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口市油用牡丹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2017-11-01李艳霞叶艳姣叶艳涛

河南林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凤丹油用生长量

李艳霞,叶艳姣,叶艳涛

周口市油用牡丹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李艳霞,叶艳姣,叶艳涛

(河南省国有西华林场,河南 西华 466600)

油用牡丹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周口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在发展油用牡丹上有独特的优势。试验从土壤处理、种苗处理和栽植时间3个要素入手,从洛阳和荷泽两地引种凤丹牡丹进行引种栽培试验,观察其适生性,总结了引种的关键技术。

油用牡丹;林下种植;引种试验

油用牡丹作为木本油料作物,一经问世,便被打上了“健康、绿色、优质”的标签,同时也以其耐旱、耐瘠薄、耐荫,适合山区、沙地、四旁荒地种植的特点,受到了社会关注[1]。周口作为一个农业大市,有丰富的土地优势和人力资源来发展油用牡丹产业。2011年起,河南娲皇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便进行了油用牡丹引种栽培试验,获得了成功。

1 引种

1.1 引种地自然条件

周口市地处黄淮平原,该区域海拔高度为35.5~64.3 m,属于暖温带季风型气候,平均气温在14.5℃~15.8℃,平均无霜期219 d,降水量为689~816 mm,属于淮河流域,水资源较为丰富,地下水质良好,水位6 m,pH值7.0~8.0, 适宜各种植物生长。

1.2 适宜引种的牡丹品种

根据引种的原则(所选定的品种一是在适生地必须表现良好的经济性状,丰产、稳产、高产;二是原产地与引种地自然环境条件一致或相似),确定凤丹牡丹为引种的品种。

1.3 引种种源地的选择

引种的种源地确定在自然环境与周口相近,油用牡丹栽植规模最大的山东荷泽和河南洛阳两地。

1.4 引种时间

引种时间为2012年10月1日至11月5日。

1.5 引种地点及立地条件

国有西华林场5林班(具体地点位于西华县聂堆镇陈那村西),面积4 hm2,沙质壤土,林地定植有泡桐,行距10 m,株距3 m,每亩栽植23株,2010年春天栽植,目前平均胸径12 cm,平均树高7 m,郁闭度0.4,属林下间作模式。

2 田间试验设计方案

本试验共设3个因素:土壤处理技术、种苗药剂处理技术、栽植时间。土壤处理设两个水平分别为A1:每亩10~15 kg辛硫磷颗粒(或10%毒死蜱颗粒剂1.5 kg)、4~5 kg土菌灵撒于土壤,撒后旋耕;A2:不撒施为对照。种苗药剂处理设两个水平分别为B1:褔美砷800倍液(或多菌灵、代森锌等),加杀虫剂,加生根粉,全株浸泡10~15 min后捞出,晾干栽植;B2:不处理为对照[2]。栽植时间设两个水平分别为C1:10月1日至5日栽植、C2:11月1日至5日栽植,共产生8个处理组合(详见表1)。

根据栽植地形,双行为1个小区,长度100 m,株距30 cm,行距60 cm,每个小区栽植666株,采用随机区组方式,设3次重复进行田间排列,即每个处理栽植牡丹苗木2 000株。

表1 田间试验方案设计

3 试验指标的确定和办法

3.1 试验指标的确定

根据试验目的,确定以下几项调查指标:成活率、生长量(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根系生长量)、感病率、害虫危害率、结实率、折合亩产量。

3.2 试验指标的调查办法

每个处理固定100株牡丹作为固定样方,采集各项数据。2013年9月10日调查成活率、生长量、感病率和害虫危害率;2014年9月10日调查保存率、生长量、感病率和害虫危害率;2015年4月20日调查成花率,2015年9月20日调查结实率和亩产量。高生长量指调查年当年苗高生长量,单位:cm;地径指调查年地径粗度,单位:cm;感病率指受病害侵染株数的比率;害虫危害率是指受地下害虫危害,根系被咬食,造成地上部分生长受影响的比率;成花率是以每1枝条有1朵花为满花率100%计算;结实率是以每1枝条有1束果荚为满结实率100%计算。

4 调查结果

根据试验方案,分处理对各指标进行调查,将3次重复的调查结果进行平均后记录,详见表2。

表2 试验指标调查结果

5 结果分析

将表2中的数据,分因素水平进行求和平均,计算出A1、A2、B1、B2、C1、C2各个调查指标的平均值,生成表3。

根据表3的平均值,可以计算出各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的极差(详见表4),从中分析出各个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5.1 土壤处理对各指标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A因素(土壤处理)极差值最大的占两项,均为害虫危害率,可以看出,土壤处理因素对当年害虫危害率、次年害虫危害率影响最大,同时也对产量产生显著的影响。说明土壤处理能有效地提高苗木的抗虫害能力,从而提高油用牡丹的产量。

5.2 种苗处理对各指标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B因素(种苗处理)极差值最大的占两项,均为感病率,可以看出,种苗处理因素对苗木的感病率影响最大,对成活率、高生长、地径生长、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第1年的感病率比第2年的感病率更显著。说明种苗处理能有效地预防油用牡丹病害的发生,同时影响到成活率、高生长、地径生长量,从而提高油用牡丹的产量。

5.3 栽植时间对各指标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在调查的13项指标中,C因素极差值最大的指标占9项,充分说明栽植时间在本试验的3个因素中对成活率、保存率、高生长、粗生长、成花率、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最大。其中成活率的极差为24.9,保存率的极差为25.8,说明栽植时间对苗木的成活和保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看出,栽植过晚的苗木即便是成活,其在生长势、抗病虫能力、开花结实能力及产量均比适时栽植的苗木有极显著差异。因此,栽植时间是试验3个因素中对各指标影响最严重的一个,是油用牡丹引种栽培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子。

表3 试验各因素水平调查因子平均值

表4 试验各因素极差

6 结论

油用牡丹(凤丹)引种到周口区域栽植完全可行,试验证明引种取得了成功。

影响油用牡丹(凤丹)引种成功的决定性因子是适时栽植,在周口区域适宜的栽植时间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最迟不得超过10月中旬,进入11月份不可栽植。

影响油用牡丹(凤丹)引种成功的次要因子,也就是能有效提高成活率、抗病虫率和产量的技术措施是进行土壤处理和种苗处理,能起到投资小见效大,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叶艳涛,李艳霞. 油用牡丹“凤丹”播种育苗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15(11):36-37.

[2]张钦,李春燕. 油用牡丹栽植技术[J]. 农业知识:乡村季风,2012(10):58-58.

(责任编辑:王文彬)

2017-06-25

李艳霞(1974-),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和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叶艳涛(1973-),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种苗繁育、森林培育和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电子信箱:xhlcyyt@126.com

S 685.11

A

1003-2630(2017)03-0020-03

猜你喜欢

凤丹油用生长量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北大河林业局森林生长量、枯损量调查与分析
不同种源地凤丹后代种子在苏州萌发试验研究
不同间作模式对田间小气候特征及凤丹光合特性和种实性状的影响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凤丹籽油对小鼠H22肿瘤的抑制作用
凤丹愈伤组织中丹皮酚含量的测定
油用牡丹在园林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