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付费已经走火入魔

2017-11-01连清川

南都周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盈余报酬电器

连清川

真正的知识和知识分子并没有通過知识付费而获得好的报酬,那些善于包装和炒作自己的人成为了知识付费的受益者。

知识付费在2017年进入了一个火爆期,不仅仅是分答和悟空问答的红火,包括喜马拉雅的知识付费产品、小密圈、小鹅通,只要和知识挨得到一点边的,都开设了和知识付费相关的产品。我曾经接到过许多传统媒体所开设的知识付费的邀请,对我的要求都是,有时间您就写点。

我有一点迷惑:知识付费产品和我原来写稿子的差异到底在哪里?我所理解的知识付费,其实是我们这些学过一点文化知识的人,利用自己的认知盈余,加上互联网的手段,用以解决许多人在某些方面的知识需求的不足。它的根本,应该是知识的变现。它应该和写稿子不同,写稿子是知识输出。

知识输出是一种专业需求,也基本上是职业行为。而认知盈余,更多的是通过业余的时间,进行“多余的知识”的变现――当然,知识变现也可能变成一种主业。但是我可不可以不客气地讲:知识变现和知识的多少其实一毛钱关系也没有好吗?

关键的问题是:认知盈余是您得有盈余才行。现在的知识付费成为了一群成功学的人兜售自己并没有盈余的知识,而更多的是一些打着知识的幌子和认知的骗子。那些缺乏对知识基本把握的人,在各种平台上肆意地兜售虚假的知识。知识付费已经进入了走火入魔时代:真正的知识和知识分子并没有通过知识付费而获得好的报酬,那些善于包装和炒作自己的人成为了知识付费的受益者。

我所了解的真正的知识大家,真正有“认知盈余”的人,基本上都不在各类的付费平台上,而是在书里。比如我现在读葛兆光老师的《且借纸遁》。他读过的书,天文地理,人情世故,无所不通。但是他没有去知识付费,而只是变成了一本书,换不来太多钱的书。

认知盈余应该是怎样的?比如一个电工,他对于家庭的电器使用技术极其精通,他能够通过一个小时的简单指导,就让你懂得如何善于布置和维修家里的电器,可以做到家庭电器维护基本不求人。这就是认知盈余;再比如说,一个4A公司里的文案,对于如何制作客户的文案具有强大的知识,她开设了一个东西叫做“像打动客户那样写情书”,这就叫认知盈余。

知识变现从来都不应该是依靠所谓的知识付费来实现的。一个拥有好的营销知识的人,应该是一家营销公司的高管,或者是独立的策划人;一个拥有好的历史知识的人,应该在一所好大学里,依靠教书和写书获得良好的收入;而一个情感专家,可以通过各种的书和电视节目获取专业性的报酬。然而,在中国,知识付费平台的兴盛恰恰是因为这个社会缺乏真正的知识,以及真正的知识缺乏得到好的报酬的途径。

所以,我要告诉你的真相是:多数知识付费平台,是没有知识的,他们连基本的认知盈余都没有。他们不过是蹭了内容创业的热点,制造了一些概念,来跑马圈粉而已。

互联网时代惯于制造概念和热点,以便于制造知识经济和粉丝经济。其根本的社会机制是:真正的知识在这个时代里面是被忽视的,所有人通过速食知识,企图一步登天地进入暴富阶层。罗振宇、papi酱、咪蒙们给这个时代最恐怖的结果就是,他们让一群没文化的人,都已经认为可以通过文化来实现一夜暴富。

其实我对于知乎向来有着好感。因为我看多数知乎里面的答主都是出于自愿,而非出于获利来进行回答的。知识分享的快乐并不是出于赢利,而是纯粹地就是出于知识分享的目的,这才是认知盈余的根本。

大家哭着喊着抱怨平台不给利益,是因为你知道依靠自己的知识赚不到钱,所以你心生怨恨。但这不是知识分享平台的本质。

通过认知盈余来获取利润的几乎所有的项目,都不过是打着认知盈余的羊头,卖着成功学的狗肉;而那些没有知识的知识混子,到处兜售些书本上的残羹冷炙,就是现在多数“知识付费”的本质。

猜你喜欢

盈余报酬电器
家中电器要“焕”新 这波惠民操作别错过
职场不公平,所有人都变懒
电器着火
狼的报酬
德国新版废电器法生效,网络电商也有义务回收废旧电器
《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发布
新闻浮世绘
控制电器的机器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