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不同强度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

2017-11-03章坤燃

保健文汇 2017年8期
关键词:经颅高强度上肢

●章坤燃

比较不同强度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效果

●章坤燃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不同强度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的有效性。方法:任选80例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应用低强度和高强度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MA评分为(54.6±3.3)分,对照组为(45.2±2.9)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高强度低频重复经颅刺激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推广。

脑卒中;重复经颅刺激;临床效果;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脑卒中患者很容易出现上肢运动功能障碍,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是临床研究的中重点课题。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重复经颅刺激在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为了解患者应用不同强度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的效果,本文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任意选取80例,排除颅内压增高、脑出血患者,不存在严重心脏、躯体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配合。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40例。研究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42-81岁,平均(53.4±4.5)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53.8±4.2)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P>0.05,符合临床对比需要。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基本药物治疗、作业疗法、物理疗法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两组分别应用不同强度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方法为:应用快速磁刺激器,最大强度为2.0T,首先确定患者的运动阙值,然后指导患者安静坐于扶手椅上,放松全身,以运动阙值的80%为治疗强度,每天30个序列,对每个序列进行20次脉冲,持续10分钟,刺激过程中应注意固定线圈位置。对照组给予低强度治疗,每天于9∶00-11∶00治疗1次,研究组实施高强度治疗,每天分别在9∶00-11∶00和15∶00-16∶00分别治疗一次,两组均连续治疗两周,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总分为66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越明显。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与MBI评分比较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FMA评分与MBI评分比较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FMA评分与MBI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FMA评分 MBI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0 30.5±4.1 54.6±3.3 43.8±5.2 71.3±4.3对照组 40 30.4±4.3 45.2±2.9 42.6±5.3 58.9±4.7 t值 - 0.11 13.53 1.02 12.31 P值 - 0.92 0.00 0.31 0.00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FMA评分与MBI评分均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有所改善,研究组FMA评分为(54.6±3.3)分,与对照组的FMA评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MBI评分分别为(71.3±4.3)分和(58.9±4.7)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癫痫、继发脑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治疗开始有1例出现轻微头痛症状,研究组开始刺激时有2例出现轻微头晕,1例出现头皮不适感,但能耐受,所有患者的上述症状均在治疗结束后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而造成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1],在40岁以上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脑卒中发病后很容易遗留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正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加重患者负担。因此,探讨有效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治疗方法极为重要。

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低频重复经颅刺激在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2]。有研究报道,低频重复经颅刺激健侧半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遗留的运动功能障碍,加速患者恢复[3]。有学者认为,低频重复经颅刺激具有累积效应,不同强度低频重复经颅刺激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4]。

为了解低强度和高强度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的效果,本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应用高强度低频重复经颅刺激后,研究组的FMA评分达到了(54.6±3.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2±2.9)分,且研究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高强度低频重复经颅刺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从两组不良反应来看,对照组只有1例轻微头晕,研究组2例头晕和1例头皮不适,治疗结束后症状均消失,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说明该治疗方法具有较高安全性,给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应用低频重复经颅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其中高强度治疗的效果更佳,更有助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单位:长江航运总医院)

[1]朱毅,杨雨洁,顾一煌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22(50):8758-8768.

[2]刘远文,潘翠环,胡楠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10):1132-1136.

[3]高亚丽,张之福,李福亮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和抑郁状态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16):50-51.

[4]王娟,朱芬,王朴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12):1478-1488.

猜你喜欢

经颅高强度上肢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120t转炉高强度长寿命顶底复吹工艺优化及实践
高氮型高强度灰铸铁的铣削试验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频域约束子空间法的经颅磁刺激信号去噪
高强度铝合金精密数控成型设备的开发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