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

2017-10-31易庆全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易庆全

【摘要】当手机越来越普遍的冲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低头一族”,传统的阅读慢慢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是语文教学最致命的打击。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象,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就应该把传统阅读还原出来,让学生语文学习中“读”占鳌头。

【关键词】语文 ; 教学 ; “读”占鳌头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94-01

一、现代文品读,应“读”占鳌头

新课标倡导“以读为本”,读的最高境界是“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清代名臣曾國藩也说:“诗词美文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自觉琅琅可诵矣”(《家训》《字谕纪泽》)。清代乾隆年间桐城派散文作家刘大魁在《论文偶记》中也说:“歌而咏之、神气出矣”,“天下可告(教诲)人者唯法耳”。“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叶圣陶语)因此,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现行教材中的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这种美通常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杨再隋教授也曾说过:“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让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心灵沟通、对话,在学生存疑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适时地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引领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古诗文品读,还应“读”占鳌头

新课标规定: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可见小学阶段要求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为语文教育打一点“底子”。古诗文在“打底”方面有着天然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一篇篇优美的古文,一首首精美的诗词,汇聚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因而教读古诗文就必须做到“读”占鳌头,要做到像孔子“韦编三绝”那样读,读到熟,读到烂;像杜甫“读书破万卷”那样的读,读得多,读得透;像苏轼“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那样读,读得明,读得懂,还要像朱熹“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那样读,读得有法,读得有序。朱光潜先生在谈到自己学习国文体会时说:“学古文别无奥诀,只要能熟读范作多篇,头脑里甚至筋肉里都浸润下那一套架子、那一套腔调和那一套用字造句的姿态,等你下笔一摇,那些‘骨力、‘神韵就自然而然地来了”;清代桐城派大师姚鼐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衹久之自悟;但若默看即终身作外行也。”米作仁先生在谈朗读时也曾指出:“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确,只有多读、勤背,可能开始的时候并不能完全理解诗文的内容,但没有关系,等到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自然就会豁然开朗;就能感受到古人博大的胸襟,丰沛的人文情怀,炽热的赤子之心和伟大的人格。“腹有诗书气自华”, 只有多读、勤背,才能领略古诗文那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语言美和那份“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绵延不绝的感动。

三、自读感知,也应“读”占鳌头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自渎课文的教学往往由于时间短,老师就忽略了学生的“读”,我们要充分相信孩子,让学生自己读,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只有让学生多读,他们才能体会到文中的“情”、感悟到文中的“理”。只要我们给予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给予他们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自己读,自己思考,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才会高涨,才会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激烈的探讨,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刻。只要我们相信学生,学生就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四、课外积累,更应“读”占鳌头

新课标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可见课外积累的重要性。“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常言道:“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古人这些几十年治学写作的经验之谈,无一不强调“读”字。在作文教学中,更要注重课外积累,?要让学生自已读书,读自己的书。但在如今这个被大量影视冲击的世界里,现代的学生对课外阅读基本上都不感兴趣,因此我规定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必须在学校的图书室借阅一本课外书,至少要在学校的阅览室阅读三节课以上,而且都要写下读书笔记。在教学中我还会利用课前3到5分钟的时间把一些精美的故事、散文用多媒体展出来供学生阅读,另外我还会把一些精美的文章发表到自己的qq空间供班上的学生阅读,这样,他们的阅读量就大大的提高了,随之他们的写作能力也跟着提高了。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读之不可尽、学之亦不可尽。因此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参考文献

[1]叶美玲.语文教学“读”占鳌头——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朗读训练[J].读写算:教师版, 2014(18):49-50.

[2]林雪萍.妙问成就高效课堂——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1).

[3]向国淑.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置技巧[J].教育教学论坛,2016(23):265-266.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语文俱乐部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