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媒“深改”方向与路径
——2017传媒经济高峰论坛综述

2017-11-07姬媛陶莹郭文杰

新闻前哨 2017年8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媒介内容

◎姬媛 陶莹 郭文杰

传媒“深改”方向与路径
——2017传媒经济高峰论坛综述

◎姬媛 陶莹 郭文杰

在媒介形态和格局深刻变革大背景下,不断加强学界与业界间职业共同体认识、增强两者间的关联尤为必要。

基于此背景,7月1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研究委员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及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天都市报共同承办的2017中国传媒经济高峰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圆满举行。论坛的主旨是希望通过面对面交流碰撞,推动学界的研究议题更具对性与服务性,帮助业界的思考和探索更具系统性和前瞻性,从而建构两者间的良性互动。

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武汉等地的学术界名流与多种形态媒介的管理人士,以“传媒产业的‘深改’方向与路径”为主题展开了深度交流。

互联网“下半场”:基于数据技术产业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就互联网发展“下半场”的核心逻辑与操作关键发表主题演讲。喻国明认为,我们在对“上半场”都没有把握时,互联网时代的“下半场”已经不期而至。根据喻国明的逻辑,互联网“上半场”立足于人口红利的规模化发展,“下半场”则将聚焦数据技术产业及其发展。

喻国明认为,互联网对社会最大的改变价值和贡献在于对个人的激活。每个人所蕴含的资源在过去的传统格局之下是不能被利用的,很难被激活检索、整合,现在具有这样的可能性。互联网是将社会重新组合的最新的技术形态,它打破了以单位为基本的形态,将过去以单位为主体降到以个人为主体。

在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数据资源是整个运作的重要能源,它将进一步推动将个人的微资源进行组合利用,而大数据是生产、消费、价值被激活和利用的引导力量。在人口和规模红利之后,大数据再次助力满足分众化、个性化需求。

但是,对于数据本身的利用,传统处理技术是不够的,人工智能的使用是数据价值提升的巨大发展动力和助力。比如,个性化推送不再仅仅根据关键词推送相关消息,让读者视角越来越窄,陷入“信息茧房”,而是深度解读用户关系,根据用户偏好推送,帮助用户完成完整知识图景。

就新的媒介技术平台的发展壮大,喻国明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始终强调,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对于传媒领域,他进一步提出了三个评价新兴传播形态的标准:即是否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使社会得以健康持续发展;是否增加人在这个社会当中的空间自由度,互联网带给这个社会最大的价值和贡献是赋能,使我们有权利、有能力扩大行为的自由度和把握的自由度;是否能够使人们有一种把控力,今天的社会是不断变动的,知识更替之迅捷使人们充满一种焦虑或一种无序、失序感,如果能增加人们对社会的把控力,这样的传播形态就是有价值的技术、有价值的传播形态。

不断细分化的社会要求媒介具有一种跨界的能力,把各种各样的专门知识和信息聚合在一起。因此,在流量变现过程当中,需要丰富多彩的场景来实现这种需求和供给的对接。而视频、短视频、直播等形态带来的价值不仅仅是内容价值,还有场景价值。因此,喻国明认为,直播技术和VR技术具有巨大前景,它们将传播从权力者手中交到了个人手中。当下媒介面临巨大流量的变现,只要构建起新的场景,实现数据分析之下的分类和激活使用,变现路径和盈利模式就有巨大发展空间。

媒体融合:主流媒体应谋求弯道超车

就传统主流传统媒体如何摆脱颓势,寻找到新的发展契机,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吴信训通过对国外媒介的实证分析提出,传统媒体必须看到媒体融合的特征是科技成为创新的推动力。日本放送协会(NHK)成立之初,即建立了专门研究广播电视相关技术的研究机构——NHK放送技术研究所,致力于广播电视的新技术开发。《华盛顿邮报》开发了诸多新媒体技术软件如写稿机器人、催稿机器人、数据分析机器人等。

吴信训认为,在传媒领域技术快速革新背景下,传统媒体仍具有核心竞争力——先天资源、品牌影响力累积、专业人才依然保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基于此,他进一步提出,传统媒体必须在科技创新和内容创新两个方面下功夫。在科技创新上,要加大开发力度,增加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在内容服务上,则需在创新技术支撑下,利用互联网思维与用户需求实现传统优质内容与新型服务内容的综合开拓与传播。总而言之,传统媒体要想保持主流地位,务必要在科技创新上实现弯道超车,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

湖南日报社编委、《三湘都市报》总编辑张云梦称,2015年左右,都市类报纸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下降趋势。虽然总体下行趋势不可阻挡,但品质优秀的都市类报纸的核心优势依然十分强大,可以通过不断强化原创内容生产和信息聚合能力,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延伸影响边界来重新迎接春天。

云生态:引领云传播时代的媒介生态新变革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李卫东详细阐述了传统媒体应当建构自己的云生态系统结构。所谓云生态是以云服务为媒介、以开放平台为连接器,所形成的媒介与自然、政府、市场、社会以及人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

对于如何进入并打造媒体自己的云生态,又拿什么建立自己的生态圈,李卫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关键是开放自己的核心能力,打造开放平台。对于电视台来说,节目的制编播能力、直播能力、收视用户资源等都是其可以开放的云资源,这些资源优势可以向同类型传统媒体、商业新媒体、自媒体以及各类企业开放,形成合作态势。推而广之,纸质媒体的核心能力——采访报道能力、内容编辑能力以及深度报道能力等,都可以成为媒体自身独特的云资源优势。

在云传播模式下,如果媒体能够借助这些优势,打造自己的云生态圈,实现广泛的技术、内容传播和共享,使得云服务成为基础性的媒介产品,必将带来制作媒介、传输媒介和收受媒介的新变革。

传媒“深改”方向与路径

在圆桌讨论中,来自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传媒领域的业界精英分别就“网络直播与传媒格局演进”、“传媒产业供给侧改革与补偿机制”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向”三个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1.网络直播与传媒格局演进。

围绕“网络直播与传媒格局演进”这一议题,喻国明认为,直播把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形式交给了普通老百姓,现在很多做传统媒介既做内容又做平台,实际上并不符合未来发展方向。未来,平台是少数,真正内容提供者不仅来源众多而且分为不同层次,对于互联网现象不能用“点”来看。

直播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了互联网的精神——以人为本位。当既有传播媒介不作为的时候,人们自己可以作为。我国传统媒介为什么不可避免地快速衰落,而且衰落速度比西方国家快得多,主要是因为对传统媒介的管束太多,限制了其既有正常功能的充分发挥。这时候,网络成了相对的自由空间,用户主权显得特别重要。直播除了内容之外,还有场景价值,有作为连接人和人、人和物的媒介价值,为各种内容落地寻求不同的场景和节点提供了可能性。

在南京大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所所长丁和根看来,网络直播成为泛媒介,这种泛媒介有可能会涉足到新闻与信息的传播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受众的角度,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同时从内容的角度给受众赋予更大的权力,通过信息的场景式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大众对信息把握的焦虑。

交流中,不少人提出直播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新闻信息传递上,对于信息的分类、汇总、选择、深入挖掘以及重新组合不足。所以,直播在内容生产方面只能符合有特定需求的受众,不能满足对信息传送的随时、广泛和海量。另外,直播有时候也是表演,会把真实的东西掩盖起来,只把受众希望看到的那一面展示出来。

对此,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江作苏认为,网络直播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无限接近于真实,接近于真实的人和现场,纪实性、互动性都是依托于人的追求——无限接近与真实的心理诉求。网络直播已经成为一种现象级的传播现象,而且一些高素质的人群正在进入直播行业。现在把网络直播定位于一种泛娱乐媒体,已经有越来越多网络直播的主播试图把直播导向现实的新闻。直播已经成为一种泛新闻平台,对新闻事件的简短评论越来越多,如果这种现象称为未来网络直播平台发展的主要趋向,在这样的传播领域里面,无论是伦理还是其他方面,可能会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湖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部副总监李韡则指出了视频直播在具体操作中存在的很多困惑。在新闻直播里,记者角色认知和安全性问题难把握;从媒体经营来看,平台具有不确定性,媒体放在任何直播平台都可以直播;作为媒体,把很多东西放在多个平台上,品牌和盈利模式都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光谷客》创始人冉金表示,目前的直播平台发展的持续性不足,没有专业化的内容和形式,深入观察和思考的内容严重缺失。另外,直播背后的产业生态和社会生态存在不少问题,在资本主导下,媒体内容出现碎片化、娱乐化、营销化的趋势,专业化、公共价值缺失值得探讨。

襄阳日报传媒集团总经理陈栋认为网络直播打通了个人媒体、官方媒体和平台媒体的界限,实现了从过去的办媒体、做媒体到现在玩媒体的转变,引发了一场信息即生活,生活即信息的传媒革命,也给媒体带来了机遇。

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王岩表示,网络直播带来了一个新的现象,完成了虚拟身份到真实身份的过渡,人们反而会更约束自己的行为。作为2015年以来最火的一种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就目前来看,谁占据了用户的时长,谁就占据用户的生命,也就是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肯定。未来通过技术让线上直播和线下传统行业传播深度结合,或许能助力传统媒体传播效率,激发产业动力。这种产业互联网的改革在未来可能是整个传统产业各方面效率增长的关键环节。

2.传媒产业供给侧改革与补偿机制。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强调,传媒发展要从供求者、需求者两个角度同时看,才能够找到出路,但不同时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除了内容之外,还要强调技术和平台,二者应当一体化,改革才能成功。并且,在考虑供给侧改革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消费者,消费者需求什么,就推送什么,实现从过去的盲目推送到精准推送转变。

就传媒产业补偿机制,今日头条公关总监杨继斌认为,今日头条更像是30年前的邮局,那时候是邮局帮媒体送报纸,现在是今日头条用技术帮媒体解决分发的问题,打破了平面媒体容量限制,打通新闻与信息之间的屏障。今日头条在内容补偿上建立了相应制度,将在供给侧改革当中服务好传媒产业。

就传统媒体的补偿机制问题,有学者提出,政府补偿不能限于党报党刊党台,尤其需要高度重视对在市场中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市民化媒体的补偿。

3.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向。

围绕“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向”这一议题,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李明德院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总结传统媒体的日子目前处于两种状态:一种是不难过,另外一种是不好过。传统媒体需要转型,需要创新。

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吕尚彬教授赞同与会者关于未来传媒转型的趋向判断,认为一是媒介性质定位、功能、引领模式的转向,二是媒介功能的转型,需要从信息的生产者向信息的整合者转型,专业生产向协同生产转型,实现与别家媒体、用户共同生产。

关于文化产业链延伸,《羊城晚报》发行部杨麒结合《羊城晚报》经验,提出文化产业延伸围绕文化产业主业、围绕自身独特拓展,避免冲动。

结语

在互联网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面对传媒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传媒格局的演变,传统媒体必须抓住自身的品牌、资源、人才等优势,在保证新闻内容生产的同时,转变发展思路,在文化产业创新上下足功夫,找到发展的新出路。在新媒体的持续冲击下,传统媒体需抓住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优质内容的传播与服务,打造适合自己的传媒生态,实现弯道超车。

(姬媛、陶莹: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学院;郭文杰:楚天都市报)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媒介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主要内容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