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清末女装四季花纹样装饰的工艺

2017-10-30李玉娟王羿

设计 2017年5期
关键词:彩绘刺绣

李玉娟+王羿

摘要: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四季花纹样在历代的服饰、建筑、瓷器等许多领域中都有所表现,清末女装上四季花纹样装饰更是常见。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分类对比等研究方法对清末女装上四季花纹样进行探究,将清末女装上四季花纹样装饰工艺分为三种方法:刺绣、织造和彩绘。通过对以上三种工艺方式的研究,在学习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同时,探索传统人文精神下的清末女装装饰审美,以期为能将其装饰工艺方法借鉴于现代服饰纹样装饰工艺、服务于当下的创新设计做理论梳理。

关键词:清末女装 四季花纹样 刺绣 织造 彩绘

引言

清末在服饰上推崇繁饰风尚,达到了装饰的极致,呈现出纷繁的状态,女装上的纹样装饰精美华丽、繁缛纤巧,也是中国历代花卉纹样展现最为丰富的年代,其中四季花纹样更是丰富多彩,工艺繁复。四季花纹样是指在同一图案中或在同一件载体上出现的能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花卉纹样(图1)。这种纹样巧妙地利用花卉汉语名称的谐音以及依据其在人类意识中形成的优质品性、传说中的寓言典故来寓意美好的吉祥祝福。传统四季花纹样在清末女装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其所蕴含的福、禄、寿、喜、财、安、吉、和、食、全等的吉祥寓意一直是人类普遍追求的愿望,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清末女装从缝制服饰的面料来分,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刺绣面料为主制作的服饰,一种是以织造面料为主制作的服饰,而服饰上的四季花纹样也一般都是通过织和绣的工艺来表达,也有通过织和彩绘结合来装饰服饰的。

一、刺绣

我国的刺绣艺术源远流长,发展到清代为鼎盛时期。清末纺织品种类繁多,绚丽多彩,其本身纹样精美,变化无穷,刺绣也在这些纺织品上大放异彩。清代刺绣运用之广针法之妙,绣工之精巧,为历代所不及。而随着刺绣的发展,形成不同特色的地方体系,著名的有苏绣、京绣、蜀绣、粤绣、湘绣、鲁绣等,其中又以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后被合称为“四大名绣”,“四大名绣”中蜀绣、苏绣、粤绣的绣品在多以服装服饰及软片为主,湘绣品种多以桌裙椅披、被面、镜心为主。刺绣在素色缎、绸、纱等面料上施针,不仅能够传达出图案的吉祥寓意,也通过运针的技法展现丝线的质感和光泽,具有立体感,纹样灵活多变,晕色自然,这恰好也能迎合清末时期女装追求奢华、体现个性的风尚。

(一)苏绣

苏绣饱满,在清中晚期已经是四大名绣之首。其以针脚细密,色彩典雅为其特点,工艺讲究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多采用分面推晕的方法,具有浓郁的装饰性。图2中的晚清石青缎彩绣花蝶女袍整身刺绣为苏绣,构图饱满,色泽艳丽,水路清晰明显,规整又不失活泼,尽显华丽。苏绣与蜀绣不同,它是由图案外围,由内而外,层层推进,重叠较少。针脚密集,纹路层次清晰。叶子分为两半绣,先绣外围轮廓一种颜色的半个叶子,再绣中间另外一种颜色,内深外浅或内浅外深,有明显水路。花瓣之间喜欢用深色隔开来体现立体感。花朵有从侧前方观看的效果(图3)。清代晚期,苏绣普遍使用打籽绣,一般主体图案用打籽绣,其他用平绣、平金来绣。

(二)蜀绣

蜀绣以成都为中心,以用线工整厚重,设色明快,而受到人们的喜爱,最早见于西汉,其最大的特點为常用绿红颜色。清代早期没有水路的,19世纪以后开始留有水路。到了清晚期,随着其他绣种的崛起、市场竞争等因素,多数做工粗糙。叶子采用半叶深色,半叶浅色的绣法是蜀绣独有的工艺方法(图4、5)。其先绣深色,再绣浅色,最后绣中间的过渡色。花朵有从侧后方观看的效果(图4、5)。蜀绣运用绿色较多红色较少,色彩浓郁而泛黄。在色彩方面,其五彩绣不注意实物的真实性。黑蓝是蜀绣的三蓝绣法独有的色彩。蜀绣构图规范,线条较细,分布松散。牡丹花花心突起,蝴蝶翅膀比其他绣种狭长,清晚期减短一些。

(三)粤绣

粤绣精细,又称广绣,其叶子也不分两半绣,清末生产量较大。其针法按照实际景物的特点施针,用针灵活,需要过渡颜色时,和湘绣的方法相似,拉长针距,层层推进。粤绣用色接近实物,红色很少使用,绣品多以灰绿色为主,加少量的黑和红点缀。粤绣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开光,即四周有规则的图案,中间留的空白处称之为“开光”。图6为清晚期女服局部,绣有四季花纹样,种类繁多,但工艺精细,有“开光”,是粤绣的典型代表。

二、织造

清末女装除了用刺绣工艺绣制四季花纹样外,缝制服饰的织造面料上也会织出各种花卉纹样。这种类型的清末女装衣身多数只有一种或者两种花卉,但是袖口、衣襟、底摆、开叉搭配使用刺绣来丰富服饰纹样,因此一件织造面料的清末女装上出现代表四季的四季花纹样也是很常见的。清末女装常用的织造面料有缎、绸、绢、布、绒、帛、纱、绢、锦等。清末女装上四季花纹样在织的工艺体现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缎、绸、纱、锦等织物上,一种是缂丝工艺。

(一)缎、绸、纱、锦等织物

以缎绸纱等面料制作的清末女装中,面料多织造一种或者两种花卉,四季花纹样多变现于服饰的衣边装饰上。如《清代后妃氅衣图典》中整理了织造面料制作的75件氅衣,其中8件氅衣饰有四季花纹样。在这8件服饰中虽然是织造的面料缝制而成的氅衣,但是其中有3件是通过刺绣来绣制四季花纹样的,衣边装饰为四季花纹样,衣身上一般是团龙纹,并不是四季花纹样。有1件是在暗花缎上织造荷花纹样,边饰其他季节的纹样,共同组成四季花纹样(图7),剩余4件是缂织四季花纹样。

在清末时期,由于国力衰弱,服饰上织锦的运用逐年减少。妆花是南京云锦中织造工艺最复杂的品种。笔者在2016年6月张信哲拍卖会有幸见到一件妆花缎的氅衣,服饰精美,做工精细(图8、9)。妆花是织造技法的总称,这种技法变化自由,织工精细,繁而不乱,色彩浓艳鲜亮,绚丽而协调。该服饰为清晚期少见的妆花缎氅衣,此妆花缎在缎地上织出彩色花纹,构图大方,色泽高雅,神态形象逼真,酷似天成,具有大自然的鲜活之美,为清代晚期妆花缎的精品。其服饰衣料以蓝色缎地,采取妆花织物所特有的“挖花”工艺技巧织造蜀葵、西番莲、海棠折枝花卉纹。花纹为四方连续排列,蜀葵和西番莲组合纹样为一个循环的单位纹样,织物轻薄柔软,花纹清晰规整,醒目突出,具有立体感。endprint

(二)缂丝工艺

除了缎、纱、绸、锦等织物外,缂丝面料也是清代女装夏季常用的面料。缂丝面料的织造较为繁复,所谓“一寸缂丝,一寸金”,可见其工艺之复杂,织物之珍贵。南宋时期是中国缂丝的黄金时代,当时的缂丝已经由装饰用品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品种。缂丝在明代已有凤尾戗等多种技法,清代以苏州缂丝最为有名。缂丝的编织方法不同于刺绣和织锦,它是将本色经线先固定在织机上,然后用小梭子按照花纹分块织造,纬线并不贯穿整幅画面。所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缂丝,当花纹碰到垂直的经线时,就有断痕的现象,乘空而看,像尖刀刻镂一样,俗称“通经段纬”。缂丝在缂法上主要有三种办法:第一种是“掼”的戗色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配织,称之为戗色。所谓“掼”的戗色法就是讲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相邻色彩的不同颜色根据花纹轮廓走向顺序缂丝的方法。其中包括“结”的戗色、长短戗、参合戗、包心戗等。第二种是“构”缂法:即在纹样边缘以另一个颜色的丝线构缂出沟边线。有单股丝线构缂和双股丝线构缂,主要是起调和色阶及花纹界划清楚的作用。第三种是“搭梭”:通过搭梭来补救断痕裂缝过于明显的现象,将断缝两边的小梭互相来回搭—下,绕过对方花纹区内的一根经线。晚清出现“三兰缂丝”以及“水墨缂丝”。“三兰缂丝”以及“水墨缂丝”均是在浅色地子上进行缂织并用白色构边或深色构边,只不过颜色不同。“三兰缂丝”是用深兰、品兰、月白三色退晕的戗缂方法,缂成各种花卉,而“水墨缂丝”则是用黑、深灰、浅灰三色。这是晚晴时代的流行色,颇有文静雅致的感觉。图10中该衬衣以杏黄色为背景,搭配三蓝色,缂织兰花、桃花、玉兰、牡丹、荷花、绣球花、月季、桂花、山茶花、菊花、百合、梅花等代表四季的花卉紋样以及葡萄、蝴蝶、佛手等纹样,通过皮球花的纹样组织形式,设色淡雅,寓意富贵吉祥、多福多子,为了防止裂痕过于明显,采用了“搭梭”的缂法。

三、彩绘

清末女装彩绘的工艺通常和织造工艺搭配使用或者单独使用。彩绘服饰的面料一般比较平滑。在绘制四季花纹样的装饰服饰时通常既保持面料的柔软度,又注重其实用性。为了艺术效果更加逼真,服饰局部用彩笔加绘,生动形象,吸取工笔花卉晕色方法,颜色由深到淡,自然丰满。清末女服上四季花纹样通过彩绘来绘制可以降低成本。如清中晚期缂丝使用范围阔大,需用量增加,但是缂丝工艺细腻精湛,成本极高,因此不仅欣赏性作品大量加笔墨敷彩渲染,为了方便而且降低成本,各种服饰和其他日用品也用笔墨晕染,甚至有的只缂丝花纹轮廓线,色彩大部分都用笔描绘,失去了缂丝原有的特点,如图11。该同治时期的衬衣上,四季花纹样中海棠、兰花、荷花、菊花、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均用缂丝工艺的“搭梭”缂制形制,在此基础上彩绘出叶子的叶脉、花瓣间的间隔及各部位的深浅层次,绘制细致,深浅接近自然。

结论

总之,清末女装上四季花纹样装饰工艺做工细致考究,设色和谐。刺绣精致细腻,装饰性强;织造纹样花纹清晰,质地致密精致;刺绣、织造辅以彩绘,更使得四季花纹样颜色深浅过渡自然,活灵活现。这些精美丰富的四季花纹样工艺造型都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在将其运用于当下服饰设计时,应该在不打破四季花纹样传统吉祥寓意的情况下,结合现代化的工艺方法并加以创新,使其成为一种新的更有价值的艺术载体。endprint

猜你喜欢

彩绘刺绣
男子刺绣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快门风景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华美刺绣
刺绣新生
战机彩绘
彩绘生活
彩绘是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