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基卡新三号脉稀有元素富集规律及赋存状态

2017-11-06潘蒙付小方梁斌郝雪峰袁蔺平唐屹肖瑞卿

四川地质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号脉脉体锂辉石

潘蒙,付小方,梁斌,郝雪峰,袁蔺平,唐屹,肖瑞卿



甲基卡新三号脉稀有元素富集规律及赋存状态

潘蒙1,付小方1,梁斌2,郝雪峰1,袁蔺平3,唐屹1,肖瑞卿1

(1.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 610081;2.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 621010;3.四川成都矿产公司,成都 610081)

四川甲基卡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锂辉石资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近年发现的新三(X03)号脉氧化锂资源量达88.55万吨,是亚洲最大锂辉石单脉,规模大、埋藏浅、易开采,品位富。该脉除Li形成工业矿体外,伴生有Cs、Sn,及Be、Rb、Nb、Ta等,均可回收利用。该脉为花岗伟晶岩型+细晶岩型脉,Li、Sn、Nb、Ta较富集于含巨晶锂辉石的伟晶岩中,Rb、Cs富集于细晶部分,Be则较富集于微晶部分,Li、Be、Nb、Ta、Sn 等均可开发利用。

锂辉石矿床;新三号矿脉;富集规律 ;甲基卡

甲基卡锂辉石矿矿床1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部,鲜水河断裂西侧的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田中。该矿床近年发现的新三号(X03)脉的氧化锂资源量88.55万吨[5-7],是亚洲第一大锂辉石单脉。这一发现使甲基卡矿田锂辉石氧化锂的资源总量达到215万吨,位居世界前列。该脉体呈分支复合状,厚度大,分带性差,部分呈脉状、透镜状。该脉富含多种稀有元素,全脉矿化[4]。

1 成矿地质背景

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田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图1),属于特提斯成矿域东北部的巴颜喀拉一松潘成矿省,北巴颜喀拉一马尔康Au-Ni-PGE-Fe、Mn-Pb-Li-Be白云母成矿带,金川-丹巴Li-Be-Pb-ZN-Au白云母成矿亚带[1]。地质构造上位于松潘一甘孜造山带中部的雅江被动陆缘中央褶皱一推覆带中段的雅江构造岩浆穹状变质体群内[1-3]。甲基卡矿田受构造一岩浆穹窿控制,穹窿体由花岗岩体、伟晶岩脉以及下三叠统西康群侏倭组、新都桥组泥质粉砂岩以及砂质复理石建造经动热变形一变质而成的构造片岩组成(图1)。在矿田南部出露有印支期花岗岩岩体,呈马颈子状,出露面积达5.3km2。

图1 甲基卡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田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略图(据许志琴等,1992)

(1-蛇绿混杂岩带;2-滑脱带;3-逆冲断层;4-穹窿状变形-变质体;5-平移断层;6-深层高温韧性滑脱剪切带出露范围;7-褶皱轴线;8-韧性滑移矢量;9-中生代花岗岩;A-义敦岛弧带;B-松潘-甘孜造山带主体;C-造山带前陆逆)

围绕该岩体依次发育云英岩化堇青石电气石角岩带、十字石带、红柱石一十字石带、红柱石带和黑云母动热变形变质带。马颈子岩体二云母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富集Li、Be、Cs、Rb、Trd、Hf、W、Sn等稀有金属成矿元素以及F等络合剂元素,但贫Zr、Sr、Ba。

甲基卡矿田内伟晶岩脉围绕马颈子岩体在其顶部及穹窿周缘成群发育,并由花岗岩体中心向外显示分带性,依次为:微斜长石型(I)-微斜长石钠长石型(Ⅱ)-钠长石型(Ⅲ)-钠长石锂辉石型(IV)-钠长石锂云母型(V)-石英脉带[9](唐国凡等,1984)。工类型主要产于二云母花岗岩体内,其余类型依次产于外接触带。在空间上稀有成矿元素由中心向外,大致具有Be-Li-Nb+Ta-Sn的分带特征,形成了与花岗伟晶作用有关的Li、Be、Nb、Ta、Cs、Sn及水晶成矿系列中的甲基卡式矿床式。

2 新三号脉(X03)的地质特征

新三号脉位于甲基卡矿田东北部,构造上位于甲基卡构造一岩浆穹窿北东缘,距甲基措马颈子二云母花岗岩平距约3km(图2)。在新三号脉附近零星出露新都桥组二段的十字石红柱石二云母片岩,主体为全新世的残积物、残坡积物和坡积物,厚度一般2~10 m。第四系残坡积物和残积物基岩碎块主要包含十字石红柱石二云母片岩的、锂辉石矿化花岗伟晶岩、堇青石角岩化二云母片岩、堇青石化十字石红柱石二云母片岩等。

图2 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地质简图

1-二云母花岗岩;2-微斜长石型伟晶岩;3-微斜长石钠长石型伟晶岩;4-钠长石型伟晶岩;5-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6-钠长石锂云母型伟晶岩;7-类型分带线;8-类型分带编号;9-研究区;10-新发现伟晶岩脉体及编号;Ⅰ-微斜长石伟晶岩带;Ⅱ-微斜长石-钠长石伟晶岩带;Ⅲ-钠长石伟晶岩带;Ⅳ-锂辉石伟晶岩带;Ⅴ-锂(白)云母伟晶岩带;

图3 甲基卡新三号脉部分勘查线剖面图(据付小方等,2014)

1.第四系坡积物;2.第四系残积物;3.伟晶岩脉体;4三叠系新都桥组下段;5.堇青石化红柱石十字石黑云母片岩;6.地质界线;7.施工钻孔及编号;8.施工探槽及编号;9.测区边界;10.勘探线及编号

新三号脉在平面上形似佛手分支状,深部复合为一条巨大的似层状、分支复合状锂辉石矿脉。矿体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25°~35°。已控制的矿体长度为1 050m,地表宽度50~114m。矿体呈中段厚、两端薄的透镜状,平均厚度为66.4m。矿体西倾,似层状延深大于300m。脉体围岩为十字石红柱石二云母片岩,在与伟晶岩直接接触部位因发生热变质而形成黑云母电气石角岩及堇青石化十字石红柱石二云母片岩[4,8]。

矿脉分带性较差,矿石类型以钠长石-锂辉石型和石英-锂辉石型为主。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梳状锂辉石型、微晶毛发状锂辉石型、细晶粒状锂辉石型和巨晶柱状锂辉石(图4)。

1) 微晶毛发状锂辉石型矿石,主要由中晚期交代形成的锂辉石组成,以含微晶状锂辉石、细粒石英、糖粒状钠长石为主要特征。主要矿物成分:石英30%±、钠长石40%±、微斜长石1%~5%、白云母1%~5%、锂辉石10%~15%。锂辉石呈毛发状微晶集合体,粒径长度从隐晶至2.5mm,宽度<1mm。

2)细晶状锂辉石型矿石,主要由属中晚期交代形成的锂辉石组成,以含细晶状锂辉石、细粒石英和糖粒状钠长石为主要特征,矿石中石英35%~45%,钠长石20%~30%,锂辉石16%~28%,微斜长石5%~10%,白云母7%~10%,少量或极少量铌钽铁矿、锡石、绿柱石、锰铝榴石等。强烈叶钠长石化,部分地段糖粒状钠长石化和晚期白云母化。锂辉石晶体长2.5~5mm,宽1~2.5mm,呈半自形-他形细粒状,柱面不发育。微晶毛发状锂辉石和细晶状锂辉石常互层,并交代早期梳状锂辉石,或与梳状锂辉石互成条带(图4),带宽数厘米至数十厘米;

图4 新三号脉体中主要结构构造

3)梳状锂辉石伟晶岩型矿石,是脉体的较早期的结构带,一般带宽10~80cm,常被微晶、细晶型穿切。主要矿物成分:石英25%~48%、微斜长石10%~20%、钠长石27%~42%,锂辉石15%~20%、白云母3%~5%、微量和偶见铌钽铁矿、锡石、电气石、锰铝榴石、绿柱石等。锂辉石呈自形-半自形晶,中、粗晶为主,长一般5~10 cm,最长可达15cm,宽0.5~1 cm,垂直于伟晶岩壁而呈梳状定向分布,宽度从数厘米到数米;

4)巨晶柱状锂辉石型矿石,呈团块状或脉状穿切交代上述条带状矿石(图4),有时直接穿切在细晶岩中,形成最晚。主要矿物成分:石英30%~40%、钠长石30%~35%,锂辉石20%±、微斜长石5%~10%,白云母3%~5%。以含巨晶状锂辉石、块状石英、白云母为主要特征,部分地段只含有块体石英。锂辉石呈粗粒-巨晶状,长度大于10~50cm,宽3~5cm,晶体完整,呈自形-半自形长柱状。

图5 新三号脉体中主要矿物成分

(Qtz-石英;Mus-白云母;Ab-钠长石;Kf-微斜长石;Sn-锡石;Ber-绿柱石;Nb-Ta-铌钽铁矿;Tu-电气石)

新三号脉矿石矿物主要为锂辉石,伴生铌钽铁矿、绿柱石、锡石等(图5)。

表1 新三号脉主要勘查线处稀有元素含量

注:单位:ppm/10-6;测试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测试所-;测试方法: ICP-MS。

3 稀有元素富集规律

3.1 脉体中稀有元素富集规律

据新三号脉钻孔245件样品分析结果(表1),脉体稀有元素含量变化特点如图6、7。

3.1.1 在脉体走向上

Li,5 762~7 999ppm,北端较南端富集,中部3、7高,3平均7999ppm,最高。

图6 X03号脉走向上稀有元素分布特征

Be,变化小,162~198ppm。

Nb,7、11、15线Nb达到了铌钽矿床参考性工业指标。

Ta,2线以南均达到了伴生综合回收参考性工业指标,Nb、Ta显示正相关,Nb含量高于Ta。

Rb,1063~1418ppm,超过伴生综合回收参考性工业指标,沿脉走向差异较大,脉体南部(7-15线)较北部(2-7线)富集。

Cs,含量低,均匀,111.85~126.87ppm。

表2 新三号脉倾向方向稀有元素含量

注:单位:ppm/10-6;测试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测试所-;测试方法:ICP-MS

Sn,含量低,0.008%~0.017%,低于锡矿床边界品位。

图7 新三号脉中稀有元素在脉体倾向上富集分布特征

3.1.2 脉体倾向上,由浅入深

Li,1线,6 682→6 935→7 231ppm;3线8651→7 408ppm;7线5901→5 931ppm。

Be,较均匀,1线、3线南、7线,含量分别为157→166→177ppm,163→168ppm,193→189ppm。

Rb,脉中部与两端含量差异大。1、7线,1 351→996→970ppm、1 417→1 375ppm;3线较均匀,1 079→1 105ppm。

Cs,差异大,1线163→103→112ppm, 3、7线96→173ppm、128→177ppm。

Nb,1线63→63→66ppm、3线60→68ppm、7线处47→36ppm,向深部富集。

Ta,1线40→29→29ppm、7线处47→36ppm,浅部富,3线20→25ppm,较均匀。

Sn,1、3、7线,173→139→114ppm,159→133ppm、151→123ppm,浅部富集。

3.1.3 脉体厚与稀有元素含量

据钻孔(ZK203、ZK303)样品分析(图8)。矿体自顶板至底板Li、Be、Rb、Cs、Nb、Ta、Sn等呈波动性韵律变化,但整体上有向顶板迁移的特点。

图8 新三号脉中稀有元素在脉体厚度方向上富集分布特征

(据四川三稀资源综合研究与重点评价项目)

新三矿体的矿石多以条带状为主,包含了微晶、细晶、梳状、巨晶状等多种自然类型的矿石,因此在厚度方向因矿石中含有的锂辉石的自然类型的比例不同,导致矿体厚度方向上稀有元素分布较为均匀,稀有元素在厚度方向的整体上呈现跳跃式,与新三矿脉脉动式充填过程有一定的联系。

3.2 矿石类与稀有元素含量

新三号脉体有四种自然类型(图9),分析结果见表3。

Li 4 774~16 799ppm,平均14 865ppm,从微晶-巨晶含量增高;Be含量为107.7~191.5ppm,其中微晶Be含量最高,平均174.7ppm,从微晶-巨晶含量降低;Rb 259.7~962.7ppm,细晶型含量最高,平均659.5ppm,具有微晶型<细晶型>梳状型>巨晶型的特点;Cs28.30~92.81ppm,细晶Cs含量最高,平均68.94ppm,具有微晶型<细晶型>梳状型<巨晶型的特点;Nb41.33~144.0ppm,巨晶型含量最高,平均89.40ppm,具微晶型>细晶型>梳状型<巨晶型特点;Ta15.24~93.82ppm,巨晶型含量最高,平均54.95ppm,巨晶型Ta含量显著高于前三种;Sn137.6~1 436.2ppm,巨晶型含量最高,平均637.83ppm,巨晶型Sn含量显著高于另三种。

表3 新三号脉主要矿石类型中稀有元素含量

注:单位:ppm/10-6;测试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测试所-;测试方法: ICP-MS。

可见在4种不同矿石类型中,稀有元素多表现为跳跃式的变化,这种现象是由于冷却作用和分异结晶作用,伟晶岩体系可发生熔体不混溶,这种熔体不混溶过程形成性质不同的共轭熔体,进而使得其结晶出的矿物主微量组分呈共轭互补,表现振荡变化特征。新三号脉体矿石结构构造显示多期次脉动式交代成因的特点,锂辉石的形成至少可分3 个世代,成因上属于花岗伟晶岩型+细晶岩型。

4 稀有元素赋存状态

新三号脉矿石的矿物成分较为复杂,据薄片和人工重砂鉴定成果显示,新三号脉体中主要矿物成份为微斜长石、钠长石、石英、锂辉石、白云母,其次还含有少量铌坦铁矿、绿柱石、锡石、锂云母、电气石等(图4),有代表性单矿物中Li、Be、Rb、Cs、Nb、Ta、Sn含量见表4。

图9 新三号脉各主要矿石类型中稀有元素分布情况

表4 新三号脉各矿物中稀有元素的配分比

注:单位: ppm/10-6;测试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测试所;测试方法: La-ICP-MS。

Li,主要存在于锂辉石中,少量存在于铁锂云母中。Li在锂辉石中配分比为95.39%,铁锂云母中配分比为0.04%。其余以类质同象或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的形式存在于白云母(相对配分比2.45%)、钠长石(相对配分比0.24%)、绿柱石(相对配分比0.16%)及石英(相对配分比1.63%)。锂辉石中Li2O含量为7.53%~7.97%,平均为7.67%;铁锂云母Li2O含量为3.60%,白云母、绿柱石中Li2O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0.15%~0.60%、0.73%~0.90%。

Be,主要存在于绿柱石中,相对配分比达到97.20%,其次以类质同象形式主要存在于白云母(相对配分比1.32%)、钠长石(相对配分比0.78%)、锂辉石(相对配分比0.60%)之中,其他矿物中含量极低。绿柱石BeO含量绿柱石BeO含量14.15%~14.65%,白云母Be含量15.67~35.95ppm。

Rb、Cs,主要以类质同象赋存于白云母、微斜长石、铁锂云母中。白云母中Rb含量平均6 188.99ppm,相对配分比为67.66;微斜长石中含量平均0.23%,相对配分30.98%;铁锂云母中含量也较高平均0.41%。铯以类质同象的形式主要赋存于白云母、微斜长石、绿柱石中,平均含量分别为657.32ppm、358.43ppm、2 904ppm ,其相对配分比分别为53.60%,36.23%、8.87%,铁锂云母中含量也较高。

Nb、Ta,主要存在于铌钽铁矿中,可形成工业矿体,也以类质同象或超显微形式混入白云母、微斜长石和锡石,但含量极低。铌钽铁矿中Nb2O5含量57.7%~72.46%,相对配分比57.74%;而铌钽铁矿Ta2O56.57%~22.09%,相对配分比39.03%。白云母中Nb含量9.39~192.74ppm、Ta含量12.87~128.18ppm;锡石中Nb2O5含量3.48%,相对配分比34.39%;锡石中Ta2O5含量1.46%,相对配分比58.66%。微斜长石中Nb平均含量200ppm,相对配分比9.34%。

Sn,主存在于锡石中,或以类质同象或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白云母、铁锂云母、锂辉石、铌-钽铁矿中。(Sn在锡石中相对配分比93.52%~98.05%,白云母中Sn含量712~1 379ppm,相对配分比3.58%,在锂辉石中SnO2含达到0.003 2%~0.383 7%,在铌钽铁矿中SnO2含量0.01%~0.26%。

5 结论

综上所述,新三号脉体中,Li、Be、Rb、Cs、Nb、Ta、Sn含量有如下特征:

1)新三号脉体中稀有元素含量丰富,其中Li元素达到工业品位要求,Be、Rb元素达到了边界品位要求,Nb、Ta元素含量达到了伴生元素工业指标要求,Cs、Sn元素含量较低,低于伴生元素回收参考性工业指标中的最低工业品位要求。因此,在X03号脉中铯、锡元素不是矿产开发利用中重要考虑的元素。

2)锂(Li):沿脉体走向方向北端较南端富集;沿倾向方向,脉体北部逐渐深部富,中部向浅部富集,南部分布较为均匀;沿厚度方向,Li元素呈波动性韵律式的变化,整体上向顶板迁移。脉体中Li元素在巨晶型锂辉石伟晶岩矿石的含量最高,主要以锂辉石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少量以铁锂云母等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锂辉石中相对配分比为95.39%,铁锂云母中相对配分比为0.04%。其余以类质同象或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的形式存在于白云母(相对配分比2.45%)、钠长石(相对配分比0.24%)、绿柱石(相对配分比0.16%)及石英(相对配分比1.63%)之中。锂辉石中Li2O含量为7.53%~7.97%,平均为7.67%;铁锂云母Li2O含量为3.60%,白云母、绿柱石中Li2O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0.15%~0.60%、0.73%~0.90%。

3)铍(Be):沿脉体走向、倾向上含量均分布较为均匀,沿厚度方向呈现处波动性韵律式的变化,向顶板迁移。脉体中Be元素在微晶型锂辉石伟晶岩矿石的含量最高,主要以绿柱石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相对配分比达到97.20%,其次以类质同象形式主要存在于白云母(相对配分比1.32%)、钠长石(相对配分比0.78%)、锂辉石(相对配分比0.60%)之中,其他矿物中含量极低。绿柱石BeO含量绿柱石BeO含量14.15%~14.65%,白云母Be含量15.67~35.95ppm。

4)铷(Rb):沿脉体走向上,南部较北部富集Rb元素;沿倾向方向,在脉体两端,向浅部富集的特征,中部分布均匀;沿厚度方向,呈现波动性韵律式的变化,整体向顶板迁移的趋势。脉体中Rb元素在细晶型锂辉石伟晶岩矿石的含量最高,未发现独立矿物,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白云母和微斜长石已经铁锂云母之中。白云母中Rb含量平均6 188.99ppm,相对配分比为67.66;微斜长石中含量平均0.23%,相对配分30.98%;铁锂云母中含量也较高平均0.41%。

5)铯(Cs):沿脉体走向上分布较为均匀;沿倾向方向,北部逐渐向浅部富集,南部向深部富集;沿厚度方向,呈现波动性韵律式的变化,整体向顶板迁移的趋势;脉体中Cs元素在细晶型锂辉石伟晶岩矿石的含量最高,未见独立矿物,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白云母、微斜长石、绿柱石中,平均含量分别为657.32ppm、358.43ppm、2 904ppm,其相对配分比分别为53.60%,36.23%、8.87%,铁锂云母中含量也较高。

6)铌钽(Nb、Ta):在脉体走向上Nb、Ta元素含量变化基本一致,Nb、Ta元素同步富集, Nb元素的富集程度高于Ta元素。Nb元素沿倾向具向深部富集特征,Ta元素沿倾向上两端向浅部富集,中部分布均匀。在矿体真厚度方向, Nb、Ta元素均呈现处波动性韵律式的变化规律,整体上稀有元素有向顶板迁移的趋势。在脉体中Nb、Ta元素在巨晶型锂辉石伟晶岩矿石的含量最高,主要以铌钽铁矿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其它的方式以类质同象或超显微非结构混入主要分布于白云母、微斜长石和锡石中,其含量极低。铌钽铁矿中Nb2O5含量57.7%~72.46%,相对配分比57.74%;而铌钽铁矿Ta2O56.57%~22.09%,相对配分比39.03%。白云母中Nb含量9.39~192.74ppm、Ta含量12.87~128.18ppm;锡石中Nb2O5含量3.48%,相对配分比34.39%;锡石中Ta2O5含量1.46%,相对配分比58.66%。微斜长石中Nb平均含量200ppm,相对配分比9.34%。

7)锡(Sn):自南向北逐渐富集,沿倾向向浅部富集,沿厚度方向,呈现波动性韵律式的变化,整体上向顶板迁移。脉体中Sn元素在巨晶型锂辉石伟晶岩矿石的含量最高,主要以锡石独立矿物的形式存在,以类质同象或超显微非结构混入主要分布于白云母、铁锂云母、锂辉石、铌-钽铁矿中,其他矿物中含量很低。其中锡(Sn)在锡石中SnO293.52%~98.05%,相对配分比为94.44%,在白云母中Sn含量为712~1 379ppm,相对配分比3.58%。另在工业矿物锂辉石中SnO2含达到0.003 2%~0.383 7%,在铌钽铁矿中SnO2含量0.01%~0.26%。

[1] 付小方,侯立玮,许志琴. 雅江北部热隆扩展系的变形一变质作用[J].四川地质学报,1991,11(2):79-86.

[2] 侯立玮,付小方. 松潘一甘孜造山带东缘穹隆状变质地质体[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 1-159.

[3] 许志琴,侯立玮,王宗秀,付小方,黄明华. 中国松潘 甘孜造山带的造山过程[M].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2.1-189.

[4] 付小方, 袁蔺平, 王登红, 侯立玮, 等. 四川甲基卡矿田新三号稀有金属矿脉的成矿特征与勘查模型[J]. 矿床地质, 2015,(6).

[5] 付小方. 四川甘孜州甲基卡地区发现超大型稀有锂辉石矿床 [J] .中国地质调查, 2016 , (02): 4-7.

[6] 郑荣. 四川甲基卡找矿再获突破 [N] .中国国土资源报, 2016-05-23 (001).

[7] 付小方, 侯立玮, 王登红, 等. 四川甘孜甲基卡锂辉石矿矿产调查评价成果 [J] . 中国地质调查, 2014, (03):37-43.

[8] 刘丽君, 付小方, 王登红, 郝雪峰, 袁蔺平, 潘蒙. 甲基卡式稀有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J]. 矿床地质, 2015,(6).

[9] 唐国凡, 吴盛先. 四川省康定县甲基卡花岗伟晶岩锂矿床地质研究报告[R]. 19841-24.

Richment Regularities and Occurrence of Rare Elements in New Third Vein of the Jiajika Spodumene Deposit

PAN Meng1FU Xiao-fang1LIANG Bin2HAO Xue-feng1YUAN Lin-ping3TANG Qi1XIAO Rui-qing1

(1-Sichuan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Chengdu 610081; 2-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10; 3-Chengdu Mining Company, Chengdu 610081)

The Jiajika orefield in northwest Sichuan is one of fields rich in spodumene resources in China, even in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a giant new No.3 vein (X03) has been discovered, with Li2O resource up to 885500 tonnes, in the Jiajika orefield. The vein X03 is the biggest spodumene vein in Asia, and it has led to a total of 2.15 million tonnes of Li2O resources in the Jijika orefield, ranking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world.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enrichment regularity and occurrence of rare-elementsin the vein X03 indicates that this vein is not only large in size, shallow-buried and easy to be mined, but also rich-grade and rich associated elements such as Cs, Sn, Be, Rb, Nb and Ta. The vein X03 is a granite pegmatite and aplite vein. The granite pegmatite is rich in Li, Sn, Nb, Ta, while the aplite is rich in Rb and Cs.

spodumene deposit; new third vein; rare-element; occurrence; enrichment regularity

P618.71

A

1006-0995(2017)03-0425-08

10.3969/j.issn.1006-0995.2017.03.017

2016-06-25

“川西甲基卡大型锂矿资源基地综合调查评价(编号:DD20160055)”;“四川省康定县甲基卡海子北锂矿普查项目“(川国土资函107);“四川稀有矿床锂及共伴生稀有元素赋存状态及综合利用研究(编号:KJ201405);“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潘蒙(1990-),男,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四川甲基卡矿产勘查及典型矿床研究

付小方(1963-),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研究

猜你喜欢

号脉脉体锂辉石
上半年澳大利亚出口锂精矿121万t 同比增长27.7%
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试技术在纤维状方解石脉体现今应力状态分析中的应用
YOA和Ca2+对锂辉石浮选行为的研究
湖南省平江县万古矿区十号脉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分析
老挝爬奔金矿含矿脉体类型及期次划分
山东玲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华北牛驼镇凸起潜山方解石脉体特征及流体响应
锂辉石浮选机理研究现状
给那些爱 “病”的人搭个脉
山东牟平邓格庄金矿Ⅱ号脉盲矿体预测地球化学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