拜芯片

行业动态

部委声音

工信部:我国4G用户达9.1亿

工信部近日发布2017年1到7月通信业运行情况统计数据。目前,我国4G用户保持较快增长,总数达到9.1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66.3%,移动数据业务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各省间光纤接入用户占比差异呈缩小态势。

今年1-7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实现移动通信业务收入5445亿元,同比增长5.0%,占电信业务收入的72.4%。同期,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移动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3209亿元,同比增长29.3%,占电信业务收入的42.7%,截至7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3.7亿户。移动宽带用户(即3G和4G用户)总数达到10.6亿户。4G用户保持较快增长,总数达到9.1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66.3%,1-7月累计净增1.4亿户。

7月末,三大运营商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3.26亿户。20Mbps及以上用户总数达2.84亿户,占比为87.2%;5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也达到了1.89亿户。光纤接入(FTTH/O)用户总数达到2.66亿户,比上年末净增3875万户,占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的81.8%。

值得注意的是,7月末,东、中、西部地区光纤接入用户分别达到13454万户、6931万户和6256万户。各省间光纤接入用户占比差异呈缩小态势,天津、河北、河南、宁夏和北京分别居全国前四位,占比均超过90%,而广东排名在全国范围居于较靠后位置,仅比江苏、福建、江西、西藏等几个省份高。

工信部将明确 移动转售商用政策

从2017移动转售产业雄安研讨会上获悉,制约移动转售企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即将改善。工信部将明确移动转售商用政策,基础运营商将以更加灵活、及时的方式支持移动转售企业,为新业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

生存状态长期不理想

移动转售企业是我国电信业对民资开放的产物,它们好比是批发商,从联通、电信和移动三家基础电信企业批量购买移动通信服务,然后进行业务创新后打包成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出售。

长期以来,大部分批发商的生存状态并不理想,核心原因在于身份尴尬。

按照原定计划,多家虚拟运营商的试点期已经在2015年12月31日结束。业界一度认为,移动通信转售业务的正式牌照将在2016年发放。

但是,试点过程中,“170”号段诈骗多发,使消费者利益受到了影响,工信部因此延迟了移动转售正式牌照的发放工作。迟迟不能转正,使得企业进退两难。

巴士在线CEO王献蜀曾表示:“170”号段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虚拟运营商的融资,每一个企业都是自己真金白银从口袋里往外掏钱。

另一家虚拟运营商的人士对记者说,国家政策的影响极为重要,希望能够尽快转正。因为转正之后,企业发展方向会更清晰。拖延转正势必会影响虚拟运营商企业长远发展的决心、信心和积极性。

移动转售商用政策即将出台

对于移动转售企业的切肤之痛,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家春在近日的发言中明确表示:“目前移动转售商用政策正在制定流程中,预计不久后将与大家见面。”

陈家春提出:“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努力,加快创新发展和管理,为正式商用政策出台和建设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塑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市场人士指出:“尽管正式牌照下发后,业务方面与当前无异,然而,正式牌照就是定心丸,早日发放能够让整个行业健康、稳定、有序发展。”

困扰移动转售企业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成本过高的问题。

近年来,三大运营商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力开展“提速降费”工作,不仅实现了流量不清零,还将长途漫游费彻底取消。“提速降费”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福利,但客观上使得虚拟运营商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加之批发价格调整需要一定周期,因此如果单靠基础业务的批发转售,虚拟运营商很难赚取满意的利润。

对此,中国通信企业协会虚拟运营分会常务副会长于生多在研讨会上提出,基础运营商在批发价格动态调整上做了大量工作,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今后,基础运营商还需要在批发价格动态调整方面,以更加灵活、及时的方式给予虚拟运营商更有力的支持,为新业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

全产业链将共同做大蛋糕

陈家春还建议,希望基础电信企业和转售企业确实把对方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相互支持,实现合作共赢。基础电信企业为转售企业做好网络和技术支撑,开放更多能力,转售企业主动与基础电信企业加强沟通,在开发新业务上共同合作,共同做大蛋糕。

在移动转售行业中,目前的42家试点企业中,已有41家开展了业务,其中包括多家上市公司。有些企业大力拓展线下渠道资源,有些企业积极布局物联网,有些企业发力国际业务,有些企业利用eSIM探索新业务,有些企业捆绑自有优势业务实现跨界融合。可以说,整个行业在业务层面实现了百花齐放。

陈家春指出,目前我国移动转售事业处于发展关键时期,规模上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下一步需要产业链群策群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共创美好未来。

电子产业

LED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行业“寡头”格局在形成

当前,LED照明行业正由以前的“零散发展”加速走向“集中发展”,对于拥有技术优势与资本实力的企业而言,意味着新的机遇与挑战。LED行业的种种困境愈演愈烈,“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2017年,对于LED行业来说,是市场回暖的一年,相继出炉的企业半年报正在不断刷新历史数据。随着龙头企业的不断扩产、兼并购,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趋势愈加明显;但一方面,大批中小型企业已经陆续退出历史舞台。

芯片行业作为我国LED产业的重头,在经过多年的洗牌和沉淀后,已经形成了以三安光电、华灿光电、澳洋顺昌、乾照光电等几大芯片厂商为主的供应链。在2016年LED产业回暖和市场需求上升的带动下,晶电、三安等芯片厂商相继涨价,带领LED产业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涨价潮”。

龙头引领,行业“寡头”格局形成

当前,在芯片巨头持续扩产的拉动下,行业规模优势已逐渐形成,尤其是在产业链的上游芯片,逐渐走向寡头垄断。海外产能在慢慢收紧。三安以30%左右的市场份额领跑行业。华灿和澳洋顺昌通过与下游封装大厂木林森的合作,也在大举扩张。从行业规模来看,三安、华灿、澳洋顺昌、晶电占据前几位。

同时,行业的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2016年前十大LED芯片厂商在整体的市场中占据了77%的份额,营收规模107亿元,同比成长15%。其中,三安、晶电、华灿这前三大厂商市占率为50%,尤其是三安处于一家独大的局面,占据了近三成的市占率。

不久前,三安在高层电话会议上表示,在景气面上,三安光电将从8月开始以每个月10台MOCVD的速度投放新产能,在需求面有新应用激励,三安光电称未来1~2年LED价格稳定。同时,受益行业集中度提升和供需拐点,公司半年报表现亮眼,凭借规模、原材料成本、技术专利、产品渠道等多方面优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扩产领跑冠军赛道,业绩有望继续超预期。

有分析指出,LED上游芯片公司目前基本走向寡头垄断,到2017年底,三安光电+华灿光电两家的芯片份额将达到70%,大致比例为三安40%、华灿30%,这个市场已经没有新进入者了,老的小的厂商因为成本原因会很快全部淘汰,以后这个市场就是几家大厂在玩了,按规模来看就是三安、华灿、澳洋顺昌。

另谋出路,芯片厂也在转型

进入到2017年,LED产业集中程度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更加趋于理性,为避免与几大芯片巨头正面竞争,部分LED芯片企业开始迈向了不同的发展之路。

在红黄光LED外延片及芯片领域,作为国内产量最大的企业之一,乾照光电是国内高亮度四元系红黄光LED芯片产量最大的企业之一,具有深厚的技术储备。LED芯片受益于下游显示爆发。LED下游市场巨大,四元LED芯片主要由显示带动。红黄光芯片是一块利基市场,由于在照明、背光领域已经采用了蓝光芯片配荧光粉的技术选择。红黄光更多的是用于显示领域。同时受到小间距等新兴市场的带动,下游对于红黄光芯片的需求将会进一步的提升。

LED芯片台企也在谋划转型。以晶电、光鋐、华上等为主的LED芯片企业迈向转型之路,四元LED成为其转型的方向之一。去年年底四元LED营收攀上空前新高纪录,不仅稀释蓝光LED比重,也具有国际能见度,有助于厂商提高价格保护能力;晶电上季已拉抬至25~30%,如果本季四元LED维持高能见度,不排除继续拉升;光鋐有50%以四元为主;华上则全数转进四元LED。

此外,MicroLED也是各大台系芯片企业的主攻方向。微发光二极体(MicroLED)可望成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台厂如LED厂晶电、隆达均积极投入,盼能加速商业化量产时程。台工研院乐观预估,2017年采用MicroLED大型公用显示器就能亮相。

三安系

三安光电LED芯片主业处于国内绝对龙头,具备全部可见光和不可见光LED芯片产品,公司技术能力及产品品质国内第一,已于台湾晶电比肩,并逐步缩小与欧美产品差距。公司国内市占率约30%,预计公司2017年扩产33%,年底可达200万片/月,预计营收规模将超越晶电,成为LED芯片国际龙头。

公司持续通过投资、收购、合资等方式,在上游获得蓝宝石、氢气、氮气等芯片原材料自我供给能力;下游成立LED照明、汽车应用等合资公司,打通下游销售环节。通过上下游核心产业链布局,垂直整合带来卓越成本管控能力和下游议价能力,2016年毛利率预计达4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华灿系

与龙头三安光电相比,华灿光电市值更小,弹性更好。作为LED芯片的行业老二,未来华灿光电的市值有望进一步提升。去年年底,公司产能达到70万片/月,而今年年报中公司对外公布将继续扩产,计划到年底产能达到140万片/月,根据当前的情况,产能扩张速度可能还会超过原计划。在显示屏应用领域,华灿光电的LED芯片占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内市场份额。

目前,华灿光电还在朝着半导体设计领域进军,如果能成功收购美新公司从而进入到半导体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即传感器行业,形成LED业务和MEMS传感器业务并进的格局,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结构为公司业绩提供新的增长点。公司的产业链延伸的同时,业务单一的弊端也能大幅改善。

软件产业

摩拜七月APP使用时长4680万小时大幅领先ofo86%

行业数据一直是衡量行业水平的理性标杆,近日,第三方权威机构易观发布了共享单车行业数据,让我们透过各项数据来看看共享单车的表现。

在月活跃用户量数据中,摩拜七月共计活跃用户量为3673万,环比增长3%,保持稳健增长;ofo则为3482万,环比下滑15%,下滑趋势明显。其中,摩拜领先5%。

而在七月日均活跃用户量数据中,摩拜日均表现为738万,环比增长13%,保持稳健增长;ofo日均表现为554万,环比下滑35%,呈现断崖式下滑;摩拜领先33%。

在APP启动次数数据中,摩拜七月总计6.48亿次,环比增长8%,保持稳健增长;ofo七月总计为4.32亿次,环比下滑39%,呈现断崖式下滑;摩拜领先50%。

而在七月日均APP启动次数中,摩拜日均为2091万次,环比增长4%,保持稳健增长;ofo日均为1395万次,环比下滑41%,呈现断崖式下滑;摩拜领先ofo50%。

在APP使用时长数据显示中,摩拜七月共计时长为4680万小时,环比增长23%,表现强劲增长、体现出用户黏性高等特点;ofo七月共计时长为2513万小时,环比下滑45%,呈现断崖式下滑;摩拜大幅度领先ofo86%。

其中,在七月日均APP使用时长中,摩拜表现为151万小时,环比增长19%,保持稳健增长;ofo则表现为81万小时,环比下滑47%,呈现断崖式下滑;摩拜领先幅度约为86%。

与格局已定的打车应用相比,共享单车模式在刚刚兴起时的推广更加理性。以摩拜和ofo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是市场的先进入者也是占有率最高的两家,二者均处于用户数大量增长和活跃的阶段,其中用户作为共享单车的基础,APP的使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用户活跃量、APP启动次数以及使用时长就是测量共享单车使用率的三个重要指标。

通过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作为行业的两大核心竞争对手,两者的用户活跃量差距并不明显,但是摩拜在整体数据上还是略强于ofo,但在另外两项数据展现中,摩拜在最新7月大幅度领先ofo50%和86%,此外摩拜整体表现为稳健增幅状态,而ofo则状态低迷,从最新数据看,摩拜行业第一毋庸置疑。

互联网

“人工智能+能源互联网”前景可期

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智能化,人工智能将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反过来,“互联网+”智慧能源也将支撑人工智能的发展。

构建安全高效的能源互联网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规划的重点任务提出,构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大力推动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形成适应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和国防建设需要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动以信息传输为核心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基础设施,向集融合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于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转变。统筹利用大数据基础设施,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为人工智能研发和广泛应用提供海量数据支撑。建设高效能计算基础设施,提升超级计算中心对人工智能应用的服务支撑能力。建设分布式高效能源互联网,形成支撑多能源协调互补、及时有效接入的新型能源网络,推广智能储能设施、智能用电设施,实现能源供需信息的实时匹配和智能化响应。

在基础设施层面,《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分布式高效能源互联网。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峰指出,能源的发展是一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过程。能源出现早期就是微能源网,能源就地产生,就地使用。随着负荷越来越大,能源网络越来越复杂、庞大,形成了能源集中供应的局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能源互联网则是能源系统从集中式到分布式,再到分散式,实现泛在的状态。分布式能源还需要有能源站,到了泛在的状态,就不再需要能源站,老百姓从一个能源纯消费者变成了产销者,既消费能源,也生产能源,还可能存储能源。

“建设分布式高效能源互联网,形成支撑多能源协调互补、及时有效接入的新型能源网络,人工智能将起到很大的作用。”高峰表示,“‘互联网+’智慧能源缩写是能源互联网,二者是等价的概念,高效是能源互联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高效是指整个分布式系统的能效最大化,设备利用率最大化,投资效率最大化,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用户效用最大化。”

高峰分析说,“多能源协调互补、及时有效接入”是具有互联网形态的能源系统的状态。现阶段的能源互联网分两大类,一是具有互联网形态的能源系统,像互联网有局域网、广域网、万维网等,能源互联网有微能源网、局域能源网、全球能源网,能源在不同范围内优化配置,可以联网运行,也可以在外面能源系统波动时断开独立运行。第二类是具有互联网形态的能源服务,如同滴滴打车、共享单车这种互联网共享经济。

“传统的能源系统是供电建电网,供热建热网,建电网按照满足电网的峰值去建,建热网按照满足热需求的峰值去建,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其实,热和电是可以互换的,多能源协调互补是能源互联网里面的多种协同理念,实现不同能源的综合优化互补,实现综合投资效率最高。”高峰说。

及时有效接入是能源互联网的另一个目标,就像互联网系统,用户要上网,输入密码随时即可接入。能源将来也会借鉴互联网理念,实现即插即用,及时有效接入。“及时有效接入的新型能源网络要求很多智能化的手段,保证无差别化地接入系统,并能很好地运转,都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这是能源互联网致力于去研究和推进的方向。”高峰介绍说,“能源互联网建设需要推广智能储能设施、智能用电设施,实现能源供需信息的实时匹配和智能化响应。”

人工智能与能源互联网互为支撑

分布式能源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多,生产的能源曲线是不断变化的,同时用户用能也是不断变化的,集中式能源时代的调度人员无法及时、有效、准确地对分布式能源的供需曲线进行判断和管控,这时候就需要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 —人工智能,代替人脑做海量数据优化、分析、判断、决策,发出指令。因此,在能源互联网中,人工智能将得到很好的应用,支撑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能源互联网分布式协同需要人工智能来支持它的分布式,分布式的优化协同确实需要很多人工智能的手段。”高峰指出。海量的数据怎么分析?怎么对事故预先判断,提前检修维护?怎么判断用户行为,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高峰介绍:“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这些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有很好的应用,是能源互联网目前重点推动的新兴技术,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人工智能需要信息传递,需要海量运算,也需要能源的支撑。高峰介绍,人工智能与能源互联网相互支撑,反过来,分布式能源互联网也将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更大,例如数据中心存储,超算中心进行海量计算,都需要很大量的能源,而且需要能源高效可靠,不能中断。能源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高峰说。

“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可以实现能源的综合优化管控。比如一家咖啡店,有灯光、冰柜、咖啡机等多种用能,以前只能采集到总电量的累积,现在通过“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可以分析出哪里是连续使用的灯的负荷,哪里是间歇的咖啡机的负荷,哪里是压缩机的冰箱的负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负荷管理。把存量资源盘活,这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理念。

高峰指出,人工智能在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发展有一些瓶颈。现在,阿尔法狗和其他一些人工智能的成功案例都有明确规则和海量训练样本,找到一个合适、有海量数据、有确定规则的样本是比较难的。例如,怎么去判断一个人是否疲劳了?这种模糊的、带生物的状态识别很难。阿尔法狗的成功还在于把算法进行了创新,并不是简单地用人工神经网络去训练。

“人工智能发展,数据壁垒是非常重要的制约。政府要营造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环境,就要营造一个开放共享的环境,开放相关的数据,实现百花齐放、大众创新,才有可能在人工智能上取得突破。”高峰说。

(来源:工信部)

(来源:中国证券网)

(来源:广东LED)

(来源:中国软件资讯网)

(来源:证券时报网 )

猜你喜欢

三安摩拜芯片
山西三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三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企业“三安”平台建设效果实证研究
三安模式助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
摩拜推出多项福利,同时发布摩拜助力车
摩拜的宿命
摩拜单车的英国初体验
芯片测试
多通道采样芯片ADS8556在光伏并网中的应用
74HC164芯片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