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料得”琐议

2017-11-06缪一帆

辞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义项古诗文语境

缪一帆

“料得”一词频现于古诗文和古白话小说,但在常见的辞书中,仅《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收录了该词,词条下只列有一个义项:“预测到;估计到”。指的是事先的猜测,且偏于肯定的语气。《汉大》给出了四个例句:

(1) 唐杜甫《杜鹃行》:“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2) 宋姜夔《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

(3)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料得娘行不自由,眉上新愁压旧愁。”

(4) 《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料得夜深,众人都睡了,忙唤梅香,轻移莲步,直至大门边。”

从以上例证而言,可以看出《汉大》下了一定的功夫。所举四例,在时代上纵跨四朝(唐、宋、金、明),在文类上涉及四体(诗、词、曲、白话小说)。从语境看,用“预测到;估计到”为这四例中的“料得”作释,似乎也并无太大问题。例(3)、例(4)例虽非事先,但亦是肯定的推测,用“估计到”解释也勉强能说通。

早期“料得”乃一个动词词组,如《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逊自闻,辄讨即破,遽等相率降,逊料得精兵八千余人,三郡平。”《南齐书·文学· 崔慰祖列传》:“(慰祖)料得父时假贳文疏,谓族子紘曰: ‘彼有,自当见还;彼无,吾何言哉!悉火焚之。”其中“逊料得精兵八千余人”“(慰祖)料得父时假贳文疏”两处的“料得”,当是两个单音动词,分别为“挑选得到”“整理得到”之意。“料得”凝固为一个复音词,并且具有“预测到;估计到”的用法,似首见于唐人诗歌。不可否认,有唐以来,“料得”一词在不少诗文中确有“预测到;估计到”之意。

問题在于,在古诗文中,作为一个复音词的“料得”,尚有许多用例无法用表事先的“预测到;估计到”去解释。在有些语境下,“料得”所涉及的,竟可以是过去发生之事,而且这种情况为数不少,如:

(5) 唐罗隐《送王使君赴苏台》:“料得伍员兼旅寓,不妨招取好揶揄。”

(6) 唐李縠《和皮日休悼鹤·其二》:“料得王恭披鹤氅,倚吟犹待月中归。”

(7) 唐元稹《黄草峡听柔之琴二首·其一》:“料得小来辛苦学,又因知向峡中弹。”

(8) 宋张炎《新雁过妆楼》:“料得曾留堤上月,旧家伴侣有书无。”

(9) 明苏仲《都下次门人赵元默见寄韵》:“料得往年风味好,夕阳江口脍红鳞。”

(10) 清黄钧宰《水调歌头·秋夜过柳衣园旧址》:“料得当时歌舞,已分将来零落,留博后人怜。”

以上各例中,“料得”的都是过去已定之事,例(5)、例(6)所写的是古人事迹,例(7)至例(10)则是当事人亲身经历与体会,显然都无法用“预测到;估计到”去释义,而应使用表事后的“回想到”,才更为妥帖。

然而,通观古诗文,更多的情况是“料得”所涉及之事并无所谓“事先”“事后”,好像只能用简单而概括的“想到”或“想”来解释,如:

(11) 唐元稹《遣行十首》(其五):“唯应遥料得,知我伴君行。”

(12) 宋卢炳《西江月》:“凭栏凝伫酒初醒。料得谁知此景。”

(13) 元顾鉴中《[中吕]普天乐·修竹仕女图》:“料得名花怎肯随风谢,惹香泥燕口重叠。”

(14) 清龚蓝田《送别吴子俹思归里》:“料得高堂在,相怜戒远游。”

(15) 《石点头》第四回:“不料得生出这瞿百舌,贪图重利,强为张氏纳聘。”

在一些语境中,“想到”和“想”似乎能够形成一种特殊的含义。有些是在想象某种情境,表“想象”“设想”义。如苏轼《江城子》的名句:“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王水照、朱刚 《苏轼诗词文选评》注此句:“是说料想到亡妻一定会年年在月夜孤坟中伤心断肠”;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此句:“设想死者的痛苦”。“料想”是“预先想到”之意,而“设想”就是一般的“设身处地考虑”,相比之下,显然是朱东润的注更为合理。以下两例亦是如此:

(16) 宋艾性夫《岳武穆葬西湖故宅为学宫·其二》:“料得精魂长扼腕,无人讲学到春秋。”

(17) 明刘崧《避水西轩述怀》:“料得老翁携稚子,登楼看水说筠州。”

还有些是指思维活动,表示的是“思考”“考虑”义,如:

(18) 《元朝秘史》:“也将乃蛮种人的计量大概料得过了,不把来当数。”

(19) 元张可久《[中吕]粉蝶儿·春思》:“叹春归人未归,盼佳期未有期。要相逢料得别无计,则除是一枕余香梦儿里。”

(20) 《西湖二集》第二十八卷:“我见他意思有些古怪,料得自己颇有精神,也颇颇对付得过,不愁怎的,遂大胆宿于庵中。”

上述两类情况,显然均无法用“预测到;估计到”来解释“料得”。那么,“料得”的词义究竟是怎样的呢?

如果除去涵盖极广的“想,想到”,罗列一下上文提及的关于“料得”的几种意义,则是:

1. 预测到;估计到

2. 回想到

3. 想象,设想

4. 思考,考虑

我们会发现,以上这四个义项,都是由“想”这个基本义引申而得。从字源上说,“料”的本义是“衡量”。《说文·斗部》:“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引申而有“思”“想”义,《汉书·司马迁传》:“臣窃料之”颜师古注:“料,量也。”《汉书·赵充国传》:“仆窃不自料其卑贱。”颜师古注:“料,量也。”而此“量”正为“思”义,《后汉书·许劭传》:“其多所裁量如此。”所以“思量”可以同义连文,《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子细思量,又乃不可。”

因此,“料得”本当为“想到”。而在不同的语境中,“想到”可以衍生出“预测到”“回想到”“思考”“想象”等多种意义。故“想到”为“料得”一词的概括义,而其他义项均为其语境义。“料得”并非仅有“预测到;估计到”一义,在不同的语境下,它的意义多变。上引例(5)到例(20)均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作为语文性辞书,我们不可能将一个词的所有语境义一一罗列,否则,有些词的义项将不胜其多。我们首先应总结出相类意思的概括义作为主要义项。如“料得”的概括义当是“想到”,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列一个较为常见的语境义,比如“预测到”“估计到”。

综上所述,《汉大》至少应当在“料得”词条下增列“想到”这一概括义项。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http: ∥ccl.pku.edu.cn.

2. 王水照,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责任编辑 马 沙)endprint

猜你喜欢

义项古诗文语境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