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11-01孙晓军

保健文汇 2017年2期
关键词:消失特异性红细胞

●孙晓军

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孙晓军

目的:研究在临床输血检验中采取凝聚胺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32例受检人员,依据不同输血检验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人数为16人,参照组予以盐水法检验,实验组予以凝聚胺技术检验,对比分析不同检验方式的临床结果。结果:在对青霉素抗体样本鉴定识别时,参照组需要借助显微镜,而实验组不需要;并且在鉴定Rh抗体时,实验组数量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非特异性凝聚与特异性凝聚都在3min之内消失,18例非特异性凝聚在10s消失,14例特异性凝聚在20s消失。结论:将凝聚胺技术应用于临床输血检验中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可以降低发生溶血性反应的几率,是一种反应迅速、操作简单的检验方式。

凝聚胺技术;临床输血检验;应用效果

临床上出血性疾病治疗中最常用的方式是输血,可以保持患者机体内部血液循环的稳定性,全面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以及临床疗效。经资料显示患者输血治疗之前进行血液检测可以显著降低发生输血性溶血的几率,以便于可以提升输血治疗安全性。现对我院收治的32例受检人员检测结果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的32例样本均选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检查的人员中,受检人员近排除血液系统病史、意识障碍、精神疾病、哺乳期或者妊娠期人员。分组方式为不同输血检验方式,组别为两组,组数为每组16例,参照组中女性10人,男性6人,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23岁,中位年龄(45.56±6.78)岁;实验组中女性9人,男性7人,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22岁,中位年龄(44.45±6.65)岁。利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两组样本人群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并不显著,P>0.05,统计学不存在意义。

1.2 方法

所有检测人员均需要在空腹情况下抽取两份血液样本,参照组予以盐水血液检验法,在干燥清洁试管中注入2ml的血液,然后分离血清,加入适量盐水试剂,构成5%浓度的红细胞盐水悬液,进行2min低速沉淀,之后开始观察样本。实验组予以凝聚胺技术,对两只试管进行编号,将2滴献血者红细胞悬液、3滴受血者的血清先后滴入1号试管,保持5%的浓度;将2滴献血者红细胞悬液、3滴受血者的血清滴入2号试管,保持5%的浓度;依据凝聚胺试剂操作说明书来进行血液检验的基本操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血液鉴定情况,以及观察实验组中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和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进行研究的32例输血检验样本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n,%)表示,并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差表示,并实施t检验,检验P<0.05且差异显著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凝聚胺技术方法检测凝聚消失时间

检测过程中血液样本中非特异性凝聚与特异性凝聚都在3min之内消失,18例非特异性凝聚在10s消失,14例特异性凝聚在20s消失。

表1 两种方法检测凝聚消失时间

2.2 对比两组样本鉴定结果

在对青霉素抗体样本鉴定识别时,实验组仅需在肉眼便下就可以完成,但是参照组需要借助显微镜完成;并且在鉴定Rh抗体时,对比两组样本血清数量,实验组数量仅仅只是参照组的1/10。

3 讨论

在输血治疗中不同程度血抗原细胞损伤可能引发溶血反应[1],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输血之前都应该进行血液检验。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输血检验中开始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凝聚胺技术。经大量资料表明在交叉配血以及鉴定血型中凝聚胺技术具备迅速、高效的优势,并且也能够对抗体进行准确筛选。凝聚胺技术是利用离子介质来达到降低离子强度的目的,并且也可以降低红细胞周围阳离子数量,上述过程正电荷gIG与负电荷红细胞能够迅速进行反应,在融入oPlybrene试剂之后,能够结合红细胞唾液酸负电荷,并且充分进行反应,最终发生非特异性凝聚情况,与oPlyberne试剂进行中和,形成敏感反应,进而得到阳性检验结果[2]。

本次研究中发现,凝聚胺技术相比较盐水法具有更多优势,检测数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综合以上结论,相比较常规配血技术而言,凝聚胺技术因其具备反应快、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势,具备临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的价值[3]。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康安医院(原传染病医院)输血科)

[1]高乐俊,王树诚,石效荣等.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2):48-49.

[2]孔秀红.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65-166.

[3]付俊玲.凝聚胺技术的优越性以及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4(16):117-118.

猜你喜欢

消失特异性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消失的童年
美永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