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BI模式下报刊英语教学研究

2017-10-31葛晓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2期

葛晓燕

摘要:本研究以报刊英语课为例,探讨了内容依托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CBI类课程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接受性技能和产出性技巧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为系统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CBI;报刊英语;接受性技能;产出性技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2-0168-02

随着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变化及中小学外语教育质量的提高,以语言培养为导向的传统外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材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欧美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内容与语言融合的教学(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及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等教学理念已引入我国。一些学者为此呼吁:英语教学不能再走纯语言训练的所谓语言驱动的路子了,而要以内容促进语言技能的提高,走内容驱动的路子[1];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应以输出为驱动,以输入为基础,以質量为核心,运用输出驱动理念,促进课程教学创新[2]。本文通过研究CBI模式对报刊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探讨该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参考价值。

一、研究背景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即内容依托教学法,其理论核心是:如果能基于某个学科知识或某种主题来进行语言教学,将外语学习同内容结合起来,往往效率会大大提高[3]。CBI理念与传统的二语教学的区别在于其倡导通过学习主题,而不是单纯学习语言来获得语言能力。CBI教学法已不再停留于语法、词汇的语言形式层面,而是从全局出发,上升到语言内容层面,让学生在获取意义的前提下学习语言形式。该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通过目的语思考、学习新知识,有利于学生把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自然地融合在一起[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部高教司,2007)规定: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要能基本读懂英语国家大众性报纸杂志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5]。报刊英语课以英文报刊上的文章为授课内容,这些文章是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对人们生活有一定影响的事件或对人们感兴趣的内容的客观报道。报道必须力求及时、具体、全面、公正和真实。而依托式教学的特点是:“以内容为出发点,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让学生接触真实材料(authentic materials),即不是为学习语言而编写的教材”,“反映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接触有意义的、要求认知理解的文字”等。上述CBI特点和报刊文章的特点具有共通性,为内容依托报刊英语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二语习得领域的语言输入、输出理论对内容依托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Krashen认为,语言的习得依靠“有意义、可理解的输入(meaningful & comprehensible input)”,二语习得应专注于意义(meaning),而不是语言形式(form)。他提出“i + 1”公式,其中“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处于任何阶段的学生当前语言知识状态“i”与下一个语言发展阶段“i+1”之间的“1”就是缺口,需要学生大量地积累,而CBI模式恰可以用来填补此类空缺。如果学生一直重复性学习已经掌握的语法或词汇知识,对他们的语言习得已没有意义。依托内容后的报刊英语教学突破了传统阅读课的理念,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CBI后接受性技能发展

接受性技能是一种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搜索、判断、选择、吸收等一系列行为,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表现为听和读的能力。CBI理念下的报刊英语教材量是传统大学英语教材的三四倍,信息输入量的增加势必要求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来适应CBI课程。而学生语言输入效率提高后,输入量随之增加,从而使接受性技能得到快速发展。Krashen指出,理想的语言输入应具备四大特点:可理解性、趣味性与关联性、非语法程序安排以及足够的输入量。可见,选取合适的教材和资料是有效输入的前提。以本课程教材《英文报刊选读》为例,教材引入与主题配套的视听练习,突破了传统报刊英语教材单一的篇章阅读模式,“读新闻”与“看新闻”、“听新闻”相结合,视觉与听觉双重输入的模式保证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有利于学生接受性技能的发展。而且教材的各个单元主题涵盖了学生的兴趣点或热门话题。文章选自近两年国内外知名报刊,具有时效性和时代感。此外,为了实现有意义、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教材配套练习不再以词汇和句型操练为重点,而以开放性的主观题为主,考查学生对意义而非形式的理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学习探究,提高篇章整体把握能力和信息获取分析能力。CBI课程提供恰当的语言输入,激活人脑中的习得机制,实现语言输入“量”的累积,使学生接受性技能达到“质”的飞跃。

三、CBI后产出性技巧发展

Swain将“输出”定义为“说(speaking)、写(writing)、合作对话(collaborative dialogue)、个人独语(private speech)、表述(verbalizing)和言语化(languaging)”。大学英语课堂通过一系列产出性活动,可以实现语言输出量的最大化。产出性活动属于学生课堂内外的任务,包括小组讨论、新闻播报、陈述演讲、学期论文、自编小报、新闻导语写作及演讲PPT设计等。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说和写的表达性技能,或称之为产出性技巧。笔者将报刊英语课上学生的产出性技巧归纳为八大类:提问及回答、口头报告、归纳概括、论文写作、PPT制作、报纸编辑技巧和批判性、创新性思维能力。笔者通过形成性评估(来自教学日志和学生作业),分析学生产出能力的发展情况。尽管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评价学生行为带有教师主观性,但这种形成性评估注重过程,强调整体性,是对CBI后学生产出能力的客观公正的评价。笔者分析评估结果,学生摒弃了为语言而学语言的做法后,上述八大技巧得到了极大发展,这说明以内容为驱动的CBI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由“被动”变“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

Swain认为,“输出”用来指语言习得方式的结果和成果,已经由“输出是一种产品”转变为“输出是一个过程”。CBI类课程重视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学生通过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方式,分析、内化了新闻内容,提高了信息表达能力,同时发展了批判性思维能力。除了热点评论和辩论赛,学生在写小论文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又培养了创新性思维能力。

四、结语

本研究发现内容依托英语教学可帮助实现语言的积极输入和有效输出,能发展学生的接受性技能和产出性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但由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CBI类课程的反应不尽相同,实施CBI教学法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评估学生的语言发展状况,让各层次学生都能适应CBI类课程,以便顺利过渡到专业英语或学术英语学习阶段。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在CBI理念的指引下,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到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快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刘润清.用内容教学带动语言教学[R].中国教育语言学第三届年会上的主旨发言.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12.

[2]王守仁.优化输入,重视输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R].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的主旨发言.厦门,2013.

[3]Dupuy,B.Content-based instruction:can it help ease the transition from beginning to advanced foreign language classes? [J].Foreign Language Annals,33,2000.

[4]Stryker,S.B.& Leaver,B. L.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Washington: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7.

[5]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