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分析临床血常规检验中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的应用

2017-11-01周爱知

保健文汇 2017年2期
关键词:血常规计数检验

●周爱知

对比分析临床血常规检验中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的应用

●周爱知

目的:探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90例健康人的血液样本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5)血常规检验中给予实施传统溶血素,观察组(n=45)血常规检验中给予实施新型溶血素,对比分析两组血常规检验的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白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红蛋白计数以及红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新型溶血素能增高血红蛋白含量,能通过调整因数来对其实施纠正,比传统溶血素的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血常规检验;新型溶血素;传统溶血素

血常规属于临床中一项常规检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血常规检验试剂更新的速度日益加速。在临床血常规检验当中,溶血素是其常用的检验试剂,可将红细胞进行溶解释放血红蛋白。传统溶血素当中会有氰化物成分存在,新型溶血素则不存在氰化物成分,有着无毒、环保等优势,近几年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为了研究临床血常规检验中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的应用,笔者通过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的90例健康人的血液样本展开研究,将其分为2组,在血常规检验中分别选择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对两组血常规检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现将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90例健康人的血液样本,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例数相等的两组,对照组45例,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介于24-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6±2.6)岁。观察组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为23-72岁,平均年龄为(43.8±2.7)岁。这90例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已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没有发现明显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检验仪器为半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照组选用传统溶血素实施血常规检验,试剂为STACLYSER-SYS-Ⅱ溶血素;观察组选用新型溶血素实施血常规检验,试剂为HB型无氰溶血剂[2]。根据相关说明书进行操作,其检验步骤为∶(1)采取半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配套稀释液,全血质控物。(2)采集研究对象2-3ml的静脉血,利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其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血红蛋白。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血常规检验中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计数(Hb)含量,对比分析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

1.4 数据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版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统计,计数资料表示用[例数/百分比,(n/%)],计量资料表示用(±s ),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时(P<0.05)。

2 结果

对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的白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红蛋白计数以及红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对(±s )

表1 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对(±s )

组别 数量(例) WBC/×109/L PLT/×109/L Hb/g/L RBC/×1012/L对照组 45 3.923±0.204 203.21±9.65 119.6±6.34 3.68±0.54观察组 45 3.963±0.327 203.31±8.54 142.8±5.04 5.86±0.51

3 讨论

血常规检验属于检验科工作当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在临床上对多种多样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有效参考依据,血常规检验的结果会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直接的影响。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得到广泛的普及,使得全细胞分析效率、精密度以及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于新型溶血素的应用也愈加的广泛。将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进行对比,新型溶血素含有较低的亚硝基铁氰化钠以及氰化钾等物质,属于环保、无毒的一种血液检验试剂[3]。不过新型溶血素的检验重复性要差于传统溶血素,而且会导致血红蛋白有明显偏高的水平。所以在血常规检查中使用新型溶血素的时候需要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来纠正检验结果,最大限度的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在本次研究当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白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大,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红蛋白计数以及红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的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研究结果也表明了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新型溶血素能增高血红蛋白含量,能通过调整因数来对其实施纠正,比传统溶血素的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单位: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1]郑辉,王伟娟,康丽霞.新型溶血素和传统溶血素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对比[J].中国处方药,2016,12(03):123.

[2]李毅坚,王堃成,周念,杜燕娇,杨桂琼.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6(04):368-370.

[3]王日波.新型溶血素和传统溶血素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06(12):103.

猜你喜欢

血常规计数检验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古人计数
血常规解读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结绳计数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