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元
——中国的天文馆与天文科普事业先驱

2017-11-01赵世英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天文馆天文星空

赵世英

学术人物

李元
——中国的天文馆与天文科普事业先驱

赵世英①

李元(1925.6-2016.7),原名李杬,山西朔州人。中国著名科普作家,北京天文馆创建人之一。曾就职于紫金山天文台、北京天文馆、中国科普研究所。李元先生一生致力于天文科普写作,传播天文学知识,推动中国科普事业。他是首位将世界太空美术系统地介绍给中国科普美术家和科学爱好者的中国学者。

李元先生在少年时代就酷爱天文学。1941年,年仅16岁的李元写信给高鲁先生求教天文学问题。高鲁先生是我国近代天文事业的开创者,当时在政界任职,他将李元介绍给天文学家张钰哲、陈遵妫和李珩。在他们的热心关怀下,1942年,17岁的李元进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担任图书管理员,并兼做一些编辑绘图工作,开始了他的天文科普生涯。第二年,18岁的李元成为中国天文学会最年轻的会员。1945年5月,李元在重庆《大公报》上发表第一篇科普文章《介绍夏时制》,由此开启了他70年笔耕不辍的科普写作生涯。

图1 李元(1925.6-2016.7)

李元曾回忆说:“我在紫金山天文台图书资料中知道了天文普及的最好设施就是天文馆。”可以说从那时起,李元就萌发了建设中国的天文馆的梦想。

一、年轻的开拓者

(一)北京天文馆的创建

李元建设天文馆的梦想,在当时长期处于战乱的中国是无法实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应有的科学文化教育,大力开展天文科普,李元又重拾建设天文馆的梦想。

1949年,李元被任命为紫金山天文台天文普及组组长。1950年,李元应邀参与编制中央人民科学馆的天文科普规划时,向文化部科普局袁翰青局长提出建设天文馆的计划,得到了赞同和支持。1952年,李元起草并提交了《北京天文馆筹建计划》。

1954年9月,李元被调到北京筹建北京天文馆,开始实现他多年的梦想。他首先从当时民主德国蔡斯光学仪器厂购置了大型天象仪和天文望远镜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并起草详细建馆计划。

李元到京后不久,就推荐上海天文爱好者卞德培参加天文馆的筹备工作。至此形成了以陈遵妫馆长为首的北京天文馆筹建班子。卞德培负责基建,李元则主持天文馆内容建设(见图2)。

图2 北京天文馆建设中的李元(左四)与同事们

当时北京天文馆迎接开馆的重任有:人造星空节目编写与上演、展厅天文知识展览设计与布展、门厅的布置、天象厅圆廊的布展、电影厅(报告厅)的科教电影片放映、天文台的开放、气象台和气象广场的对外开放,这一系列任务都由李元负责。其中天文知识展览面积共约450平方米,设五个展柜,共50个展板,展览内容从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到今日已知的天体和天体系统。展厅内还设有三球仪、中星仪、小型天文望远镜和陨石等展品展示。该展览备受参观者欢迎,全部内容由李元设计并提供文字和照片。

建筑装饰包括大门外的日月神、大门上方的“四象”,门厅顶的油画和12生肖,傅科摆,天象厅圆廊外侧的太空画展,内侧的黄道12宫,均由李元提出设想并提供形象资料。

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常委会曾两次专门讨论北京天文馆的名称问题,当时一种意见认为应称“北京星象馆”,另一种意见认为应称“北京天象馆”。经讨论最后确定为“北京天文馆”。

因为开创我国天文馆事业的功绩,在1987年在北京天文馆庆祝建馆三十周年大会上,李元荣获了“天文馆事业的先驱者”奖,他是当时该奖的唯一获得者。

(二)北京古观象台的新生

1955年6月20日,在北京地区可见一次日偏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观测现场对全国进行直播,地点就设在北京古观象台上。现场观测人员有陈遵妫馆长、李元和卞德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场录制,这项活动是古观象台几百年来历史上的第一次。摄影家和美术家进行现场摄影与速写,留下了极珍贵的史料。这项活动不仅开创了广播电台向全国人民进行科普教育的新形式,更重要的是使几乎被人们遗忘的北京古观象台知名度大大提高了。第二年,陈遵妫馆长向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提出,北京古观象台应是北京天文馆的一部分,应该让北京古观象台获得新生,同时也会使北京天文馆壮大,形成东西两馆,这在世界天文馆史中也开创了先例。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常委们对此提议一致赞成,从此北京古观象台与北京天文馆合二为一。当时常委们对北京古观象台和筹建中的北京天文馆都十分关切,认为北京古观象台和北京天文馆同样重要,决定由李元总负责古观象台的维修建设事宜,并负责古观象台展览设计和仪器维护等工作。李元将古观象台的紫薇殿布置为“我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展”,西厢房布置为“我国近代天文学发展”,东厢房布置为“著名天文学家简介展”,南侧的西房为“北京天文馆简介”,南侧的东房为“历书展”。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北京古观象台对外开放。北京古观象台对外开放的正式名称为“北京古代天文仪器陈列馆”。1956年5月21日,《北京日报》以整版的篇幅介绍了古观象台的新生,其中就有李元的文章《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北京古观象台开放后不久,正巧遇到了1956年9月10日“火星大冲”。这一特殊天象一见报,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火星大冲”前后的几个晚上,古观象台上架起了几台小型天文望远镜供观众观看。虽然当时古观象台交通非常不方便,但是每个晚上都有上千人前来观看,李元每晚都在场。北京天文馆和北京古观象台一时轰动了北京城。

二、富有创作才华的实干家

李元是北京天文馆的开创者,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天文馆事业的实干家。

开创人造星空节目是李元才华的集中表现。人造星空节目需要符合人造星空演示的剧本,各种展示的形象资料,节目的生动解说,音乐的选配以及与星空演示的配合等等。李元常说:“一个编写节目的人不能站在人造星空下为观众解说,怎能编写出让观众欢迎的节目呢?”“编写节目要首先想到是什么人看,想到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兴趣。”他为了给学龄前的儿童编写《天空动物园》节目,在1961年和1962年的“六一”儿童节时,亲自在“报告厅”专门为孩子们讲星座的故事,尽量少用科学的术语,从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出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正是这样活跃在孩子们中间,抓住孩子们的心理,从而在1963年编写出儿童节目《天空动物园》,该节目的音乐是他亲自选配的,该节目的字幕是他仿儿童字写的。《天空动物园》一经上演就深受欢迎,成为北京天文馆的保留节目(见图3)。

图3 李元先生在天象厅内配合节目作讲解

1957-1966年,李元独自编写的节目就有10个。它们是:《到宇宙去旅行》(1957年,见图4),《人造地球卫星》(1958年),《夏夜的星空》(1958年),《飞向月球》(1959年),《人造星空的故事》(1960年),《日食和月食》(1960年),《揭开金星的秘密》(1961年),《天空动物园》(1963年),《地球和宇宙》(1964年),《漫游宇宙》(1966年)。他还与其他人合作编写了6个节目。

1972年,李元从“五七干校”回到北京天文馆后,和几位同志一起积极投入到“纪念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诞辰500周年”大型展览的编写制作之中。

图4 李元编写的节目剧本

自1982年起,李元在中国科普研究所从事外国科普事业调研,并引进和推动太空美术创作。即使是在退休之后,他还担任了中国科技馆、天津科技馆、河北省科技馆的顾问,为多个科技馆的天象厅建设出谋划策,并与中国科技馆合作筹办了天文、航天和太空美术等方面的展览。在这一时期,李元还编著译校了天文科普图书数十种,发表科普文章上百篇。李元热爱天文科普事业、热爱祖国的一颗挚诚之心终生未改。

为表彰李元先生为中国天文科普事业做出的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国际小行星中心于1998年4月11日将1994年发现的6741号小行星命名为“李元星”。

李元先生于2016年7月6日逝世,享年91岁。斯人已逝,其志永存。谨以此文纪念李元先生为中国的天文馆和天文科普事业奉献的一生。

Li Yuan——the Pioneer of Planetarium and Astronomy Popularization in China

Zhao Shiying

①赵世英,曾任北京天文馆副研究员、中国天文学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天文学会秘书长;研究方向:天文学教育、天文学史;通讯地址:西直门外大街138号;邮编:100044;Email:zhangzp@bjp.org.cn。

猜你喜欢

天文馆天文星空
西藏天文馆奠基开工仪式正式启动
上海天文馆带你畅游太空
上海天文馆:全球最大规模天文学馆复刻天体运行轨道
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亮相上海
天文篇
星空
天文与地理
你也爱吃仰望星空派吗?
星空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