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新型运载火箭技术方案剖析

2017-11-01徐利杰陈晓飞陈海鹏邓梦然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国际太空 2017年9期
关键词:贮箱助推器低温

徐利杰 陈晓飞 陈海鹏 邓梦然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印度新型运载火箭技术方案剖析

Analysis of Indian's New Launch Vehicle Technical Scheme

徐利杰 陈晓飞 陈海鹏 邓梦然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印度时间2017年6月5日,印度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Mk3-D1(GSLV-Mk3-D1)在萨提斯达瓦航天中心首飞发射成功,标志着印度航天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文章综合分析了印度GSLV-Mk3新型火箭总体方案及技术特点,总结对我国航天发展的启示。

1 研制背景

1969年8月,印度政府成立了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并正式开始研制本国的运载火箭。印度现役运载火箭包括“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以及“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PSLV火箭为四级型运载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为1.3t,具备“一箭多星”的发射能力,成功发射过月球和火星轨道探测器。受PSLV火箭运载能力的限制,无法满足印度的发射需求。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PSLV火箭的基础上研制了运载能力更大的GSLV火箭,用于将印度2t级的“印度卫星”(INSAT)或者国外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同时也可执行近地轨道发射任务。

GSLV火箭包括三种构型,分别为三级型Mk1、Mk2和两级型Mk3。Mk2与Mk1火箭结构基本相同,但是采用本土研制的液氢/液氧低温上面级CUS12代替俄罗斯的12KRB,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了改进。Mk2于2010年4月15日首飞,由于低温上面级故障而宣告飞行失败,第一次飞行成功时间为2014年1月5日,验证了印度本土研制的低温上面级的性能。

为了满足国内需求并开发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印度于2002年启动新一代运载火箭GSLV-Mk3的研制,GTO运载能力提升至4t,LEO运载能力提升至10~12t。Mk3最大的特点是使用比Mk2更大推力的低温氢氧上面级,采用CE-20低温发动机。2014年12月完成首次亚轨道飞行,对火箭助推器、芯一级以及总体相关技术进行了验证。印度时间2017年6月5日,印度GSLV-Mk3-D1火箭首飞成功,搭载了地球静止卫星-19E(GSAT-19E)通信卫星,卫星质量为3.135t。该火箭后续将服务于印度载人航天任务和卫星发射。

2 技术方案

总体方案

GSLV-Mk3全长43.43m,起飞质量640t,采用两级捆绑结构。芯级为L-110液体推进级,直径4m,装有110t可存储推进剂。芯级外侧捆绑两枚S-200固体助推器。上面级采用印度本土研制的C-25氢氧低温上面级。S-200助推器与芯级采用火工品分离,并利用侧推火箭作为分离能源。一、二级分离采用弹簧作为分离能源。整流罩分离采用包带连接和线性波纹管系统实现。整流罩直径5m,具有110m3的有效载荷容积。

研制过程中,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充分利用成熟技术和硬件设施,降低研制难度,在继承PSLV火箭以及GSLV火箭现有技术基础上,设计GSLV-Mk3的总体结构和子系统。

GSLV火箭总体参数和运载能力

GSLV-Mk3主要参数

L-110液体芯级

L-110芯级采用2台Vikas发动机。采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和水合肼混合物作为推进剂,推进剂质量为110t,2台Vikas发动机提供1600kN的推力,工作时间为200s。

L-110芯级结构从下到上为芯级底部防护罩、燃料贮箱、箱间段、氧化剂贮箱以及1S1/2L段、电子设备所在的1S1/2M段、与S-200助推器相接合的1S1/2U段。L-110的两个推进剂贮箱为圆柱形的铝合金硬壳结构,容积均为50m3。推进剂贮箱采用氦气增压。Vikas发动机喷口面积比为31,能够在偏航轴5°和俯仰轴8°范围内摆动,实现火箭姿态控制。

S-200固体助推器

S-200助推器直径为3.2m,真空比冲274s,最大推力6000kN。整个助推器分为三段,中段和尾段的长度都超过8m,头锥长度3m,装有205t的复合推进剂(HTPB),额定工作时间130s。

S-200是仅次于美国航天飞机固体助推器和欧洲阿里安-5 P230的世界第三大固体助推器。助推器壳体采用M-250合金钢,厚度7.7mm。段间的结合采用成熟可靠的PS-1/GS-1榫槽式连接。头部防护罩外缘与锥形适配器连接。头部锥形适配器的半锥角为20°。助推器底部带有防热罩。助推器药柱的配置要满足动压及可控性要求,尤其要避免两助推器推力的不匹配。通过灵敏度分析达到最佳的燃烧室压力和喷管面积比。

S-200的柔性喷管系统允许喷管摆动±7.8°。该系统由5个组件构成,其中弹性密封是关键。弹性密封件采用15CDV6特种钢球形加固垫片和天然橡胶制成的弹性体叠加的结构,平均直径为1.5m。弹性密封通过低硬度热防护罩隔离高温燃气。作动机构包括40t动力的电动液压伺服作动器和液压气动驱动装置,通过S-200附带的加压油箱驱动。S-200助推器的推力由头部连接的球面轴承传递到芯级。当固体助推器燃尽时,爆炸螺栓起爆,然后助推器头部和底部安装的6枚分离侧推火箭工作,使助推器和芯级箭体分离。

C-25低温上面级

C-25上面级携带28t的液氢/液氧推进剂,采用CE-20低温发动机,真空推力为200kN,额定工作时间为595s。CE-20发动机为燃气发生器循环方式,使用2套增压涡轮分别驱动液氢/液氧泵,混合比和推力可调。燃烧室采用双层通道壁结构,利用氢气实现再生冷却。CE-20利用电磁作动器实现±4°的摆动。滑行阶段利用反作用控制系统实现姿态稳定。

C-25上面级有2个直径4m的独立铝合金硬壳贮箱,上方为70m3的液氢贮箱,下方为20m3的液氧贮箱。液氢贮箱利用发动机冷却通道回流的氢气(温度160K)进行增压,液氧贮箱利用氦气增压。

电气系统

箭上电气系统主要包括遥测系统和控制系统,实现火箭的数据处理、制导控制、遥测跟踪以及飞行终止等功能。

制导控制系统采用双重冗余的分布式结构。该系统采用印度自行研制的计算机用于导航解算,设计了统一的总线,利用双总线结构实现冗余。时序控制采用三冗余设计,降低了误发指令的风险。惯性系统采用3个斜置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表,为箭载计算机提供惯性基准以及箭体姿态、位置和速度。箭载计算机根据这些参数计算轨迹以及姿态控制律。

遥测系统采用主数据链和冗余数据链结构。S频段的数据链1的数据速率为2Mbit/s,当第一级分离后,转换为1Mbit/s。数据链2数据速率为1Mbit/s,作为冗余数据链。火箭上的参数采用S频段的发射机传输到地面站。这些数据包括压力、温度、结构振动、声学特征以及电子设备监测数据。与制导控制相关的参数由1553B总线上的控制单元监测。火箭飞行状态跟踪由仪器舱中的雷达应答机实现。为了提高箭体安全控制的可靠性,固体助推器和芯级火箭都采用了双重冗余的飞行终止系统。

火箭组装和发射设施

GSLV-Mk3火箭组装和发射设施位于萨提斯达瓦航天中心,主要包括固体级组装厂房、液体级准备厂房(用于L-110级)、综合技术厂房(用于C-25上面级)、卫星准备设施和火箭总装厂房。

用于发射PSLV/GSLV的第二发射台经改进后用于GSLV-Mk3的发射。该发射台采用转运-发射方案,火箭随发射平台一起转场,移动发射平台是一个19m×19m×7m的长方体平台,在平台两侧7.8m处对称放置2个底座用于支撑S-200助推器。在GSLV-Mk3组装阶段,第一步先将两个S-200助推器放置在支撑底座上,然后将L-110芯级垂直放置于移动发射平台上,并使其位于2个S-200助推器中间,之后将组装好的结构运至火箭总装厂房。第二步检查C-25低温上面级并在火箭总装厂房完成火箭组装,最后组装整流罩与箭体。

3 主要技术进步

GSLV-Mk3火箭使印度在技术上有3个方面的进步,包括:采用大推力固体助推器;首次尝试液体火箭发动机并联工作;首次自行研制高技术含量的液氢/液氧发动机。

大推力固体助推器

GSLV-Mk3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2个大型固体助推器,代号为S-200,在PSLV火箭的S-139固体助推器基础上放大发展而来,其推力突破500t级。但其燃烧室平均压强只有4MPa,导致地面比冲只有227s,真空比冲也仅有274s,外加沉重的钢壳体,总体性能并不出色,唯一值得称道的是推力巨大。

液体发动机并联布局

L-110使用2台并联的Vikas液体发动机,这是印度首次进行液体发动机并联的尝试,更是GSLV-Mk3火箭的重大技术突破。芯一级与大多数火箭不同的是,它并非在地面点火,而是发射110s后在高空点火,由于S-200固体助推器从发射一直工作到130s,和L-110形成了近似的一二级关系,从而获得了更高的运载效率。但是与大多数火箭不同的是,S-200固体助推器要在第149s才分离,无用、沉重的助推器壳体被火箭携带飞行将近20s,这严重影响了火箭的运载效率。

自研低温上面级

低温上面级代号为C-25,使用印度新研制的CE-20发动机。该发动机使用传统的燃气发生器循环,真空推力180~200kN,真空比冲达444s,在首飞前仅完成了2次试车。

目前,印度航天技术正在逐渐从国际合作走向独立自主,GSLV-Mk3完全采用自主技术,典型代表为自主研制的CE-20高性能液氢/液氧发动机。低温发动机的研制成功将有助于印度摆脱国外依赖,大幅降低发射成本,增加商业市场竞争力。

4 技术先进性分析

GSLV-Mk3火箭的发射成功标志着印度实现了多项技术进步,向航天大国又迈进了一步。就数据而言,跟其宣传的“重型”火箭相比有些名不副实,但不可否认其发展仍有较多借鉴意义。

综合水平仍未达到国际主流水平

GSLV-Mk3火箭虽然运载能力达到4.0t,但是仍与国际发射市场主流运载火箭德尔他-4、宇宙神-5、阿里安-5、长征-3A系列等在运载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该火箭以640t左右的起飞质量达到4.0t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而阿里安-5火箭则以780t左右的起飞质量达到10.5t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表征其运载效率并不高,综合水平低于目前国际主流水平。

单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突出表现为动力系统的发展

GSLV-Mk3火箭的S-200固体助推器推力达到500t级,是继美国航天飞机和欧洲阿里安-5固体助推器的另一个世界大型固体助推器,其推力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CE-20低温发动机真空推力为200kN,额定工作时间为595s,采用燃气发生器循环方式,比冲达到444s,超过长征-3A系列火箭的438s,技术水平亦属国际领先。

循序渐进的技术验证思路具有借鉴意义

为提高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印度逐步发展GSLV-Mk1、Mk2、Mk3三型火箭,使得各项技术逐步验证,缩小技术跨越,缩减技术难度;将GSLV-Mk3火箭研制与发展载人航天和商业发射相结合,体现其战略规划的前瞻性;通过助推器和一级亚轨道飞行对系统接口、飞行环境和系统功能性能进行验证,使试验考核更加充分,这也不失为一种运载火箭研制试验的新思路。

5 发展与启示

发展动力,优化火箭总体性能

在GSLV-Mk3火箭中,印度在动力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其固体助推器的推力达到国际领先,首次自研的低温发动机比冲也超过了长征-3A系列,与长征-5火箭相当,表明印度固体、液体动力技术发展迅猛。在我国的航天技术发展中,仍旧需要重点提升动力系统性能,突破固体助推器捆绑与分离技术,牵引大推力固体和液体动力技术的发展,突破发动机深度节流、多次启动、推力快速在线调节等关键技术,为运载火箭的综合性能提升和可重复使用奠定基础。

注重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通过对GSLV-Mk3火箭的综合分析,印度火箭具有低成本的优势,其固体助推器采用了钢壳体,并没有像美国那样采用复合材料,虽然结构效率比不上欧美,但一枚火箭4650万美元的成本在国际市场上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中国火箭受制于《国际武器贸易条例》(ITAR)的情况下,印度火箭在国际市场上愈发活跃,其在2013-2015年完成了包括加拿大、美国、英国、丹麦、法国、德国等9个国家的28颗卫星发射,实现创收约1亿美元。降低发射成本是各国运载火箭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在运载火箭的研制过程中需要兼顾火箭性能与成本之间的平衡,实现技术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

拓宽领域,保持源动力

航天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印度作为后发成员,展现出了一定的技术实力,虽然其运载火箭综合水平与我国相比还有差距,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印度在航天领域的持续投入和取得的成绩。

航天发展,运载先行。虽然我国新一代长征-5、6、7运载火箭均陆续首飞并投入使用,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还不够完善,同时在低成本发射、子级重复使用、分离体落区控制、前端加注无人值守等领域还需要持续投入,实现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贮箱助推器低温
运载火箭贮箱补偿器结构刚度的试验研究
美国SLS重型运载火箭助推器测试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雾霾低温来袭快给蔬菜补充能量
贮箱爆炸碎片初始速度及影响因素
火箭贮箱检验“三部曲”
火箭贮箱检验“三部曲”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透视奇妙的火箭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