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十六则

2017-10-30舒坦

文学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作家小说

舒坦

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获得201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17年10月5日下午1点,瑞典学院将201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获奖理由是“石黑一雄的小说,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幻觉之下的深渊”。1954年11月8日,石黑一雄生于日本长崎,1960年随家人移居英国,先后毕业于肯特大学和东安格利亚大学,并于1982年获得英国国籍。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其主要作品有《群山淡景》、《浮世画家》和《长日将尽》等。曾获得1989年布克奖、大英帝国勋章、法国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等多个奖项,与鲁西迪、奈保尔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的作品在中国多有出版,比如他的代表作《被让我走》《长日将尽》等,他的最新小说《被埋葬的巨人》也已经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石黑一雄跟上海也有一定的渊源,他在小说《上海孤儿》中讲述了一个在上海出生的英格兰侦探于1930年代重返上海去侦破他父母失踪的罪案的故事。在战争的阴霾之下,他找寻着他父母一生留下的线索。石黑一雄后来回到上海创作墨臣·艾禾里电影公司的《伯爵夫人》的剧本,该影片讲述了双目失明的美国外交家(拉尔夫·费因斯饰)和一位因政治风波被困上海、以有偿伴舞为生的白俄流亡者(娜塔莎·里查德森饰)的故事。

首届孙犁散文奖揭晓

经过三个多月的评选,备受关注的首届孙犁散文奖日前揭晓。阿来的《士与绅的最后遭逢》、宁肯的《少年穿过七十年代的城》、祝勇的《再见,马关》、梅洁的《迁徙的故乡》、雷达的《梦回祁连》、汗漫的《一卷星辰》、李方的《一个人的电影史》、袁方的《生死杨村》、张暄的《母亲的市民之路》、程鹏的《诗意的栖居》等10篇作品获奖。评委会副主任彭学明介绍说,本届评奖于5月18日启动,评选范围是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国内外华文报刊公开发表的散文作品。评奖过程中,首先由来自全国各地23位作家、评论家组成评委会,每人推荐10篇作品,再由6位初评委经过近3个月的评选、讨论和投票,确定21篇作品进入终评。从8月1号开始,评委会成员经过半个月的审读、讨论,最终通过实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10位作家的10篇获奖作品。“获奖作品涵盖面很宽,亲情叙事、乡村记忆、城市光影、地理笔记、自然描摹、人生感悟、家国情怀,都有所体现,基本上代表了这两年散文的风貌,体现了这两年散文创作的水平,构成了散文创作的靓丽风景线。”彭学明评价道。

第六届江蘇紫金山文学奖颁奖

第六届江苏紫金山文学奖颁奖典礼日前在江苏大剧院举行。储福金《黑白·白之篇》等五部作品获长篇小说奖,孙频《我看过草叶葳蕤》等五部作品获中篇小说奖,毕飞宇《虚拟》等七部作品获短篇小说奖,同时奖掖了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文学评论、网络文学、文学翻译等各个门类的29部优秀作品。苏童《黄雀记》、黄蓓佳《童眸》、郭姜燕《布罗镇的邮递员》获荣誉奖。此外还有6人分获文学编辑奖和文学新人奖。紫金山文学奖作为江苏省最高文学奖项,旨在繁荣江苏文学事业、激励江苏作家创作。本届紫金山文学奖是对2014-2016年三年间江苏文学创作成果的一次整体展示,也是江苏新老作家代表的一次集中亮相。本届55位获奖者中有37位是首次获得该奖,占获奖总数的三分之二。获奖者中,“70后”作家15人、“80后”作家8人、“90后”作家1人,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的仅24岁。这样的阵容和梯队,表明了江苏文学的勃勃生机,展示了江苏文学的强劲活力,预示着江苏文学的美好未来。

第二届海外华语文学上海论坛举行

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海外华语文学上海论坛日前举行,论坛邀请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捷克、日本、马来西亚及中国香港的虹影、朵拉、李长声、陈河等10位海外华文作家与12位长期从事海外华文作家作品研究的评论家进行“强强对话”。论坛以“丰富的作家,丰富的文学”为主题,凭借对海外华文作家及其作品“丰富性”的研究,探讨近年来海外华文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特殊贡献。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在昨天的开幕发言中表示,世界华文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海外的延伸,不仅用华文写作,写的东西大多数也跟中国分不开,“我觉得它的创作源泉、生产机制都是中国的,唯一不一样的就是作家生活在西方国家,或者他已加入了所在国的国籍,在这样的状况下,中国当代文学不仅要关注他们、研究他们,更重要的还要认可他们。把他们看成是我们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受邀参加论坛的海外作家不少都与上海有着特殊的缘分,他们或原籍上海,或曾在上海求学和工作过,或曾在上海的文学期刊、出版社发表过重要作品。论坛采取一位作家对应一位评论家“捉对碰撞”的方式,评论家先发表意见,然后作家回应,最后则是讨论环节,现场的气氛相当热烈。

陆天明最新长篇小说《幸存者》出版

陆天明最新长篇小说《幸存者》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小说是作者经五年酝酿准备,两年零九个月的写作,呕心沥血完成的关于一代人的心灵史,是其写作生涯中的第十部重要长篇。为描绘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近四十年艰难玉成的历程,陆天明计划以“中国三部曲·骄阳”三部长篇的形式,展现几代人在翻天覆地的岁月里所经历的重大转折。因为主题鲜明、题材恢弘,该“三部曲”被列为十九大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也是其中唯一的一部文艺类图书。《幸存者》全书近36万字,讲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内陆,来自大城市的支边知青谢平、向少文、李爽等人接受时代感召,投身于新中国的边疆建设,不料却由于一场爆炸事件,令他们的命运由此发生了转变。尘埃尚未落定,崭新的时代已然来临,盛年的他们又面临着另一重机遇和挑战。而后,十多年前的爆炸揭开了更多秘密,苦孩子钟绍灵险中求胜的人生一步步走向偏狭,引水渠龙口闸门坍塌,知情人的消失,平静的河流下暗流涌动,真相在扑朔迷离中显现……《幸存者》是陆天明“中国三部曲·骄阳”的第一部,接下来他还会创作以新中国历史为脉络,贯穿整个改革开放的另两部长篇。作为首部小说,全书情节紧张,戏剧冲突不断,高潮迭起。endprint

杨克英语诗集《地球 苹果的两半》在美国上架

杨克英语诗集《Two Halves of the World Apple》(《地球 苹果的两半》)于2017年10月在美国上市,该诗集由美国诗人、汉学家Denis Mair(梅丹理)翻译,美国诗人、评论家、汉学家,俄克拉荷马大学英语系副教授Jonathan Stalling(石江山)策划,Emily Schuster责任编辑,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出版社历时三年半精心打造的。诗集挑选了杨克1984年至2014年30年间的诗作73首。美国多位权威学者对诗稿写出了出版审读意见。根据杨克的建议,为了感谢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翻译了杨克的诗的美国长岛派重要诗人David Axelrod(大卫艾诗乐)、澳大利亚汉学家Simon Patten(西敏)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诗人曹圣等五位汉学家或诗人译者的辛勤劳动,诗集中保留了他们的译作,为了译文风格的统一流畅,所有译者分别授权梅丹理进行润色。近年杨克在中国大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杨克的诗》和中国台湾华品文创出版的《有关与无关》均销售成绩不俗。自2017年7月初,该诗集已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亚马逊网店预售。

张大春“春·夏·秋·冬”系列推出出简体版

和罗大佑等人合写过《明天会更好》的歌词、为周华健打造过专辑《江湖》……凭借各色的小说理念以及作家、评论家、教师、电台主持人等多重跨界身份,“文学顽童”张大春拥有众多粉丝,更为当代华语文学界所瞩目。如今,他的经典传奇笔记小说“春、夏、秋、冬”系列将首次推出简体中文版,其中《岛国之冬》的简体中文版将先于繁体中文版问世。作为先锋小说领军人物,张大春著有“大头春”系列、《大唐李白》系列、《将军碑》《城邦暴力团》《聆听父亲》《认得几个字》等代表作品,莫言评价他是台湾地区“最有天分、最不驯、好玩得不得了的一位作家”。此外,因为张大春还在电台有个做了多年的说书节目,从《江湖七侠传》《聊斋》《三言二拍》讲到《水浒传》《三侠五义》《儒林外史》,所以“说书人”也是张大春很喜欢的一个跨界身份,他最喜欢的就是在说书节目里“怎样不太低俗地修理最该修理的讨厌的人”。这一次,在他的经典传奇笔记小说“春夏秋冬”系列《春灯公子》《战夏阳》《一叶秋》《岛国之冬》中,张大春再次化身说书人,重拾起“东家听来西家播弄,夜里梦见醒时摆布,乡间传说市上兜售,城里风闻渡头捣故”的说书行当,带领读者重返古代幽邃的故事秘林,由于加入了自己的解读,张大春书中的传奇笔记已不再是单纯枯燥精简的旧时文字,他将一段段或许是“倒错”的历史呈现在读者眼前,异彩纷呈,坚硬冷漠的沧桑之石被他雕刻成曼妙曲段的婀娜女子,读者都乐于坐上张大春掌舵的这艘破浪之舟,跨越时空肆意游走于古今之间,他写的是古人,描绘的是历史的轮廓,同时也是在书写自己、书写现实的生活与生存的时代。

任晓雯最新长篇《好人宋没用》面世

《好人宋没用》是70后作家任晓雯的最新长篇力作,该书于近日面世,很快就引发了关注。本书讲述一位苏北女人宋没用在上海艰辛打拼、忍辱负重、立足生根的故事。因为被母亲嫌弃,起名“没用”,可就是这样一个“没用”的女子,为父母养老送终,接济游手好闲的哥哥,拉扯大了五个儿女……她像过去很多中国老百姓一样,熬过了战乱、饥饿,经受了种种风浪,顽强地活着;也像很多中国人一样,在勤劳善良之中,不乏怯懦和精明,悲欢与坚忍,却始终恪守着对人“有用”的信条。任晓雯说:“关于上海的书写,我们脑子里可能会有很多印象,比如王家卫的电影,其中就蕴含着大量的上海细节。”她说,她在写作这部作品的时候,想写的是被遮蔽在一种非常光鲜的城市下的小人物的生平。“这个小人物跟我们想象当中,比如王家卫为我们展示的下楼买菜也要换一套旗袍的女人不一样。如今在南京路,这些精致女人依然可以看到,但是转一个弯儿你也会看到小弄堂里的人,很多女人穿著睡衣去倒马桶。”她说,小说里既蕴含着自己对死亡的看法,也呈现了卑微小人物——宋没用于生死之间的摸索路径。

毕飞宇认为写作是需要思想和灵魂的参与

一部好的作品往往让读者“深陷”其中,毕飞宇也不例外。他在十六岁左右开始阅读小说,在享受文学给予“快感”的同时,却也伴随着失眠。他说,那段时间,常常因为看小说而失眠。夜晚,躺在床上休息,脑袋却不由自主地沿着小说的思路和情绪“往下走”,不时会“跳出”几行精彩的句子,这些句子就在脑海里“打圈”,挥之不去。后来,毕飞宇就形成了一个习惯,只有把脑袋里想的句子写下来了,才睡得着。“那时候就想,以后考中文系吧,白天可以阅读、写作,晚上就能睡觉了。”毕飞宇真正开始写小说是在大学毕业后,也就是1987年。在一个16平方米的房子里开始他的写作生涯,不论是严寒的冬天还是有朋友在身旁聊天,他都可以不受干扰地写作,并且多年来始终如此。虽然在当时没有发表过一个字,但是他内心坚信,他适合写作。“我的这种像牛一般、石头一般的写作状态使朋友们感到惊讶,我从他们的惊讶里知道我有希望”他说。他说,自信和自我怀疑是相伴的,只有通过不停的写作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而对于“少年天才”、“写作天赋”的话题,他则认为,“天赋”就好比发射出去的子弹,射程多远取决于它的能量,但总有下降的时候。“当一个人处于20多岁或者30多岁时,他的 天赋 已经定型了,不会多,也不会少。所以,这个时候还谈 天赋 是毫无意义的,应当谈的是努力,我觉得这才是有意义的”他说。

张悦然坦言不再想写“美”的东西

继2016年推出长篇小说《茧》后,80后女作家张悦然近日又为读者带来了新作《我循着火光而来》,书中包括《动物形状的烟火》《沼泽》《家》《嫁衣》以及正在筹备同名电影拍摄的《大乔小乔》等她近十年创作的九个中短篇小说。张悦然曾是国内青春文学写作的旗帜性人物,华丽纯美的语言是她的一大标签。随着年纪的增长,张悦然的文风开始变化,当她带着《茧》站在聚光灯下时,曾经的天才少女已经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女人,她所书写的也不再是那些纯美的内容。张悦然说,自己的这种改变正是从当年的那篇《嫁衣》开始,“从这篇开始,我不想写美的东西,我就想写‘丑一点、‘脏一点。”张悦然新书《我循着火光而来》是一部中短篇故事集,包含九个关于爱与孤独的故事,其创作时间跨度达八年之久。“最早的大概是在八年前写的,最新的是在今年春节前完成的,有真实事件原型的只有《大乔小乔》,其他都是完全创造出来的。即便在《大乔小乔》里,真实事件也只是某种背景。这些故事跟我的个人生活的关系也不太紧密。对我来说,小说是一个创造出来的全新世界,有时候在写下小说第一句话的时候,我对那个世界也完全陌生。我对它充满好奇,很希望通过书写使它一点点清晰起来,最终完整地呈现在眼前。”endprint

徐则臣认为用“假嗓子”写作成不了好作家

作家徐则臣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是一个80后作者,不是说非得每次都强调80后怎么样了,而是要在作品里面体现出80后对这个世界最真实的看法。作品不一定要用第一人称,但是作品里要有“你”。这种“有我”是要把一个个体,或是说一代人最真实的体验放进文学作品里。我经常举一个例子,有一位年纪比较大的作家,他推荐了一位80后作家的作品给我。我说:“写的真不错。”这位80后的作家看起来各方面——技巧、语言、结构的把握都不错。但是,我看这个作品的时候,却看不到“他”。如果不告诉我他是位80后,我还以为那是50后写的。换句话说,从他的作品里我没有看到80后最真实的感受,他对这个世界的感受和判断用得更多的是50后的目光,50后看待世界的方式,50后的文学方式。有些人看到这样的作品,可能会认为这位作家已经很成熟了,少年老成。我不这么看,虽然他的技巧运用得很好,但我觉得那却是在用假嗓子说话。我一直觉得,“有我的文学”非常重要。作为一位作家,从开始写作,你就应当意识到“这是我在写”,而不是一群人在写,也不是另一个谁在写。能比较精准地看到一些东西,且拥有很好的表达,有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拥有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觉得这样的作家值得期待。

君特·格拉斯遗作《万物归一》中文出版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著名作家君特·格拉斯的遗作中文版《万物归一》日前在国内首度出版。《万物归一》收录了他创作的96篇诗文和60幅插画。在这部作品里,格拉斯用诗歌、散文、绘画相互交织、呼应的方式,记录了自己人生的最后阶段。《万物归一》不仅仅是格拉斯一个人的作品,其中还凝聚着施泰德尔出版社编辑们的心血。特别是艺术设计编辑温特尔女士,所以,格拉斯将这部书献给了这位装帧设计自己最后一部书的编辑。通常,作者都是把书献给自己最亲爱的人,可是,这次,格拉斯却献给了一位普通的编辑,可以说这是他对编辑工作的最高赞赏。在参与编辑的过程中,格拉斯从色调、纸张的选择,插图的分配和布局设计都亲力亲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部著作在彰显其文学价值的同时,也可以视作对作为艺术家的格拉斯心灵的直接体验,这是电子书阅读者所不能体会到的东西。

乔治·桑德斯获2017年英国布克奖

现年59岁的美国作家乔治·桑德斯凭借《林肯在中阴界》获得2017年英国布克奖。这也是2014年布克奖规则开放以来美国作家第2次获得布克奖,上一次是去年得奖的保罗·比第。《林肯在中阴界》以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丧子之后返回墓地拥抱孩子身体的历史传闻为背景,想象这个11岁就早早离开人世的男孩被困在了中阴界。“中阴”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灵魂脱离躯壳飘向其他地方,尚未转世投胎的阶段。桑德斯小说中男孩威利的灵魂不愿接受自己的死亡,依然留在墓地,等待父亲的归来。这部小说几乎全部由对话构成,也包含了一些历史文本、传记和信件的片段,它们有些是互相矛盾的,有些甚至是桑德斯自己杜撰的。这是桑德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此前他以短篇小说闻名。英籍印裔作家哈里·昆兹鲁曾在《卫报》发表对《林肯在中阴界》的书评,他评价其为“一部严谨而大胆的杰作”,并如此高度赞扬:“这部小说的价值超越了大部分当代小说,证明了一名作家在扩展自己的创作宇宙的同时,也能为读者提供更多愉悦。”乔治·桑德斯表示這是“极大的荣耀”,并感谢他的妻子保拉,称其为“我珍贵的朋友,我的缪斯,指引我不断进步的向导,即便在我情绪失控崩溃时也从不放弃我”。布克奖评委会主席洛拉·杨称赞此书为“一部独特而卓越的作品”。她承认自己起初对《林肯在中阴界》类似剧本的布局望而却步,但最终还是被这个故事深深触动。

丹·布朗新书《本源》出版

美国畅销书作家丹·布朗日前推出了新书《本源》,这是他第五本以哈佛大学符号学家罗伯特·兰登为主角的热销书。距离上一本《地狱》的出版已有四年时间。此前兰登系列最著名的小说是《达·芬奇密码》,并且以这些小说改编的电影也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本源》延续了丹·布朗一贯的风格,融合了密码学、科技、宗教、历史、艺术和建筑等多种元素,同时将上帝置于毁灭的边缘。符号学教授兰登带着美女,在西班牙展开了他又一场改变世界、揭开真相的冒险。在《本源》中,故事发生在宗教历史悠久的西班牙。开篇兰登的好友、科技奇才艾德蒙·基尔希在古根海姆美术馆即将发表一个演讲,他宣称这一演讲将揭示关于生命、宇宙的一切奥秘,而他的发现将使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宗教变得毫无意义。自然地,在打开PPT的一瞬间,基尔希被枪手射杀了……这一套路几乎是丹·布朗所有畅销小说的开头,连《卫报》都忍不住吐槽,“显然,丹·布朗在写作上没有比他的上一部小说有任何进步。在超过400页的小说中,他成功地避免了写出哪怕是一个好句子,连因为意外产生的好句子都没有。”虽然文学评论和严肃媒体对丹·布朗的评价一直不算好,但这并不能阻止他的小说大卖。

阿特伍德称对没获诺贝尔文学奖早已习惯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日前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领取德国书业和平奖时表示,特朗普治理下的美国令她想起1930年代的欧洲。她还警告说目前全球正处于“巨变与纷扰的时刻”。在被问及如何看待自己再次无缘诺贝尔文学奖时,阿特伍德说,“我对没获诺贝尔文学奖早就习惯了,所以这对我来说不算个事儿。”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现已出版了40多部小说、诗歌和评论文集。改编自作家的反乌托邦小说《使女的故事》的同名剧集今年成为艾美奖最大赢家。《使女的故事》想象近未来的美国处于极端宗教势力的统治下,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沦为生育机器。而近期美国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让这本出版于1985年的小说重回美国人的书桌,因为书中的世界,在很多人看来已不再遥远。“人们忽然发觉《使女的故事》很可能成为现实。”阿特伍德说。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家小说
作家谈写作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报刊小说选目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倾斜(小说)
我和我的“作家梦”
来吧,与大作家跨时空PK吧!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