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锐意进取 力拔穷根
———社旗县产业扶贫工作调查报告(上)

2017-11-01冯春久杨银鹏申鸿皓

农村.农业.农民 2017年19期
关键词:贫困户精准电商

本刊记者 冯春久 特约记者 杨银鹏 申鸿皓

锐意进取 力拔穷根
———社旗县产业扶贫工作调查报告(上)

本刊记者 冯春久 特约记者 杨银鹏 申鸿皓

大棚蔬菜铺富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很多贫困地区来说,如果没有“造血”功能,一旦停止“输血”,最终还是会“原地踏步”。因此,产业扶贫被当作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地处南阳盆地的社旗县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一根本途径,通过探索模式创新,努力变“死钱”为“活钱”,变“输血”为“造血”,力拔“穷根”,让更多贫困群众快速实现了稳定脱贫。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社旗县委、县政府以脱贫攻坚统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按照“全力抓扶贫,重点抓产业,关键抓精准,核心抓增收”的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集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培育和壮大扶贫产业,大力培育“蔬菜、中药材、林果、畜牧、光伏、烟叶、牧草、食用菌”八大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

政策有力促保障,凝聚合力助发展

近年来,社旗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扶贫产业实施意见,帮助贫困群众完善基础设施,由政府打包项目资金、土地整理资金、农田水利配套资金等给予倾斜,并且在加工业用地规划上优先支持。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参与,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

“俺们村这一大片,种的可都是宝贝疙瘩”,记者在社旗县郝寨镇十里井村中药材基地采访时,遇到了在农田中干活儿的村干部董学华。他高兴地说:“县里鼓励回乡创业,以后村里加工厂一建,村民就不用长年外出打工了。”十里井村耕地面积共2900亩,其中村内57户贫困户参与土地流转,2000亩土地用于种植白芷、生地、金菊和首乌4种中药材。每户村民土地流转后每亩每年可收入1000元。另外,村民与企业签订入股合同,每年可享受企业分红500元。当记者来到位于村北的一户村民家里时,已近中午。村民叫徐广永,1969年出生,家里共4口人,人均耕地1.5亩,2015年因病致贫。当问及生活状况时,徐广永说:“2015年查出肺癌,亲戚的钱都借遍了。大女儿又考上了武汉一所大学,正需要钱。好在现在国家政策好,被认定为贫困户之后,县里乡里对我一方面进行救助,一方面进行扶持。”据了解,徐广永按照政策,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植中草药,每年可获5000~6000元收入。即将上大学的女儿享受“雨露计划”,学费与生活费不再成为生活的一大负担。这让曾经患病多年的徐广永更加有勇气去面对未来的生活。目前,十里井村的中药材正在土地里生长,旁边的加工晾晒分拣车间厂房也正在加紧建设。相信不久,村里面的贫困户家庭都能够脱贫,靠辛勤的双手创业致富。

扶贫车间建到家门口。

创新模式谋发展,增强内力赢未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社旗县积极探索扶贫新思路,努力拓宽群众增收新渠道。实施“托管模式”“承包帮扶模式”“合作帮扶模式”“公司+车间+贫困户”等产业扶贫新模式来帮助贫困户和贫困家庭脱贫。除了带动蔬菜、林果、花卉苗木、畜禽养殖等传统种养之外,该县2017年上半年还把发展光伏和电商扶贫等新兴产业作为加快脱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贫困户增收的主要途径。郝寨镇年庄村仿真花产业扶持了60户贫困户参与生产,户年均增收1.8万元,带动就业2000多人。在李店镇下郭村丙玉蔬菜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下,全县现已建成乡镇蔬菜合作社28个,带动农户980户,户年均增收2.3万元。

赵河街道代营村果田农社占地330亩,种植有葡萄、西瓜、桃、李等水果,建有9个蔬菜大棚。这种新型的集旅游观光、瓜果采摘为一体的农业经营类型在当地十分多见。尤其是园内正在丰收的葡萄,口味独特,品类繁多,引来大批采摘的游客。果田农社吸引当地农户就近就业,以贫困户为主,在此务工,他们每天可得到50元的劳动报酬,年收入万元以上。

该社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共投资1.5亿元,建成了村级电站和户用屋顶电站,总规模19.755兆瓦。其中,户用屋顶电站必须是贫困户家庭。一期项目已并网发电,二期建成后预计年均户增收3000元左右,可带动11650个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帮助6000个贫困人口脱贫。除此之外,社旗县依托电商政策,搭建脱贫就业平台,县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对电商企业和通过电商脱贫人员进行扶持。目前,已有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大旗电商等10家电商企业入驻,全县85个贫困村,120余名贫困户家庭青年接受“互联网+”“电子商务”培训。此外,社旗县还加快推进扶贫就业基地建设步伐,鼓励有条件的返乡创业成功人士和社会民营企业在村里创办就业扶贫基地,把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目前,已建成且投入运行27个,剩余34个全部在规划建设中,预计可带动3650人脱贫。社旗县积极实施金融扶贫,为全县发展实业的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三年期低息贷款。拓展农业产业保险险种,扩大扶贫产业保险覆盖范围,对于发展扶贫产业的贫困户,由政府财政出资购买保险,大大降低了贫困人口产业脱贫风险。

驻村书记打头阵,勇当扶贫排头兵

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社旗县上下联动,一方面明晰责任,一方面形成合力。用心用情,从严监管,强化服务保障,走出了一条驻村书记加基层干部共同协行、奋力前行的扶贫新道路。扶贫工作层层推进,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党政基层干部与省市优秀驻村书记。

社旗县李店镇80后镇长郭存,抱着爱女工作在扶贫一线,产后38天就主动请缨回到岗位,其事迹令人敬佩。33岁的郭存是社旗县奋战在扶贫一线的杰出代表,她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她牢记党的为民宗旨,自我牺牲舍小家,勇于担当顾大局,真正做到了干在一线、干到一起、干出一流,为基层党员干部树立了忠诚履职、勇于担当、用心工作的新标杆。在南阳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暨表彰大会上,她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郭存的奉献精神,感动并带动全镇干部,大家坚守在一线、奉献在一线,人人争做“郭存式好干部”。

社旗县大冯营镇张腰庄村第一书记祁俊峰,2015年9月上任之后先摸清村里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努力探寻增收好路子。他认为,扶贫攻坚,产业先行,没有产业就很难实现整村快速脱贫,全村要尽快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项目。于是,他身先士卒,与镇村干部一起制定扶贫计划,明确目标,相继引进多个产业项目助力扶贫攻坚。目前,张腰庄村“扶贫产业园”已初具规模,贫困户陆续脱贫,“拔掉了穷根”,更多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出色的表现及工作能力也让这位年轻的第一书记的事迹先后被农民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还被评为“社旗县十大扶贫先锋人物”和“社旗县十佳驻村第一书记”。

社旗县以产业扶贫为核心,以第一书记和致富带头人为引领,创新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精准产业扶贫新路径,脱贫攻坚步伐更加稳定扎实。

猜你喜欢

贫困户精准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