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翻译的标准

2017-11-04卢璇李梦雨

卷宗 2017年28期
关键词:严复等值原文

卢璇 李梦雨

摘 要:翻译的标准是什么?翻译标准是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的准绳,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也是翻译工作者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翻译的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翻译的标准;严复

翻译是传递信息的活动,翻译还是是一门学科,它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翻译与多种学科相交叉,涉及到语言学,社会学,音韵学,音乐学,美学,心理学,逻辑学。翻译标准是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的准绳,是衡量译文质量的尺度,也是翻译工作者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

1 翻译的定义

斯坦纳说:“翻译存在是因为人们说不同的语言。”(Translation exists because men speak different languages.)[1]

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其内容有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的翻译。其中,在甲语和乙语中,“翻”是指的这两种语言的转换,即先把一句甲语转换为一句乙语,然后再把一句乙语转换为甲语;“译”是指这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把甲语转换成乙语,在译成当地语言的文字中,进而明白乙语的含义。二者构成了一般意义上的翻译,让更多人了解其他语言的含义。由此可见,“翻译的本质属性是语言转换”[2]。

2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针对翻译的标准,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诸多中外學者和翻译家都曾有过精辟的论述。1935年鲁迅在《题未定草》中提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1951年傅雷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提出的“神似”说——“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1964年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化境”说。在国外的译论中,引证得最多的是等值标准和等效标准。等值标准不但要求译文与原文思想内容等值,而且要求语言形式上的等值。等效标准所追求的目标是;译文读者能和原文读者同样顺利地获得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信息,包括原文精神、具体事实、意境风格等。

西方翻译界比较权威的对于翻译标准研究的学说当数奈达·尤金的“动态对等说”,即“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贴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3]。在他下的定义里,有三点是关键:一是“自然”,即译文不能有翻译腔;二是“贴近”,即翻译时应在“自然”的基础上选择意义与原文最接近的译文;三是“对等”,这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自然”、“切近”都是为寻找对等语服务的。奈达认为“在此方面,翻译必须达到四个标准:(1)达意;(2)传神;(3)措辞通顺自然;(4)读者反应相似。”[3]

3 关于翻译标准的分析

中国近代翻译大家们和西方翻译理论家们在翻译标准的讨论上具有某些惊人的相似,这些相似之处存在于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之中,1898年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时,他在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这一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完整的三字标准;翻译的标准必须明确,并且切实可行,不然就无法起到应起的作用,其指导意义就无法体现。比如,严复提出的“雅”,据其解释,“用汉代之前的古典汉语”,“信达之外,译文要雅致,讲究文字之美,整洁流利,声调的和谐动听”。这一点使得译文脱离原文而片面追求译文本身的古雅,在翻译实践中,往往是行不通的。如果原文不“雅”,出自下层社会,语言粗俗,而译成高雅的语言,就会与原文的风格相抵触。译文是否雅致,要以原文为根据,而不应以译者的风格取代原作的风格。如果原作是通俗的口语体,不能译成文绉绉的书面体;原文粗犷豪放,不能译成温文尔雅;原文是富于西方色彩的,不能译成富于东方色彩的。总之,译文必须“保持原作的丰姿”,就是要完美地保留原文的韵味、风格和言外之意。正是因为如此,现在人们设法用一些新的观点对“雅”进行解释。如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周煦良曾直言,“雅就是和原文内容和体裁相称,要得体”。

对于严氏理论,后人有赞成者,有反对者,也有修正者。赞成者分影响派、系统派、传统派和理论派;反对者有草率否定的、多方怀疑的、部分否定的、不宜再用的;修正者分一字之改派、另立门户派、比附立新派和寻求替代派。首先,不屑一顾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信达雅是一个整体,有自己的结构方式和完整的意义,并有比较明晰的经验映射层面。”[4];当然,无限拔高也是错误的,因为社会是不停变化着的,严氏的理论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时代内涵。“认真研究这一转变在理论上的意义,和把翻译理论建立在写作理论基础上的合理性,是今日建立新的中国翻译理论的一点借鉴。”[5]

4 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应是不同语言社会(language community)之间进行交际的一种尝试。而对于翻译标准的讨论,译者应当批判、继承严复先生“信、达雅”的翻译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Steiner, George. After Babe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FLEP,2001:51.

[2]游贤育. 文化转向后翻译标准之再思考[J]. 上海翻译. 2016, (5).

[3]Nida, Eugene and Charles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 E. J. Brill,1969:1.

[4]谭载喜. 《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34.

[5]王宏印. 《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从道安到傅雷》[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严复等值原文
异步电动机等值负载研究
严复“惟适之安”视域中的民主与科学
电网单点等值下等效谐波参数计算
基于戴维南等值模型的静稳极限在线监视
汉语国俗语义在维吾尔语中的等值再现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国学之真的寻求——论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