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ICF的研究与发展
——基于CiteSpaceⅢ文献分析①

2017-10-31戴圣婷杨剑邱卓英黄珂李欣张爱民鲁心灵李安巧王国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7年10期
关键词:残疾分类康复

戴圣婷,杨剑,3,邱卓英,黄珂,5,李欣,张爱民,鲁心灵,李安巧,王国祥

中国ICF的研究与发展
——基于CiteSpaceⅢ文献分析①

戴圣婷1,2,杨剑1,2,3,邱卓英3,4,黄珂3,4,5,李欣3,4,张爱民3,4,鲁心灵3,4,李安巧3,4,王国祥4,5

目的 研究中国ICF研究与应用状况。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方法。采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从CNKI上检索的2001年到2017年的有关ICF研究文献332篇,从发表时间分布特征、作者分布、研究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从2001年至今,中国ICF研究与应用文献呈迅速增长趋势。ICF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是邱卓英及其研究团队的陈迪、李沁燚等。发表ICF研究文献最多的期刊是《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ICF在人口与流行病统计、临床和服务领域、管理和临床信息领域以及社会政策领域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分类家族中国合作中心的指导和协调下,经与WHO康复合作中心等合作,中国在ICF研究与应用方面与WHO的其他合作中心开展有效合作,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结论 中国ICF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对医疗、康复、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社会服务、残疾研究以及信息科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这些领域的重要理论与工具。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残疾;康复;CiteSpaceⅢ

1 问题的提出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2001年5月22日第5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正式颁布的国际功能和残疾分类标准。ICF作为国际的健康分类标准之一,是由WHO颁布的国际参考分类之一。该分类构建了有关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理论基础,并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政策开发与实施、管理、信息系统标准以及残疾评估和统计等相关领域。鉴于ICF国际分类标准的重要性,在国际上已经形成ICF的相关研究领域。邱卓英参与了标准的制定、现场测试和标准化工作,ICF的国际中文版本已经于2001年与联合国其他五种官方文字同时发布。用中文开展的ICF相关研究也从此蓬勃发展。

本研究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相关中文文献数据,运用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Ⅲ对基于ICF的我国残疾与康复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探索当前ICF在我国残疾与康复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发展状况。

2 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CNKI,文献类型主要是期刊和会议论文。检索主题为“ICF”并含“康复”,或“ICF”并含“残疾”,或“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学科领域选择医药卫生科技和社会科学Ⅱ辑,时间跨度为2001年到2017年,共检索出349条记录,通过对数据进行筛选,最后共纳入332条文献。

2.2 数据分析软件与方法

本研究运用CiteSpaceⅢ工具。该软件最初专门针对文献的共引进行分析,并挖掘引文空间的知识聚类和分布。随着CiteSpace的不断更新,它不仅提供引文空间挖掘,而且还提供其他知识单元之间的共现分析,如作者、机构、国家、地区的合作等。本文通过知识图谱中的共词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ICF在中国残疾与康复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法,梳理出近17年中国ICF的研究与应用状况,展示ICF研究的总体图景、发展态势与结构特征等。

3 结果

3.1 文献量

研究成果的发表数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某个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从2001年开始,中国ICF研究开始得到发展。2001年到2017年期间,中国ICF研究文献332篇。2010年是整个研究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2010年以前,中国ICF在残疾与康复领域中的应用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总体研究相对较少;2010年开始,中国ICF在残疾与康复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增加,虽然期间有起伏,总体发文研究领域接近国际上英文文献的研究领域。

3.2 核心作者

对作者的研究成果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该领域中的核心作者及其学术影响力。利用CiteSpaceⅢ软件,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本研究的作者分布信息。由于研究者数量众多,本文选取排名前10位的作者进行分析。中国ICF研究的核心作者主要有邱卓英及其团队成员陈迪、李沁燚等。其中以邱卓英为首的研究团队对中国ICF在残疾与康复领域的研究最多。本文还对发表研究成果前10位的作者进行详细分析,借助搜索引擎对研究者的区域信息进行搜集,通过搜索获取他们的研究机构、省份等信息。见表1。

表1 作者分布情况表(前10位)

3.3 期刊分布

从2001年到2017年期间,共有60余种期刊发表ICF在中国残疾与康复研究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其中对中国ICF在残疾与康复领域中的发表研究最多的杂志是《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共发表相关研究成果116篇;排在其后的是《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共41篇;排在第3位的是《中国康复》,共19篇;《中国儿童保健杂志》、《中国特殊教育》、《残疾人研究》、《实用老年医学》、《现代特殊教育》、《证据科学》和《国外医学》分列其后。见图2。

图1 文献信息量统计分布图

图2 期刊分布图(前10位)

3.4 重点研究领域

中国有关ICF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ICF在人口水平的应用(残疾调查与统计领域)、ICF在临床和服务水平的应用(功能和残疾评估、服务需求与服务绩效评估领域)、ICF在管理和临床信息水平的应用(功能和残疾统计与服务管理)和ICF在社会政策水平的应用(残疾与服务政策)。另外对于ICF的更新、维护与标准化也是分类工具核心研究内容,同时也是WHO国际分类家族中国合作中心的重要研究工作内容。

3.4.1 ICF的标准化、维护与更新

3.4.1.1 ICF国际中文版本标准化与更新

中文是WHO 6种工作语言之一,WHO在项目开始时即对中文版的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邱卓英作为WHO国际分类家族功能和残疾专家委员会(WHO Family of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s Functioning and Disability Reference Group,WHO-FIC FDRG)委员,参与了WHO标准制订与标准化工作,主持国际中文版的标准化工作,ICF国际中文版与其他五种语言文字同时出版[1-2]。2015年根据WHO有关合并ICF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th for Children and Youth,ICF-CY)的决议,出版了国际中文增补版ICF,补充了WHO正式更新的ICF类目,并且合并了ICF和ICF-CY。近年来WHO国际分类家族中国合作中心还参与了WHO ICD-11的开发研究,关注与功能相关的问题。

3.4.1.2 ICF-CY研究

2001年到2017年期间,ICF-CY相关研究共有61篇,最早由邱卓英等[3]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发展和应用进展》中提到,文中主要介绍了ICF-CY的由来以及在制定过程中所运用的理念与方法等。在61篇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ICF-CY理论架构、方法、分类体系及其应用》,该研究系统阐述了ICF-CY的理论架构与依据、特点与所开发的相关活动、四大应用领域以及ICF-CY术语的标准化[4],对ICF-CY的推广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3.4.1.3 ICF分类维护

随着ICF的广泛应用,ICF类目之间结构复杂,仅仅依靠手工来维护和更新ICF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急需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ICF研究效率,保障ICF在相关领域的有效应用[5]。基于此研发了CLaML软件,用于管理ICF知识库,以及更新相关的内容。该管理工具可以用于管理ICF分类中文相关信息,并与Web相关的发布工具结合,成为分类管理与应用的重要平台。

3.4.2 ICF在残疾调查与统计领域的应用

ICF在人口水平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ICF作为在人口普查和调查中应用的正式的测量健康和残疾的架构以及残疾统计研究,具体表现为运用ICF建立残疾架构、运用ICF建立新的残疾标准、开发残疾筛查和评定工具、设计调查问卷以及残疾报告5个方面。

3.4.2.1 基于ICF的残疾标准研究

残疾标准是残疾的分类分级依据。由于残疾标准与社会福利、社会服务、残疾调查统计等方面密切相关,因此残疾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相关领域有着重要的社会影响。邱卓英等[6]根据ICF的理论与方法,对制定残疾标准的相关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包括制定残疾分类分级标准的目的与适用范围、残疾分类分级标准的主要内容、要求与评价准则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基于ICF的残疾标准研究主要包括中国残疾标准研究、中国澳门残疾标准的研究、保险行业伤残标准等。ICF提供了一种统一和标准的语言和框架以描述健康状况和与健康有关的问题。2004年开始,研究者开始对ICF在残疾标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例如李萌等[7]研究的ICF在智力残疾标准中的应用,丁伯坦[8]对肢体残疾标准的应用研究,王旭等[9]应用ICF对眼损伤伤残标准的应用研究,颜华[10]应用ICF对视力残疾标准的应用研究等。随着ICF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研究成果可以用于ICF维护、多语种对照更新以及ICF应用平台建设等领域[11]。

3.4.2.2 ICF在残疾调查与统计中的应用研究

《世界残疾报告》建议各国应用ICF作为残疾调查与统计的标准,它提供了一个测量和数据采集的平台,以利于获得更为有效和综合性的国家和国际性的残疾数据,按照这种方式来提高国家和国际间的信息质量[12]。联合国统计署华盛顿小组(Washington Group)以ICF作为新的残疾统计标准开发了残疾测量简集用于各国开展的有关残疾与康复的调查统计[11]。从功能和残疾研究上,WHO和联合国已经将ICF作为残疾调查与统计的标准,并且实施了示范性残疾调查项目(Model Disability Survey),为各国实施符合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要求的调查和残疾统计提供了技术指导和规范[13]。联合国亚太经社会(U.N.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UNESCAP)以ICF为标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目前ICF已经成为社会广泛采纳的残疾统计工具与标准。ICF可以应用于保健、保险、社会保障、就业、人权、科学研究、制定计划和政策、教育和训练以及经济和人类发展等各个领域。具体而言,ICF可作为统计工具,主要用于残疾数据采集和编码(人口研究、残疾人管理系统等);作为研究工具,用于测量健康状态的结果、生活质量或环境因素;作为制定社会政策工具,用于制定社会保障计划、保险赔偿系统及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基于ICF的残疾统计,可以进一步分析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发展状况。

就世界范围而言,残疾调查主要有三种方式,即人口普查方式、残疾人专项调查和在专项调查中加入残疾人项目[14]。中国ICF应用主要是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澳门残疾统计、保险行业的伤残保险统计、残联的实名制调查与服务需求和服务发展统计。在国际健康和残疾统计中使用ICF的明显意义在于,它能为收集的数据提供国际间的可比性[15-16]。在国内,ICF在残疾调查与统计方面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对功能和残疾状况进行调查,如李伦等[17]对深圳残疾人的功能状况进行研究,确认了深圳残疾人的残疾状况、康复需求与服务发展状况,认为深圳市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与供给仍有差距,建议构建精准康复服务体系,提高康复服务覆盖率和服务质量。此外,李欣等[18]对河南省农村肢体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发展进行了研究,确认了河南省农村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与服务发展状况;作者建议应大力培养康复专业人才并提高相关机构的服务能力,加大康复服务宣传培训力度,提高残疾人的认知能力,加大对于康复服务的资金投入,为需要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提供合理便利。

3.4.3 ICF在临床和服务水平的应用

笔者随机选取了11所博士授予单位,对其研究生院学位管理部门进行了调查,调查方式为电话或网络通讯工具联系,调查内容主要为来华留学生博士论文撰写区别于本国学生的特别规定。

ICF在临床康复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临床康复评定工具的开发和临床保健成果和服务水平评估两个方面。临床康复评定工具的开发主要表现为功能评价和绩效评估两个方面。当前关于中国版简明ICF核心分类集初步研究,主要包括脑卒中[19]、糖尿病[20]、脑血管病急性期[21]以及老年综合征ICF核心分类集的初步研究[22]。研究一致表明,通过整合临床调查研究的结果和专家的意见,初步确定了适合中国患者的简明ICF核心分类集。ICF核心分类集的信效度研究包括对脑卒中[23]、慢性缺血性心脏病[24]、骨质疏松[25]等的评定,研究结果一致显示,采用中国版简明ICF核心分类集评定患者的功能可靠、有效。关于ICF核心分类集的功能评价研究,郝又国等[26]对180例脑卒中患者规范康复2个月,探讨ICF核心分类集在脑卒中康复评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ICF核心分类集是一种有效的脑卒中患者功能评定工具。毛雅君等[27]通过对100例脑外伤意识清醒期患者的临床研究,初步确定了中国版脑外伤意识清醒期简明ICF核心分类集的组成,共29项,其中身体功能分类10项,身体结构分类1项,活动和参与分类10项,以及环境因素分类8项。关于ICF-CY在临床领域的应用,邱霞等[28]采用脑性瘫痪ICF-CY核心分类组合简明通用版、PEDI量表对40例脑瘫儿童进行评定,研究其临床实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脑瘫ICF-CY核心分类组合简明通用版身体功能、活动与参与、环境因素3个领域描述脑瘫儿童的功能可靠、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ICF-CY在康复评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对脑瘫儿童和脑外伤儿童的研究。脑瘫儿童主要表现为发育迟滞、活动和参与能力受限,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其影响较大。脑瘫的评定是脑瘫患儿康复的重要环节,脑瘫评定量表在监测病情变化、判断疗效、预测结局及临床实验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9]。张朋等[29]采用ICF-CY自理项量表对脑瘫儿童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评定,二级编码在脑瘫儿童的评定中具有良好的信度;二级和三级编码在脑瘫儿童评定中具有良好的效度,能够应用于3~6岁脑瘫儿童的临床评定[9]。ICF-CY还可对脑性瘫痪儿童进行运动评定[30],包括上肢功能的活动和参与能力,尤其是上肢的关节活动和支撑功能[31]。此外,ICF-CY可以评定脑瘫儿童生活质量,符合目前关于生活质量评价的概念框架[32]。脑外伤一般可引起严重的后果。脑外伤在儿童中发生率较高,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ICF-CY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评估框架和分类以描述儿童健康和功能。研究发现,ICF-CY能全面地评定、随访和指导儿童脑外伤的治疗和康复[33],ICF-CY类目作为儿童脑外伤的随访内容,虽然能从整体水平上评估儿童脑外伤的健康状态,但要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仍需要很长的路要走[34]。

由卓大宏主编的《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作为康复领域最权威的参考工具书,全书共5篇89章,由约100名在各自领域有丰富学识和经验的教授、专家撰写。该书在修订时,加入了由邱卓英撰写的ICF的专门章节,并根据ICF功能分类的内容,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系统地修订,与国际康复发展接轨。

由邱卓英和励建安主译的《ICF核心分类组合临床实践手册》一书是WHO国际分类家族中国合作中心与德国合作中心ICF分中心的合作成果,该书系统论述了ICF的理论和分类方法,全面系统地介绍了ICF核心分类量表的理论依据、量表种类和量表的具体使用,并通过实例具体说明ICF在临床中的使用方法。该书为临床使用ICF进行功能描述和基于ICF做临床功能的评定提供了操作指南,满足了康复医学界建立基于ICF的功能描述体系与方法的需求。该书作为临床实践手册,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和研究价值,而且在临床中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成为推广应用ICF核心分类量表最重要的参考工具书。相关的评估表格已经发布在ICF的研究网站上。

3.4.4 ICF在管理和临床信息水平的应用

根据WHO要求,构建信息学模式的分类体系,从本体、知识分类、知识管理、编码以及知识应用角度管理与应用ICF相关信息。ICF构建了医疗信息本体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实现了功能领域语法与语义层面的内容交换和编码。ICF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与康复术语标准、卫生信息编码、卫生信息标准平台建设以及临床与康复统计研究等方面[35]。

ICF本体术语体系包含1451个类目,由章、节、类目和细目4个等级构成,ICF按两部分进行组织。第一部分包括身体功能和身体结构、活动和参与;第二部分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36]。术语是学科理论的支撑与基础,但中西医康复治疗认知功能障碍尚缺乏系统认识及必要的专业术语支持。钟伶等[5]以ICF为基础,采用本体构建方法设定康复术语框架结构,同时对中西医认知功能障碍术语进行衔接,构建了中西医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术语框架,为深入研究认知功能障碍奠定了基础。

陈迪等[11]采用分类标识语言(Classification Markup Language,ClaML)技术,开发了WHO核心国际医学分类标准ICF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可用于ICF维护、多语种对照更新以及ICF应用平台建设等领域。邱卓英[12]运用本体学、信息学和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ICF作为信息标准在残疾与康复评定、康复医疗与康复信息标准、临床康复评定、疾病与功能诊断相关统计分析、残疾与康复调查数据统计与管理以及残疾与康复政策等领域的应用。该研究是ICF在信息和康复医学领域应用的核心文献,入选F5000论文,将ICF应用于管理和统计领域,提高了康复医疗信息化与标准化水平。

构建基于ICF的国家功能、残疾和康复的健康信息系统架构体系。ICF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国际标准化的具有数据可比性的标识、度量和测度的信息数据体系系统。基于ICF构建功能、残疾和康复的信息架构和数据体系,全面系统地采集康复相关的信息,开展有关的信息和数据研究,提升健康信息系统,纳入系统级康复数据和功能相关信息[34]。功能信息包括身体功能与身体结构以及活动和参与的信息,还包括可能对功能有影响的环境因素[37-38]。通过构建基于ICF的国家功能、残疾和康复的健康信息系统架构体系,最终为各国提供具体指南,丰富健康信息系统中康复相关的信息,收集有关功能和残疾相关的数据,特别是加强健康系统的一般服务和康复服务。

3.4.5 ICF在社会政策水平的应用

中国ICF研究始于2001年邱卓英等[2]的《对功能、残疾和健康国际分类中文版的研究》一文,该文系统分析了ICF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理论模式和应用领域,并就今后ICF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有关的研究与应用设想。2003年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研究总论》一文中,邱卓英进一步分析了ICF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特点,并对ICF中文版标准化的原则与方法进行了介绍[1]。同年,发表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应用指导(一、二、三、四),推动了ICF更好地发展。邱卓英等[39]在《国际社会有关残疾与康复的理念和发展战略的研究》一文中通过对WHO提出的2006~2011年残疾与康复行动计划进行分析,对中国康复发展提出了五点启示。这一研究使研究者更好地了解了残疾与康复的核心理念,为今后我国社会康复发展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1年6月9日WHO和世界银行共同发布首份《世界残疾报告》[40],该报告详细分析了全球残疾人面临的各种障碍,提出了增进残疾人健康和福祉的一系列政策性建议。《世界残疾报告》根据《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原则,运用ICF有关残疾的包容性模式,在全面分析残疾问题及其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认识残疾和研究残疾问题的国际性的理论架构与方法,并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案例[41]。运用《世界残疾报告》提供的残疾发展研究架构和方法,全面采用ICF开展相关的研究,提升整体的研究水平。基于ICF为残疾研究建立一个通用的学科基础,是开展残疾问题研究的重要前提[42]。

2014年第六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颁布了《世卫组织2014~2021年全球残疾行动计划:增进所有残疾人的健康》。全球残疾行动计划重点集中于卫生保健和康复两个重点领域,并且强调了残疾研究的重要性,通过研究发现影响残疾人发展的主要障碍,为制订相关的政策和实施相关的政策提供数据支持[43]。卫生保健内容涉及理解残疾人的卫生健康状况和如何解决卫生保健中的障碍。康复主要涉及康复内容与方法以及如何解决康复障碍。解决康复障碍首先应改革政策法律和服务系统,建立国家的康复计划。邱卓英等[44]提出要提升康复意识,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提升康复服务可及性,改进康复治理的结构和水平,提升康复服务水平,降低康复成本,建设综合性健康信息系统采集功能和康复数据,强化康复科学研究。此外,ICF理念指导应注入基层康复服务,制定社区康复指南,为促进社区康复和实施相关指南开展现场的区域性和国家级的培训,支持实施社区康复项目或强化现有的社区康复项目[40]。研究表明社区康复项目能够促进社会化方式的有效运作、残疾认知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双轨模式”的发展,全面提升基层康复工作者的服务水平,促进残联能力建设[13],但应加强社区康复人才的培养,构建现代康复学科知识体系。

残疾人的发展主要关系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建议各国采用包容性发展的方法促进残疾人的发展。基于ICF的残疾统计,可以进一步分析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发展状况。在残疾统计领域中全面采用ICF方法、改善残疾统计数据、改进统计数据的可比性、开发适宜的研究工具并填补空白。邱卓英等[45]采用ICF的理论与方法对基于ICF的智力残疾测量与统计方法,以及社会支持和服务体系进行研究,研究构建了新的智力残疾的概念、测量与统计方法,并整合了社会支持与服务体系。

2010年10月,WH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和国际残疾发展联盟共同出版了《社区康复指南》[46],为各国实施社区康复提供了具体工作指南,依据WHO的ICF残疾模式和采用联合国倡导的包容性发展模式发展社区康复。新的社区康复理论依据ICF有关残疾人交互作用的模式,以功能为导向,采用整体性、模块化的康复方法,促进残疾人在社区的全面发展[47]。发展社会康复和社区以家庭为基础的保健,要将协助和支持纳入残疾人行动计划。资金问题是制约社区康复建设和再发展的关键问题,解决社区康复资金问题,建立良性循环模式,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人才培养保证康复服务质量,引入社会资本、竞争机制,增强社区康复应对风险的能力[48]。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调动社区资源的能力[49],通过专家指导、社区人才培养、志愿者招募、鼓励有志从事社区工作的大学生参与,提升社区康复工作质量[50]。ICF作为社会政策工具,可以运用于制定社区康复工作政策及其实施方案,应用ICF和《社区康复指南》等工具,充分调查残疾人基本需求和特殊需求,系统规划康复服务发展方案,全面发展康复服务,提升康复服务能力[51]。目前国内残疾儿童社区康复尚未有大量经验可以借鉴,探索促进残疾儿童家长参与的家庭-社区康复,能够激活残疾儿童社区康复的内在活力,从根本上提高残疾儿童社区康复服务能力[50]。社区康复评估也要根据ICF和《社区康复指南》开发可操作的实施工具和评价工具[51]。

2017年2月6日至7日,WHO在日内瓦召开了“康复2030:呼吁采取行动”的国际会议,会议首次发布有关康复的国际指南——《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52]。邱卓英作为WHO《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指南制定小组专家,全程参与WHO指南研究工作。会议确认了康复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作用,并呼吁采取国际性的协调和具体的行动,强化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服务,强调基于ICF的健康服务系统的政策研究与发展。

4 中国ICF研究演进分析

为了更加有效地揭示中国ICF在残疾与康复研究领域中的研究演进趋势,在CiteSpaceⅢ操作系统中将网络节点设定为关键词(Keyword)和主题词(Term),运行程序,可视化制图结果为“Time Zone”,得到2001年以来中国ICF在残疾与康复研究领域中研究演进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图3)。时区视图由一系列表示时间区间的区域构成,分别按时间顺序从左向右排列,图3显示了中国ICF在残疾与康复研究领域中研究进程的主题演进路径,从图中可以看出,自2001年以来中国ICF在残疾与康复研究领域中研究的动态变化与内容热点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中国ICF在残疾与康复研究领域中的研究表明,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残疾人领域研究的不断重视,促使相关研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结合图3,通过分析了解到,中国ICF在残疾与康复研究领域中的研究已经从早期对ICF的介绍和应用指导研究逐渐向更为具体和深入的研究方向发展。2007年10月正式发布ICF-CY,其源自ICF,并与ICF兼容,以更广泛的类目编码用于描述儿童和青少年的功能和健康状况[4]。运用CiteSpace分析整理发现,2001年到2017年期间,ICF-CY相关研究共有61篇,最早由邱卓英[3]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一文中提到,文中主要介绍了ICF-CY的由来以及在制定过程中所运用的理念与方法等。随着ICF在中国残疾与康复领域研究的不断发展,其研究领域不断深入,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未来研究中应注意全面提升康复意识,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提升康复服务水平和质量,降低康复成本,建设综合性健康信息系统采集功能和康复数据,强化康复科学研究,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使ICF在中国残疾与康复领域能够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

图3 研究演进脉络图

中国的ICF研究与国际发展接轨,通过WHO国际分类家族中国合作中心/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信息研究所与WHO总部合作,与德国合作中心ICF分中心、澳大利亚合作中心以及意大利合作中心合作,并且与ICF-CY制定的美国专家Simeonsson以及美国专家Daniel Wong等合作,先后正式出版ICF和ICF-CY分类国际中文版本,举办多期的国际ICF培训,并且出版三期ICF专题文章,极大提升中国ICF研究水平,并开发很多临床和统计应用工具,推动了ICF在各相关领域的应用。由于ICF是:①国际的统计工具,用于数据采集和编码(人口研究,残疾管理系统等);②研究工具,用于测量健康状态的结果,生活质量或环境因素;③临床工具,用于评定,如职业评定、康复效果评定;④制定社会政策工具,用于制定社会、保障计划、保险赔偿系统及制定与实施政策;⑤教育工具,用于课程设计,确定认知和社会行动需要。这一标准工具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改变了各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升了各行业标准化水平,也可以使各行业的数据进行国际比较。

5 小结

ICF作为WHO颁布的参考标准,是残疾和康复领域重要信息工具和标准。

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对ICF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到从2001年至今,ICF在中国残疾与康复领域中的文献研究数量基本处于持续发展的状态;对其进行研究的核心作者主要有邱卓英、陈迪、李沁燚等;对中国ICF在残疾与康复领域中发表研究最多的杂志是《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ICF在人口水平、临床和服务水平、管理和临床信息水平以及社会政策水平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国ICF在残疾与康复研究领域中的研究已经从早期对ICF的介绍和应用指导研究逐渐向更为具体和深入的研究方向发展。未来研究应注意全面提升康复意识,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提升康复服务水平和质量,降低康复成本,建设综合性健康信息系统采集功能和康复数据,强化康复科学研究,培养专业人才等,使ICF在中国残疾与康复领域能够得到全面系统的发展。

[1]邱卓英.《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研究总论[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1):7-10.

[2]邱卓英,马洪卓,张春兰.对功能、残疾和健康国际分类中文版的研究[J].现代康复,2001,5(22):16-17.

[3]邱卓英,王朴,王博.《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的发展和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85-86.

[4]邱卓英,李沁燚,陈迪,等.ICF-CY理论架构、方法、分类体系及其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1):1-5.

[5]钟伶,林晓华,林丹红.中西医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术语框架构建探讨[J].中医杂志,2016,57(14):1181-1184.

[6]邱卓英,吴弦光,丁伯坦,等.残疾分类分级标准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7):678-680.

[7]李萌,王娜,田宝,等.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架构在智力残疾标准制订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6):328-330.

[8]丁伯坦.我国主要残疾评定标准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6):326-327.

[9]王旭,常林.眼损伤伤残标准比较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8):769-771.

[10]颜华.应用ICF制定视力残疾标准的研究[C].北京:第六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2011.

[11]陈迪,邱卓英.《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1):26-28.

[12]邱卓英,陈迪.基于ICF的残疾和康复信息标准体系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6):501-507.

[13]郑飞雪.社区康复项目实施对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借鉴和思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8):984-988.

[14]邱卓英.国际残疾调查与统计的主要方法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6):321-325.

[15]世界卫生组织分类、评定、调查与术语项目小组(CAS).《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在世界健康调查项目中的应用[J].蔡飞鸣,张爱民,鲁玉红,等,译.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1):14-16.

[16]邱卓英.国际社会有关残疾普查与统计政策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2):113-116.

[17]李伦,何义林,毛振中,等.深圳市残疾人功能和残疾状况、康复需求与服务发展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8):875-878.

[18]李欣,刘冯铂,邱卓英,等.河南省农村肢体残疾人康复需求与服务发展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8):879-882.

[19]郭铁成,陈小红,卫小梅.中国版脑卒中简明ICF核心要素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14(7):609-614.

[20]李威,王宁华,谢斌,等.中国版简明版糖尿病《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核心要素的初步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3):215-222.

[21]李威,刘琦,王宁华.中国版简明版脑血管病急性期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核心要素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4):300-307.

[22]贾春媛,张毓洪,段蕾蕾,等.中国版老年综合征ICF核心要素的初步研究[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6,14(6):11-16.

[23]郭铁成,陈小红,卫小梅.中国版脑卒中简明ICF核心要素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14(8):700-703.

[24]李露,张婷,黄晓琳.CIHD简明ICF核心要素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的研究[J].中国康复,2009,24(1):26-27.

[25]张娜,周谋望,胡志伟,等.简明版骨质疏松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核心分类组合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8):895-901.

[26]郝又国,陆伟伟,施海燕,等.中国版脑卒中简明ICF核心要素量表在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3):279-281.

[27]毛雅君,陈广城.中国版脑外伤意识清醒期简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核心要素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3):274-279.

[28]邱霞,姜志梅,孟静,等.脑性瘫痪《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与青少年版)》核心分类组合简明通用版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3):269-273,285.

[29]张朋,李晓捷,孙奇峰,等.ICF-CY自理项量表应用于脑性瘫痪儿童评定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6):517-521.

[30]宋福祥,李晓捷,庞伟,等.ICF-CY活动项在脑性瘫痪儿童中信度和效度的研究[J].中国康复,2013,28(6):421-423.

[31]张静,史惟,李建道,等.基于ICF-CY的脑性瘫痪上肢功能评估量表内容效度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7):811-815.

[32]王素娟,孙忠,尹岚,等.脑性瘫痪儿童生存质量评估问卷的内容效度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5):516-520,559.

[33]于梅,王然,吕文强,等.ICF在儿童脑外伤康复评定及随访中的应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1):66-70.

[34]杨华,赵凯怡,金泉,等.《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类目在儿童脑外伤随访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1):1015-1020.

[35]李沁燚,邱卓英,陈迪,等.基于ICF构建国家功能、残疾和健康的信息架构和数据体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4):385-389.

[36]邱卓英.《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应用指导(二)[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2):107-114.

[37]邱卓英,陈迪,祝捷.构建基于ICF的功能和残疾评定的理论和方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7):675-677.

[38]邱卓英,李多.现代残疾康复理念、政策与社区康复体系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7):601-605.

[39]邱卓英,李建军.国际社会有关残疾与康复的理念和发展战略的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2):111-113.

[40]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世界残疾报告[M].马耳他:世界卫生组织,2011.

[41]邱卓英,李沁燚.《世界残疾报告》及其对残疾和康复的重要意义[J].残疾人研究,2012,18(3):9-14.

[42]邱卓英.《世界残疾报告》的架构、方法与应用意义[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10):901-904.

[43]邱卓英,陈迪.发展卫生保健和康复服务,增进残疾人健康——学习《世卫组织2014~2021年全球残疾问题行动计划:增进所有残疾人的健康》[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7):611-615.

[44]邱卓英,郭键勋,杨剑,等.康复2030:促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目标[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4):373-378.

[45]邱卓英,黎东晓,李欣,等.当代智力残疾测量与统计方法和社会支持与服务体系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4):383-388.

[46]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社区康复指南[M].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0.

[47]邱卓英,荀芳.基于ICF的康复评定工具开发与标准化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2):101-105.

[48]朱毅,刘浩阳,徐丹,等.社区康复建设中的资金问题[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0):989-991.

[49]彭惠青,杨菁,滕丽萍.社会工作视角下残疾儿童社区康复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11(9):12-15.

[50]王萌,朱毅,吴云川,等.促进残疾儿童家长参与的家庭-社区康复的探索[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7):817-820.

[51]邱卓英,韩纪斌,李沁燚,等.学习应用ICF和《社区康复指南》促进中国社区康复发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9):801-804.

[5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Rehabilitation 2030:a call for action[EB/OL].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7.(2017-04-16).http://www.who.int/disabilities/care/re-hab-2030/en/.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nternational Chinese Version)in China:Systematic Review Using CiteSpace III

DAI Sheng-ting1,2,YANG Jian1,2,3,QIU Zhuo-ying3,4,HUANG Ke3,4,5,LI Xin3,4,ZHANG Ai-min3,4,LU Xin-ling3,4,LI An-qiao3,4,WANG Guo-xiang4,5
1.Key Laboratory of Health Evaluation and Sport Intervent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2.School of Sport and Health,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3.China Key Laboratory of Classification,Evaluation and Rehabilitation(Sport)of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 Disability,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Henan 450001,China;4.Research Institute of Rehabilitation Information,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re,WHO Family of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s Collaborating Center in China,Beijing 100068,China;5.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Sciences,Research Center of Disability Evaluation and Sport Rehabilitation,Soochow University,Suzhou,Jiangsu 215021,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International Chinese Version)in China.Methods A total of 332 research papers in ICF had been selected from CNKI from 2001 to 2017 and analyzed using Citespace III.The time,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distributions had been explored.Results There was a sustainable increase of ICF publications in Chinese from 2001.The core authors of ICF are QIU Zhuo-ying and his research team.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has published most researches in ICF in China.ICF Chinese version has been widely implemented in the areas of disability statistics at population level,clinical and services,management and service information,and social policy.With the guidance and coordination of WHO Family of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s Collaborating Center(WHO-FIC CC)and cooperation with WHO-FIC CCs Germany,Australia,and Italy,and cooperation with WHO CC Rehabilitation in China,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as been made in the fields of ICF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Conclusion It is a promising new research area to research and implement ICF in China.New ideologies and tools has been developed an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have been made from ICF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e fields of health care,rehabilitation,education,social security and employment,social services,disability studies,and informatics.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disability;rehabilitation;CiteSpace III

YANG Jian,QIU Zhuo-ying.E-mail:yangjianxz@sina.com(YANG Jian);qiutiger@hotmail.com(QIU Zhuo-ying)

R49

A

1006-9771(2017)10-1137-08

10.3969/j.issn.1006-9771.2017.10.004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重大科学研究引导基金项目)(No.2017CZ-7)。

1.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200241;2.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市200241;3.中国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分级、评估与康复(运动)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河南郑州市450001;4.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信息研究所,世卫组织国际分类家族中国合作中心,北京市100068;5.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残疾功能评定与运动康复研究中心,江苏苏州市215021。作者简介:戴圣婷(1991-),女,汉族,上海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体育学习与身心健康。通讯作者:杨剑、邱卓英。E-mail:yangjianxz@sina.com(杨剑);qiutiger@hotmail.com(邱卓英)。

[本文著录格式] 戴圣婷,杨剑,邱卓英,等.中国ICF的研究与发展——基于CiteSpaceⅢ文献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10):1137-1144.

CITED AS:Dai ST,Yang J,Qiu ZY,et al.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nternational Chinese Version)in China:systematic review using CiteSpace III[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7,23(10):1137-1144.

2017-10-09)

猜你喜欢

残疾分类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分类算一算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