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散文审美特征看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7-11-01陈娥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10期
关键词:熏陶背影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这就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审美教育要求,散文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特征,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散文中的审美元素,从散文的审美特征优化散文教学的审美教育策略。

一、探寻初中散文丰富的审美意蕴

1.语言美

散文工于语言,语言风格多样,或惜墨如金,或洋洋洒洒,或朴素自然,或堆砌辞藻,使散文的语言散发出浓浓的美感,从而丰富了散文的审美意蕴。例如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一文,“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彰显辞藻之美,让人感受到紫藤萝散发的生命的张力;“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则运用比喻的修辞,将盛开的花儿形貌与内涵揭示淋漓尽致。

2.意境美

意境综合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哲思等,将丰富的内涵借助具体的景象加以呈现,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美好境地,激发读者潜入其中,不断追寻水乳交融的美感。例如鲁迅先生的经典美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融情入境,透过菜畦、石井栏、皂荚树等,一个蕴含着作者童年记忆的“百草园”渐渐付出文面,让人徜徉不知归处。

3.情感美

散文蕴含着作者对自然、生活、生命等丰富体验,是作者情感借助语言载体的一种外化, 在散文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作者丰富的情感,感受作者情感跌宕起伏,在酸甜苦辣中感悟人类最丰富的情愫,从而引起情感共鸣,受到美的熏陶。仍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读罢,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丰富情感,有不舍、留念,有无奈。

4.哲思美

人生的丰富性决定了散文内涵的丰富性,它体现出作者对死与生、理与情、喜与悲等辩证性思考,从而使散文体现出浓厚的哲思美,引发读者对人生、对生命、对自然等多元化思考。再以宗璞的《紫藤蘿瀑布》为例,“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由花及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的情感,鞭策努力学习,创造美化生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思想。

二、基于审美特征的审美教育策略

1.用美的语言粘住学生

语言是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理趣等重要载体,优美的语言直接体现出作者文学功底,也是衡量文学作品水准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美的语言粘住学生,使学生通过吟哦、品味、补白等手段,感受语言之美,使学生沉浸在优美的语言之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吟哦讽诵后得之。学生要感受到语言之美,必须要经历反复的吟哦讽诵之后才能得之,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朗诵,乃至于熟读成诵,才能以读促使学生对词句等进行品味推敲,发挥学生想象与联想,将语言转化为形象、思想、情感等,使学生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经典美文《春》,本文文质兼美,写景层次分明,情景交融。我先引导学生自读,初步感受语言之美;再听范读,感受语言之外的画面、情感之美;三读,品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或者一句话,细细品读,并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例如读透一个“钻”字,感受拟人之辞藻美,感受小草顽强生命力之美,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用美的形象熏陶学生

支撑散文优美意境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是“形象”,教师要善于用美的形象熏陶学生,从而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散文中形象的捕捉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调动语文学习积累,尤其是调动多种感官,使学生全面地把握形象,提炼形象并触摸形象,用美的形象熏陶学生。

提炼形象是前提,初中生具有了一定的概括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形象塑造方法,对形象进行概括,主要对景物、人物等形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与形象进行对话,将零碎的信息进行再整合,形成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达到用美的形象熏陶学生的效果。

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主要抓住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这些形象的提取,我们要抓住这几者的统领要点,这就是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同时将几个形象置于几幅生动的场景图中,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几个画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形象的提炼必须要基于文本。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引领学生深入其中,去触摸形象,与形象进行对话,与形象对话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与作者进行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美的熏陶的过程。为此,我利用问题为载体,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

(1)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我认为 是最精彩传神的词语或句子,它妙在 。

这样通过品析语言,深入感知形象,体悟形象丰富的内涵,从形象中领悟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与赞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3.用美的情思触动学生

如果将散文比作一首曲子,那么情思是散文中最活跃的音符,它将作者对生命、人生的态度、感悟、思考等融入散文中。散文作者往往善于用情感编织起一道大网,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散文或喜或悲,或爱获憎,与作者形成强烈的思想共鸣,进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触动,得到丰富;如果说情感是跳动如脱兔,那么思想则静如处子,需要精心沉思,工于“心计”,去揣摩作者的用意。

用散文美的情思触动学生必须要建立起学生体验基础上,这就需要教师在散文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散文阅读潜能,使学生广泛参与其中,通过朗读、扮演、创设情境等,使学生渐行渐近,或透过景物入情入理,或于抒情、议论、描写中触摸作者的情思,使学生收到审美教育。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我先用一段抒情性导入煽情:

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放学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

进而再引导学生挖掘“背影”: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开篇点题“背影”,营造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的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出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四次背影,四重境界,在深入文本中情感之音符始终跳动着。最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月台买橘的场景,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受到情感的触动。

散文具有丰富的审美特征。每一位语文教师不仅要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要成为一位美的使者,引领学生在散文之文海中畅游,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但是,我们要认识到从散文审美特征实施审美教育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需要每一位教师潜心于散文,不断审视散文的审美特征,要将散文置于时代大背景下,融合语文阅读教学的一般特点,有效发挥散文审美教育效能,使散文成为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有效路径,在散文阅读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践行美。

陈娥,广东阳春实验中学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熏陶背影散文
用艺术熏陶家风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两个背影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如此熏陶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
山里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