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的学科馆员角色定位研究

2017-11-04洪伊张旋营雪梅

卷宗 2017年28期
关键词:学科馆员角色定位大数据

洪伊 张旋 营雪梅

摘 要:在大数据背景下,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岗位描述从表层化向专业化发展;服务方式从学校主导向图书馆主导发展;服务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本文从提供科研数据管理策略、优化元数据存储体系、分析学科大数据、建立学科数据导航系统、构建开放获取平台、开展科研人员的数据管理培训等角度对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和服务内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图书馆需要通过完善学科馆员制度、引进学科优秀人才、加强学科馆员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大数据;学科馆员;角色定位

1 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现状和发展

学科馆员是指为用户提供学科学习和研究支持的图书馆员,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学科馆藏的建设、学科动态的收集、科研数据的分析和咨询等学科服务。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一些学科馆员除了完成学科资源收集、学科素养教育等常规工作外,还开始涉猎科研大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工作。与其他基础性工作相比,这些工作可以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更高层次的科研支持[1]。

早在2007年,美国的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就提出了科研数据保存与共享模式,霍普金斯大学图书馆首次获得了该项目的资助,这标志着学科馆员的工作性质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2]。如今,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学科馆员已经开始从事科研大数据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成为了研究的新热点[3],南开大学图书馆更是开展了深层次的学科馆员服务[4]。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为了让图书馆建立科学的学科馆员制度,探讨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拟对学科馆员的角色转变和建设策略进行研究。

2 大数据背景下学科馆员的角色转变

2.1 岗位描述的转变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图书馆馆长Winston Tabb曾经指出,学科数据是图书馆馆藏的一部分,图书馆应该建立数据中心,由学科馆员担任数据专家,开展数据服务[5]。从国外的调查来看,国外对学科馆员并没有统一的命名,一般称为学术馆员(Academic Librarians)、研究馆员(Research Librarians)、数据馆员(Data Librarians)、数据顾问(Data Consultant)等。在岗位描述上,学科馆员正向着个性化学科服务、嵌入式学科服务、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科研工作站等方向进行转变。

因此,学科馆员的岗位已经从原来的学科素养教育向学科数据分析进行转变,其岗位描述更强调学科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这给国内的学科馆员带来了新的挑战。从岗位描述可以看出,学科馆员不仅需要拥有相关的学科背景,能够应对用户的常规咨询,还需要具备科研数据的整合和分析能力,懂得使用新型的大数据分析工具,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科研支持。与此同时,种类繁杂的学科服务内容,让学科馆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数据和知识管理能力,从宏观上对科研数据的获取、组织、保存、共享等过程进行管理。

2.2 服务方式的转变

与图书馆的其他馆员不同,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主要负责用户的学科服务。由于学科服务涵盖的范围较广,再加上每个学校和图书馆之间的管理体制不同,所以学科馆员的服务方式也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以图书馆所在高校为主导的学科服务方式,即由上级单位负责组织科研人员开展学科服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仅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是图书馆资源利用沟通的桥梁。

第二种是以图书馆为主导的学科服务方式,即由图书馆建立学科服务的支持系统,由学科馆员负责对学科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为图书馆的用户提供系统的学科服务。从目前来看,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正向着第二种方向发展,即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在学科服务中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另外,这种服务方式也向学科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科馆员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开展学科服务时通过自身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服务水平。

2.3 服务内容的转变

学科馆员的服务内容体现着图书馆的科研服务能力,它是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核心。在大数据背景下,学科馆员的服务内容已经发生了转变,从单纯的参考咨询到深层次的科研数据分析与管理,服务内容涉及了科学研究的各个层面。具体而言,这些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供科研数据管理策略。图书馆自身拥有庞大的学科数据库,这是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的宝贵资源。为了让科研人员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学科馆员需要为用户提供科研数据管理策略,让用户能够从看似线性或分散的数据中发现其关联性,构建科研知识网络,以利于用户的后续研究。

②优化元数据存储体系。元数据是数据挖掘中的最小单元,优化元数据存储体系是学科服务的重点。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一个良好的元数据存储体系,可以让学科服务变得更有前瞻性[6]。因此,学科馆员的服务内容离不开对元数据存储体系的优化。

③分析学科大數据。依托图书馆和网络中学科大数据,学科馆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数据分析服务,例如对学科数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数据关联、数据共享和知识抽取等。进行完这些数据分析以后,学科馆员还可以根据定题咨询的内容,生成相关的可视化图表和数据分析报告,让用户对研究课题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节省用户在学科数据收集和分析上所花的时间,提高科研产出率。

④建立学科数据导航系统。科研数据的研究需要检索大量的文献,学科馆员通过知识重构和分类,可以建立有效的学科数据导航系统,提高用户查找和利用学科数据的效率。另外,依托学科数据导航系统,学科馆员还可以基于用户数据开展个性化推送服务。

⑤构建开放获取平台。在大数据背景下,良好的学科数据存储和共享平台,可以保证科研数据的长效利用,构建开放获取平台正是其中一种方式。学科馆员作为科学研究的辅助者和支持者,研究数据的存储和共享方式,对于构建开放获取平台尤为重要。endprint

⑥开展科研人员的数据管理培训。大数据概念的提出让很多看似无用的数据成为了有价值的数据。学科馆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在线问答、线下咨询等方式,对科研人员的数据管理能力进行培训,让他们对学科数据的收集、存储、挖掘等過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对科研数据的管理水平。

3 大数据背景下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策略

在大数据背景下,角色的转变对学科馆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优秀的学科馆员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背景知识、掌握数据分析和管理技术、具备团队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并具有工作相关的特殊技能。因此,图书馆要注意掌握一些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的策略:

①完善学科馆员管理制度。图书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学科馆员的发展方向,加强对学科馆员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岗位工作的认识,增加其使命感和自豪感。另外,图书馆还要从微观的角度细化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明确学科馆员的责任和目标,逐步完善学科馆员的管理制度。

②引进学科优秀人才。学科馆员的专业背景对学科数据的分析结果有重大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科服务的质量,图书馆还可以引进不同学科的优秀人才,通过顾问的方式解决科研数据分析中的难题,提高学科馆员的整体服务质量。

③加强学科馆员培训。岗前培训是学科馆员迅速了解工作职责,提高服务专业性的重要保证。除此以外,图书馆还应该收集学科馆员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科服务能力培训,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线上或线下的交流平台,分享工作的经验和心得,从而提高学科馆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邱葵.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与学科服务[J/OL]. 图书馆论坛,2016,(12):13-23.

[2] 崔宇红. E-Science环境中研究图书馆的新角色:科学数据管理[J]. 图书馆杂志,2012,(10):20-23.

[3] 孙掌印. 近十年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领域特征分布及前沿演进——基于CNKI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J/OL]. 图书馆杂志,2017,(08):14-22+46.

[4] 张蒂. 学科馆员服务从联络到嵌入的转变——南开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与思考[J]. 图书情报工作,2015,(14):90-97.

[5] Suan Reilly,Wouter Schallier,Sabine Schrimpf,etal. Report on integration of data and publications[M].2011,(10).

[6] 刘霞,饶艳. 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初探——武汉大学图书馆案例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2013,(06):33-38.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馆员角色定位大数据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