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备课促教师TPACK水平提升的初步研究

2017-11-03毛思宇冰雨心李艾伦曹梅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3期

毛思宇 冰雨心 李艾伦 曹梅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在教育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但教师用思维导图来备课,梳理教学设计思维,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对南京江宁区谷里小學课改实验团队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备课的实践进行跟踪研究,并通过问卷调查的量化数据统计和对部分教师进行访谈的质性研究,着重分析了思维导图备课的优势,探索了思维导图备课对教师TPACK水平的影响,从而提出了思维导图备课促教师TPACK水平提升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思维导图备课;TPACK水平;教学设计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3-00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003

已有研究发现,思维导图在教学和学习方面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作为一种计划工具的积极作用却很少有人关注。我们认为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在促进教师认知、学习全景设计、对话直观有效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这些方式,势必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产生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水平考察的角度有很多,当代信息技术对教师知识结构的革新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素养显尤为重要。而国际上,教师的TPACK水平正是衡量教师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素养的一个框架[1],得到普遍认同。

基于上述两点,我们提出假设:培训并鼓励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来备课[2],改变传统文本教案撰写的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将有积极的效果。效果的考察框架参照TPACK框架来设计。因此,研究思路是通过积极的思维导图备课的教研干预,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等方法,来探索思维导图备课这种新的备课形式对教师TPACK水平的作用和影响,以期对一线教师专业的成长提供新的思路。

一、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南京市谷里小学的“思维导图促师生高级思维发展”的课改团队教师,第一阶段有37人,第二阶段24人。其中,绝大多数是教龄在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和新教师。他们要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同时,每周使用思维导图来备课至少1次。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取的干预是:教改团队中的教师每周要求使用思维导图来备课至少1次,通过QQ上传思维导图备课的教案,每周专人记录反馈,每周二下午定期课改团队教研活动,进行适当的培训和备课反馈和建议。

研究中的数据采集采用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两种形式。调查问卷涉及教师基本信息及TPACK七个维度测量等信息,(如附表1)以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调查课改团队教师前后期TPACK水平情况。为了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教师思维导图备课的定期指导周期为一年,前后测问卷的时间跨度也为一年,以获得更明显的对比。

访谈法,主要收集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备课的情况和主观感受、使用思维导图备课对教学水平和课堂效果的影响等方面信息(如附表2)。考虑到教师对新技术的接受需要一个从思维改观到行动转变的过程,将访谈结果的质性分析结合问卷调查的量化数据,可以使思维导图备课对教师TPACK水平的影响研究更全面完整。

二、研究结果

(一)教师TPACK水平的提升

TPACK水平调查部分的问卷参照了TPACK的七个维度的标准,通过统计分值数据、分析课改团队教师们的对每一题的认同程度来判断他们的TPACK能力是否有提升。(如图1)

课改团队的教师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利用思维导图备课的练习,在教学法知识(PK)、学科内容知识(CK)、学科教学法知识(PCK)这三个维度的能力均有所提升,虽然提高的幅度不太明显,但仍然可以说明利用思维导图备课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着教师们的教学思维和行为。但一年的实践对于课改团队教师们在技术知识(T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设计到技术的这几个维度的能力有关数据变化不明显,甚至有所降低。

(二)教师对思维导图备课的体验和认同

对于访谈结果的分析,本研究采用了内容分析法,用Nvivo软件对访谈结果进行了编码和分级,并建立了质性研究框架,共有115个三级节点、29个二级节点和7个一级节点(如附表3)。

三、结论与讨论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

(一)利用思维导图备课对教师在PK、CK、PCK这三个维度的能力有所提升

从问卷数据的量化分析来看,这三个维度所涉及的问题的平均分均有提高,并从对访谈内容的质性分析来看,利用思维导图备课对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CK主要包括该学科有关的概念、理论、组织框架、证据和证明,以及获得学科发展的实践和途径等。研究发现,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备课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建立知识框架、梳理学科重难点、确立教学内容并建立联系。PK是教师对教学实践、过程、策略以及教与学的方法的认识,也包括关于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对学习过程的知识。研究表明运用思维导图备课能加深教师对教学和课程的理解,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PCK由学科知识与教学法知识综合而成,它涉及学科知识的重新组织与加工,并根据教学情景的需要进行传输与呈现,对学生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等。我们发现,课改团队的教师通过运用思维导图备课,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够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并能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教案,使思路更清晰。

(二)在短期内,教师的整体技术运用能力提升效果不太明显

根据前后测问卷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教师在TK、TPK、TCK、TPACK设计到技术的这几个维度的能力有关数据变化不明显。除去一些客观原因,我们推测,课改团队的教师们在这两个学期内,通过每周按要求进行运用思维导图备课的练习,对利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技术有较大的提升,但由于他们目前的研究较浅,且并没有拓展整合到其他技术领域的操作上,所以目前对于他们整合技术运用能力的提升还不太明显。这也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继续跟进观察。

(三)长远来看,思维导图备课具有很大优势

首先,思维导图本身具有框架性、结构化等特色,能够使教学内容脉络更加清晰,思维结构更加得体。思维导图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断提炼关键词,寻找各部分之间联系,对教学内容知识体系有整体的把握。同时思维导图具有形象化优势,这一工具可以将思维框架可视化,使呈现方式也更加生动形象,便于理解记忆。

其次,从现阶段用思维导图备课的反馈效果来看,实际运用情况十分乐观。因为它不仅能有利于教师进行课堂板书的设计,还促进教师创新性发展,培养教师发散性思维,不断进行反思来优化教学设计。

因此,抛开客观因素的影响条件,教师愿意不断深入学习思维导图备课这一新技术,并长期实践运用。从长远来看,在教师接受长期指导和训练之后,思维导图备课将对于教师TPACK水平提升具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徐鹏,张海,王以宁,刘艳华.TPACK国外研究现状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3(9):112-116.

[2] 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8):120-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