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的前世今生

2017-11-01梅若蘅

中外文摘 2017年22期
关键词:谭鑫培梨园剧种

□ 梅若蘅

京剧的前世今生

□ 梅若蘅

京剧的英文名字叫作Beijing Opera,或者Peking Opera。这个翻译不知始自何人,实在不够准确。因为京剧既不是北京产的,也和国外的Opera(歌剧)完全不同。

京剧不是“北京歌剧”。

那京剧是什么?这还要从京剧的形成说起。

唐玄宗李隆基有很高的音乐修养,琴棋书画无所不能。那时在唐朝首都长安城光化门外的禁苑中有座梨园,梨园中有梨园亭一座,是进行音乐演奏的场地。除了自己亲自演奏过瘾之外,李隆基还招收了300多名学生在梨园学习音乐,培养音乐人才,把梨园打造成了如假包换的大唐皇家音乐学院。直到现在,戏曲界还被称作梨园界、梨园行,戏曲演员叫作梨园子弟。唐明皇本人也当仁不让地成为戏曲行的祖师爷。

世事变迁,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北京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大大促进了文化娱乐事业的发展。当时流行的戏曲种类很多,依照朝廷对各地戏班的分类规定,除了“百戏之母”的昆曲被称为“雅部”外,其他广泛传唱的地方戏包括高腔、秦腔、柳子腔等都归为“花部”。“花”者,纷乱繁杂也。

昆曲的声腔优美,唱词更是典雅之至,备受文人喜爱;而花部演的大多是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唱腔明快,曲调上口,更受老百姓的欢迎。

1790年,一个在戏曲界划时代的事情发生了。

这一年是乾隆八十寿诞,召天下各个戏种到京城祝寿演出,这其中,来自安徽的三庆班深得乾隆皇帝喜爱,于是演出后就在京城留了下来,他们不仅演唱昆曲,还擅长二黄、梆子等地方戏。此后,“四喜”“春台”“和春”等其他徽班也相继赴京,成为名冠京城的“四大徽班”。

从此,一批批演员们以徽调、汉调为主,吸收了昆曲、秦腔等其他剧种的特长,经过五十多年的衍变,一个新的剧种——京剧诞生了。

以前的戏园子和现在的剧场可不一样。舞台是方的,四角各有一根柱子,前面两根柱子上挂着和看戏有关的楹联一副。舞台正中间立一幅很大的彩绣幔子,老话称为“守旧”,也叫堂幔,就是分隔舞台前后的底幕。守旧为绸缎或丝绒质地,上面彩绣上各种图案,使舞台显得十分美观。

在京剧的鼎盛时期,每一位名角儿都有自己独特的守旧图案,是个人风格的一种体现,一挂上什么图案的守旧,熟悉的观众就知道是什么角儿该上场了,比如“四大须生”中谭富英的守旧图案是龙凤八宝,马连良的是武梁祠石刻,绣有孔雀与喜鹊的守旧属于“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蓝底红叶则是小生泰斗叶盛兰的标志图案。

京剧舞台上演绎的尽是历朝历代的忠臣良将,这样大大的字挂在两旁,看上去总有那么点儿人生如戏的味道。

在京剧形成的这两百多年间,众多负有惊世才华的艺术家横空出世,从唱、念、做、打、服装、舞美、道具、剧本等各个方面对京剧进行革新和发展,使得并不古老的京剧最终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1930年,梅兰芳访美演出,第一次将京剧带出国门,让世界见识到了中国戏曲的美。从那时起,京剧不再只是中国的一个剧种,对于世界而言,京剧已经成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最佳代表。

这两百多年间,京剧也在不断地和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合作。

1905年,北京泰丰照相馆的经理任景丰,在琉璃厂的土地祠院子里,为“伶界大王”谭鑫培拍摄了京剧《定军山》中的片段,作为谭鑫培六十大寿的贺礼。虽然是无声黑白片,却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这部影片曾经在北京大观楼和吉祥戏园放映,万人空巷,让那些没有机会亲眼见到谭大老板的人也能过过戏瘾。

无独有偶,1933年谭鑫培之孙谭富英与著名坤伶雪艳琴合演的京剧电影《四郎探母》,是中国第一部有声戏曲影片。

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自中信出版社《京剧原来如此美丽》2017年3月版)

猜你喜欢

谭鑫培梨园剧种
谭鑫培的“妙招”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梨园周年管理历
梨园寻梦淮安缘
谭鑫培的“妙招”
“梨园”演变考述
谭鑫培带头起哄
谭鑫培带头起哄
梨园逐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