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效果分析

2017-11-01徐玲

保健文汇 2017年2期
关键词:血象生殖道预防性

●徐玲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效果分析

●徐玲

目的: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的计划性剖宫产产妇90例,按照随机、均等的方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在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照组在术后预防性用药,对比两组术后的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的切口感染、生殖道感染发生率、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体温变化、抗生素用量和血象的变化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效果更好,安全性高,可减少抗生素的用量,值得临床推广。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

剖宫产是临床解决难产及高危妊娠的有效手段,可降低高危孕妇和围生儿的病死率,确保母婴安全,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术后的感染率也随之增加[1]。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已经成为预防术后感染的有效手段,但临床的抗生素种类多样,使用方法也不尽相同,选择安全、有效、经济的围术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方法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在本次的研究中将以我院的计划性剖宫产产妇为例,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90例计划性剖宫产产妇,根据产妇的入院时间,利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表以随机、均等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中产妇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0.2±3.0)岁,产妇体重42-91kg,平均体重(65.0±10.2)kg,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0±0.5)周;观察组产妇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30.5±3.2)岁,产妇体重43-90kg,平均体重(64.3±10.0)kg,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2±0.5)。对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孕周等一般资料行统计学分析显示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1)两组产妇均具有明确的剖宫产指征;(2)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3)研究在实施前均向产妇说明,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本研究均匀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排除相关药物过敏、入院时无产征者;(2)排除伴有严重贫血、糖尿病、术前呼吸系统疾病及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器质性疾病者;(3)排除伴有精神疾病、智能障碍等无法顺利配合完成研究者。

1.4 方法

观察组在术中胎儿娩出断脐后使用头孢呋辛钠(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生产批号∶20140125)1.5g混合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在30min内滴注完毕),并在术后12h内重复给药,术后预防性用药24-48h。

对照组仅在术后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将1.5g头孢呋辛钠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根据产妇的体温及血常规检查结果连续用药3-5d。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术后的体温变化、2d内血象变化以及腹部切口感染率、生殖道感染率、术后病率,另外对比两组产妇的抗生素用量和住院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国际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标准差±s) 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或精确Fishe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的体温、血象变化、抗生素用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从表1中可知两组的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的体温变化、血象变化和头孢呋辛钠用量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表1 两组术后的体温、血象变化、抗生素用量及住院时间比较(n、±s )

表1 两组术后的体温、血象变化、抗生素用量及住院时间比较(n、±s )

(℃)退热时间(h)白细胞技计数(×109/L)N(%)对照组 45 38.25±0.30 45.13±12.01 11.25±2.58 79.32±3.20 12.02±1.20 5.30±1.25观察组 45 37.20±0.22 32.21±12.30 8.65±2.20 70.14±2.01 7.02±1.20 5.20±1.20 t值 8.321 25.320 13.364 18.654 15.680 1.324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n术后体温变化 术后2d血象变化 头孢呋辛钠用量(g)住院时间(d)最高体温

2.2 两组术后的病率、腹部切口感染率、生殖道感染率比较

对照组术后的病率、腹部切口感染率、生殖道感染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的病率、腹部切口感染率、生殖道感染率比较(n、%)

3 讨论

剖宫产属于清洁-污染手术,虽然手术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无菌操作,但是妇女阴道和盆腔内存在大量的细菌,手术导致生殖道的正常菌群失衡,细菌向宫腔蔓延,另外手术切口导致宫腔组织创伤,发生渗血、渗液,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条件,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感染[2],因此在剖宫产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于控制感染有重要作用。

剖宫产手术的细菌感染来源于生殖道内的细菌,有临床研究显示细菌感染的危险期多发生于术后的24h内[3],因此在剖宫产术中胎儿脐带断后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此时生殖道内还未与宫腔相同,通过静脉快速滴抗生素使药物迅速在组织内达到有效的抗菌浓度,控制细菌的进一步感染。另外在胎儿脐带断后应用抗生素,新生儿已与母体脱离,不会对新生儿造成影响。在剖宫产术后应用抗生素的目的是杀灭手术部位残留的定植细菌,并防止其进一步的繁殖和扩散,而手术的切口组织已经初步的修补,机体可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扩散的细菌,在有效的抗菌血药浓度中细菌的生存时间一般低于48h,因此若术后48h内产妇未生切口感染,此时继续应用抗生素不仅不会增加抗感染效果,反而会增加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疗浪费[4]。另外本院的围术期预防性抗生素选择头孢呋辛钠,该药物属于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组织渗透性高、作用时间长和毒副作用小特点,产妇的耐受性好,对新生儿和胎儿的影响小,既可有效的预防感染,又避免了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5]。

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术后的感染情况、术后病率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而观察组的体温、血象变化及抗生素用量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方案[6]。综上所述∶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效果优于术后的预防性应用,应在临床推广。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临床药学室)

[1]孙剑.对剖宫产产妇使用抗生素预防围手术期感染的方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4,4(1):96-97.

[2]周利冰,彭洋,王浩.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效果的Meta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28(12):1232-1236.

[3]Zhang Yanping. Effect of prophylactic use of antibiotic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cesarean section [J]. Strait pharmaceutical,2013, 25 (): 219-220.

[4]颜俭.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生素效果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31(5):843-844.

[5]洪明珠,王玲,欧展辉.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18(6):443-444.

[6]Zhou Libing, Peng Yang, Meta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cesarean section in[J] Southern China Journal of defense medicine 2014-12-28

猜你喜欢

血象生殖道预防性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医学期刊常用字词正误对照表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及对体温恢复时间的影响评价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咖啡酸片对直肠癌放疗过程中的血象降低的预防效果观察
血象分析在犬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生殖道感染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