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文本阅读中空间信息变化对事件边界判断的影响

2017-11-07包婧浙江理工大学

消费导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空间信息跨度边界

包婧 浙江理工大学

叙事文本阅读中空间信息变化对事件边界判断的影响

包婧 浙江理工大学

在信息化的时代,人们每天都接触海量的信息,人们每时每刻都在筛选信息、获取信息以及做出相应的反应。人们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更加高效地处理信息,事件切割理论认为人们会自动将信息分为一个个独立的相对完整的“事件”,并且人们会将主要注意力放在当前的“事件”信息。文本阅读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认知活动。在阅读文本时,人们以“事件”为单位加工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如何将信息划分成“事件”影响后续整体信息的整合与理解。本研究从文本空间信息维度来进行探讨,研究结论如下:(1)在空间信息变化之前句子过渡类型会影响被试对“事件”边界的划分;(2)空间信息跨度大小对被试“事件”边界判断无显著影响。

叙事文本 空间信息跨度 空间信息 事件切割 事件边界

一、前言

阅读是一种人们获得信息的常见方式。Kintsch 等人认为人们会根据外界文本阅读信息和自身反应等进行较深层次的心理表征,建立基于整体信息的“情境模型”。Zwaan等人(1996)提出事件指针模型(the event-indexing model),认为情境模型建立的信息通常是多维的,一般包括:时间、空间、因果、主角和意向[1,2]。

在阅读时,由于认知资源有限,人们用更多的资源处理整合当前情境的信息。事件切割理论(Event Segmentation Theory,EST)认为人们生活在一股持续不断的信息流中,人们在加工持续不断的信息时,会自动地将信息进行“切割”,将信息划分为一段一段的意义活动——“事件”。事件和事件之间形成事件的“边界”。最近有文本理解研究者提出了事件指针模型(the event-indexing model)和经验渗入模型(the immersed experiencer model),这些理论明确指出读者能够外显地知觉叙述事件的边界[3]。读者在处理文本信息时,将文本分解为离散的事件单元,这种组块式的信息加工方式,能很好的利用认知资源,整合各事件的状态及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对文章理解[4,5,6]。

在文本信息中,时间和空间是两个比较重要的维度信息。以往研究用记叙文文本材料研究时间维度信息变化和时间信息变化的跨度大小(例如:一会儿后,一小时后)对事件知觉的影响,发现读者更容易将时间信息之前的位置点知觉为事件的边界,并且时间变化跨度长比时间变化跨度小更容易被视觉事件的边界[7]。那么文本阅读中空间信息的变化会不会对事件边界判断产生影响,以及空间信息变化跨度大小是否对事件边界判断有不同的影响。在以往的研究中多采用“探测”范式探究空间信息变化对情境模型建构的影响,并且研究结论存在不一致。此外,本研究中空间跨度这一变量以往研究中没有进行探讨。本研究将采用外显的事件切割范式来研究两个这两个问题:一、文本信息空间维度变化是否影响读者对事件边界的判断;二、空间信息变化跨度差异对事件边界判断是否有不同影响。

二、实验方法

(一)被试

某理工大学本科生39人,22名女生,17名男生,年龄在19-24岁之间。所有被试母语为中文,并且无阅读障碍。

(二)实验材料

查找前人在做文本阅读空间维度的材料6篇记录日常活动的记叙文,15-20个句子组成,其根据实验要求进行修改。每篇文章分为3个单元,每个单元代表一种空间跨度,每个单元由5种句子组成,按固定顺序排列3种空间跨度分别为:小空间跨度:室内到室内(例如:卧室到客厅),中等空间跨度:室内到室外(例如:客厅到院子),大空间跨度:室外一个地点到室外另一个地点(例如:院子到超市)。单元句子顺序如下:介绍句、设置描述句、目标句、偏转句、填充句。

(三)实验设计

5(句子过渡类型) ×3(空间跨度)两因素被试内设计。因变量是句子类型位置点被判断为事件边界的比例。材料顺序平衡。所有不同句子过渡类型的位置点被划分为事件边界记“1”分,没被划分记“0”。若有被试在文章最后一句划分,最后一句为填充句,统一算入填充句-介绍句这个位置点。

三、实验结果

被试在三种空间跨度水平下,各位置点被知觉划分为事件边界点的得分平均值,见表1。

表3.1 三种空间跨度水平上不同句子过渡类型位置点被知觉为事件边界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空间跨度水平,介绍句-描述句、描述句-目标句和目标句-偏转句更多地被知觉为事件边界。并且在这个水平的空间跨度上,三个位置点的平均值差距不大。中等空间跨度水平,目标句-偏转句明显比其他4个点更多地被知觉为事件的边界。在大空间跨度这个水平上,目标句-偏转句被最多知觉为事件边界,偏转句-填充句最少。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各水平不同句子过渡类型位置点被知觉为事件边界的差异,并且考虑到本研究的被试内设计,对实验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句子过渡类型F(4,152)=51.95,P< 0.01,主效应显著,说明不同的句子过渡类型明显对读者知觉事件边界有影响;空间跨度F(2,76)=29.37,P< 0.01,不同水平空间跨度主效应显著,即不同空间跨度水平会影响被试对事件边界的判断,且差异显著;句子过渡类型和空间跨度水平交互作用显著,F(8,304)=30.85,P< 0.01,说明句子过渡类型和不同空间跨度水平共同影响被试对知觉事件边界。

句子过渡类型与空间跨度交互效应显著,进一步做简单效应分析。在5种句子类型中,目标句-偏转句在三个空间跨度水平条件下都较多的被知觉为事件的边界,即在空间信息变化之前更多的被被试知觉为事件边界,表明空间信息变化影响了被试对事件边界的判断。而在目标句-偏转句这个位置点,空间跨度大小不同没有影响被试对事件边界的判断,三个空间跨度之间差异不显著。

四、讨论

文本阅读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信息传递方式,研究人们对其的认知加工方式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运用事件切割范式研究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变化对读者知觉事件边界,划分事件的影响。其研究结果显示,时间信息确实影响读者对事件边界判断[8]。Zacks等人(2009)将事件分割范式的应用到文本阅读的空间信息的研究中。事件切割范式将被试对文本信息的理解更加的外显化,将被试认知活动和行为匹配,更加直观的反映被试行为的意义。

本研究中句子过渡类型主效应显著,说明句子过渡类型对被试判断事件边界有影响。并且与其他句子过渡类型相比,被试更容易在“目标句-偏转句”位置点进行事件的划分。说明被试更多地将空间信息发生变化之前知觉为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活动,而将空间信息变化并入下一个新的事件。这个结果与Zacks等人先前的研究结果一致(Speer &Zacks(2005)与Zacks,Speer &Reynolds(2009))。

空间跨度大小是本研究探究的一个新的变量,在之前的研究中并未出现过。研究结果显示,空间跨度大小的主效应显著。主效应显著,说明不同空间跨度单元之间被试划分事件边界点存在差异。单从数据角度上看,是说明空间跨度大小会影响事件边界判断。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本次实验用在材料中,每个单元空间信息只出现一次。空间信息出现的位置是固定的,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空间信息出现前后的两个位置点,即“目标句-偏转句”和“偏转句-填充句”。在这两个位置点,进行差异比较发现,三个空间跨度水平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空间跨度大小对事件边界判断无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句子过渡类型和空间跨度对事件边界判断交互作用显著。在5种句子类型中,目标句-偏转句在三个空间跨度水平条件下都较多的被知觉为事件的边界,即在空间信息变化之前更多的被被试知觉为事件边界,表明空间信息变化影响了被试对事件边界的判断。而在目标句-偏转句这个位置点,空间跨度大小不同没有影响被试对事件边界的判断,三个空间跨度之间差异不显著。结合前面的分析,说明本研究材料中,空间跨度水平位置的排列对被试事件边界划分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的一个实验验证了文本阅读空间信息变化会影响读者对事件边界的判断,进而影响情境模型的建立和对材料的理解。

五、结论

运用事件切割范式,记叙文中空间信息的变化会影响被试对事件边界的判断,且被试更容易在空间信息发生变化之前将事件进行切割,即将空间信息变化归入下一个事件当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空间跨度大小对被试对事件边界的判断无显著影响。但空间跨度变量在以后的研究中还可以继续探讨,注意控制实验材料中跨度单元的顺序和位置。

[1]Van Dijk ,T.A.,Kintsch ,W.St rat egies in discourse comprehension.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83 Zwaan,R.A.,Radvansky ,G.A.Situation models in language comp rehension and memory.Psychological Bullet in ,1998 ,123 :162-185.

[2]Kurby CA and Zacks JM.(2007).Segmentation in the perception and memory of events.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12(2):72-79.

[3]Zwaan R A,Radvansky G A.Situation models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and memory.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8,123:162-185.

[4]Zwaan R A,Langston M C,Graesser A C.The construction of situation models in narrative comprehension:an event –indexing model.Psychological Science,1995,6:292-297.

[5] Zwaan R A.The immersed experiencer:Toward an embodied theory of language comprehension.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2004,44:35-62.

[6]Hard,B.M.et al.(2006) Making sense of abstract events:Building event schemas.Mem.Cognit.34,1221–1235.

[7]李英迪,何先友.记叙文中时间信息的事件边界效应.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7(2):109-113.

包婧,女,汉族,浙江东阳人,现就读浙江理工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

猜你喜欢

空间信息跨度边界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大跨度梁中的应用
拓展阅读的边界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分析
组合铝合金立柱在超大跨度玻璃幕墙中的应用
论中立的帮助行为之可罚边界
《地理空间信息》协办单位
“伪翻译”:“翻译”之边界行走者
探讨大跨度门式起重机运行偏斜的问题
关于地理空间信息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