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返朴归真 营造高效课堂

2017-10-31周娜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语文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86-01

素质教育要求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这一要求在课堂上最明显地表现就是教师少讲、精讲,而还学生更多的时间。教学内容保持不变、教学时间相对减少,而教学效果不能降低,这三者之间的矛盾便日益突出。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就成了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要想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最重要的是应该清楚语文学科的性质,抓住语文教学的核心,明白语文要教什么、训练什么,做到有的放矢,方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點。”从“文”“道”之争到“文”“道”统一,语文的学科性质发生了重要变化,而如何把握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就成了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之所在。特级教师王菘舟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当有三“味”:第一味是语文“味”,即要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所谓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得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第二味是人情“味”,一是指语文课要有情趣;二是语文课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三是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第三味是书卷“味”,即要有浓浓的文化气息,含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一、返朴归真,要有语文“味”

个人认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想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最重要的是要使语文具有语文“味”,也就是说要守住语文这一亩三分地。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严重弊端,究其原因,就是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没有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红杏出墙”、“为别人做了嫁衣”。

作为新入职的年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冬夜的灯光》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开门见山地交待出,自己抛弃了舒适可爱的家,来到荒凉的小镇,但是这个荒凉而又偏僻的地方,却有着温暖、友谊和乐观。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先写出诊的路上,自己由灯光的指引顺利地找到婴儿的家,让读者感受到了那种邻里之间的真挚情意;当“我”担心回家的安全问题时,那些淳朴而又热情的农民家里依然亮着的灯光让“我”的恐惧和忧虑成了多余,同时也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个荒凉小镇上洋溢着的温暖和友谊。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我领着学生分析了文本,也点明了主题,一看还有五六分钟的时间,于是就让学生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如果有问题可以提出来一起解决。结果一个同学就提出来“作者为什么抛家舍业到西部去,而不是到别的地方去呢?”一石激起千层浪,结果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都提了出来:“为什么作者一个人会害怕”“为什么在车里就会冻僵,不是有暖气吗?”……于是我左支右绌、摁下葫芦起来瓢。因为正赶上教研组的同事在听课,所以我就一个个的解答他们的问题。最后,在我黔驴技穷时才意识到,我被学生给带到“沟”里去了。于是我及时地刹住了车,可是下课铃也响了,这节课白白浪费了五六分钟的时间,如果把这段时间用在拓展上不是更有价值吗?事后想想,我忽视了这样一点:素质教育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应该让学生参与、发言。但是更重要的是:老师是课堂的主导,作为老师来说应该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把学生的思路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这样既守住了语文的一亩三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能避免“红杏出墙”“为别人做嫁衣”,一举数得,方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因此,在有语文“味”的课堂上,教师应该适当地“忽视”学生,所谓“忽视”学生,不是忽视学生这个人,而是忽视那些与语文无关的问题。

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只有打下良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效率,所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高效课堂,从兴趣入手

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接下来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从学生身上入手,激发他们对语文课的兴趣和热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是给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在多大程度上激起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对语文的热爱,学生没有兴趣的课绝对不会有高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首先应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否喜欢某一门课,在很大程度上是看学生对任课老师的喜爱程度。语文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些都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这是他们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他们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但是由于缺乏学习经验不能正确地看待学习。他们一方面要求老师把他们看作成人、尊重他们的意见,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建议和帮助。理解初中生发展的这一特点,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次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标规定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既可以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更可以让他们在参与中融入文本、加深对于文本的理解。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通过讲述一个盲孩子在影子的帮助下获得光明的故事,告诉我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如果单纯地讲授这篇课文,课堂就会显得死气沉沉,而且也无助于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考虑到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来,在导入时我设计了一个“蒙眼擦黑板”的游戏,让学生体会盲人的不便以及他们渴望光明的心情,然后再进入到文本之中。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在课堂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才会是高效率的课堂!

作者简介:周娜,1983年2月生,女,山东威海人,本科学历,现任职于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崮山中学,一直从事班主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课语文课堂效率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慢”过程 “高”效率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语文课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