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耀仑《石仙斋主人》中的张大磊形象解析

2017-10-30陈瑶

文学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淡泊

陈瑶

内容摘要:《石仙斋主人》张大磊形象生动而厚实,丰富而鲜明,阐释了一代知识分子坚韧、淡泊与担当的精神境界。在他身上既集合了佛家的坚韧顽强,道家的清静淡泊,又汇聚了儒家的仁爱之心和进取精神。作家融入了自己的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通过张大磊这样一位普通知识分子一己的苦难折射出民族的阵痛,从个人人生的悲欢去把握历史的进程,鲜明地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不屈的灵魂和崇高的人格。

关键词:坚韧 淡泊 担当精神

可能是因为同乡的缘故吧,我比较关注英山作家的文章。偶然在《长江文艺》(2016年第6期)上读到刘耀仑老师的短篇小说《石仙斋主人》,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浓郁的家乡气息扑面而来,有股子特别熟悉亲切的味道。一口气读完以后,我禁不住被小说中的主人公张大磊先生深深感动,他用尽一生阐释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在逆境中生命的坚韧、心灵的淡泊宁静与不忘初心,以及担当精神。

张大磊是一名被错划“右派”的中学老师。1957年开始的反右运动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难以抹去的苦难记忆,一大批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他们被长期下放进行劳动改造,身心受到严重摧残,造成了不幸的后果。大多数右派分子遭受长达20年的歧视和迫害,尤其是在文革期间再次遭到猛烈冲击。以至于很多知识分子不堪凌辱,以死抗争。张大磊被打成右派分子时,儿子才三岁,估计那时的张大磊也就三十左右的年纪吧。本该是风华正茂扬帆起航的年纪,忽然飞来横祸,人生突然坠入无底深渊。且不说个人的事业前途灰飞烟灭,还亲手把家庭和亲人拖入无边黑夜,张大磊自然肝胆俱裂。希望在何方?未来在哪里?谁也不知道。正如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所言:“无限空间之永恒沉默,使我颤栗。”可就是在这样毁灭性的人生打击面前,张大磊却表现出惊人的顽强意志,显示出知识分子在逆境中堅韧和不屈的品质。

小说的开头部分,写的非常精彩。尚在睡梦中的村民被一阵紧一阵的锣声震醒,惊慌失措,这样的场景难免让村民和读者联想起反右运动和文革。这面大筛锣,可能就是反右时代留下的遗迹,除非重大事件,大约平时也不会有人轻易去敲它。本以为是出了不得了的大事(比如大鸣大放),却原来是老右先生敲锣警示偷菜人。一场虚惊之后,兄弟二人的争吵让读者一方面暗暗钦佩老右先生的仁爱之心,另一方面读者也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他的坎坷人生。老右先生的称号就是那个时代刻下的烙印。这位老右先生就是张大磊。他对张二磊提到的“大鸣大放”的敏感和痛苦源自于他的苦难人生。常言道,祸从口出。大跃进放卫星的年代,一句无心之语竟为他招来大祸,他生生被打成右派分子。自此,阳澄高中少了一名老师,东坪塆多了一位农民。不久,张先生便妻离子散。遭此人生大祸,张先生发誓不娶,从此过着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日子。

张大磊爱石。他的名字就是光明磊落的石头,爱情信物是淡泊宁静的菊花石。他最牵挂的儿子取名“础”,寓意出了头的石头。书房名为石仙斋,除了纪念右派摘帽,更在于他对石头坚韧和不屈品质的追求。在他看来,石头是坚韧和不屈的象征,做人理当坚如磐石。他借石头告诫侄子“石头实在、坚硬、沉稳、不烂。我觉得做人,做事,包括做学问都应如此。有了石头的这些特性,不管遇到什么艰难,最终还是站得住的!”他对侄子的教诲,也正是他自己的为人准则。人如石,石如人。张大磊身处逆境历尽磨难,但他从不屈服沉沦。相反,这炼狱般的生活,不但没有压垮他的精神摧毁他的意志,反而使他更加坚韧和不屈。他文能写一手锦绣文章,武能样样农活都拿手,成为塆子里知书识礼耕读传家的乡贤,竟然平平顺顺度过了文革时期。

文章读到此处,我们在感慨之余,禁不住要问:在这样的逆境中,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的精神和意志?读完全篇,我们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淡泊宁静而不忘初心。这是张大磊人生品质的另一面。

如果说,“石”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生命,那么,“仙”象征着淡泊和宁静的心灵。在张大磊看来,“坐看云起云飞,心无旁骛,超凡脱俗,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羁,不为财所迷,不为色所惑。如此,气定神闲,无争无斗,大千世界岂不和谐乐哉”,这才是“仙”的真正含义,也是他毕生追求的精神境界。

无论是面对人生磨难,还是金钱荣誉,张大磊真可谓“气定神闲,无争无斗”,宠辱不惊。他被打成右派后,与妻儿平静分离再无婚娶,常年相伴的是一头猪,一只猫,一群下蛋的鸡鸭。这样的超然世外,波澜不惊,只有真正宁静的心灵才能如此无欲无求,回归自然,在与自然的交融中找到慰藉。

无欲则刚。张大磊视名利为浮云,平反后补发的十一万多工资,他仅仅置办了一些生活必需品,把余下的十万元全部捐献给柏树学校!都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张大磊却视钱财为身外之物。在那个十分清贫的年代,万元户就已经足够令人惊讶,何况是十万元的无私奉献,实在令人震撼!面对钱财,张大磊神怡气静;面对名声,张大磊清心如水。他不但婉拒了学生家长的真心答谢酒宴,在成为先进典型后他竟然拒绝了任何媒体任何记者的采访!将喧嚣浮华挡在门外,安享教书育人之乐。

但是,张大磊的淡泊,不是看破红尘后的心如死水,而是不忘初心坚守理想的内心宁静。不被逆境所困,不为名利所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张大磊原本是高中老师,虽然被打成右派,但是他内心深处并没有忘记过教育事业。所以平反伊始,他一回到学校就立刻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大刀阔斧锐意改革,端正教风学风,从根本上改变了柏树学校的落后面貌。离开教育界多年,张大磊能够如此迅速投入事业,快稳准地找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应该得益于多年来他对教书育人事业的念念不忘和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柏树塆和柏树中学的教育现状一直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他宁可放弃回城机会也要留在柏树塆,只为振兴家乡教育事业改变家乡落后面貌。他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知识分子篓子石一样的担当精神,为了享受教书的那一份乐趣,育人的那一份自在。是啊,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什么能比得上学生的成长更令人欣慰呢?他拒绝为犯事的侄子张勇毅说情,表面上看起来冷漠无情,实则恪守内心教育原则,希望侄子能够真正幡然悔悟重新做人,那才是实现了教育的根本意义。

张大磊的不忘初心还体现在他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他和叶芳的爱情如同信物菊花石,高洁而坚韧。虽然被迫分离,但是他们从未忘记过对方。张大磊再无婚娶,他心里只有叶芳。当年,他和叶芳的离婚也是无奈之下对于叶芳母子的爱护之举。虽然此后他们再没有联系,但是仅仅凭着他们之间心灵的契合,张大磊竟能重新找到叶芳母子的下落,真可谓是心有灵犀人间奇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一对曾经的苦难夫妻,他们重逢时的相拥而泣,尤其令人动容。劫后余生,多少爱恋,多少思念,多少感慨,都融入这欲语泪先流的相拥之中!可能也正是出于深深的爱,张大磊没有与叶础相认。对于张大磊来说,亲眼目睹了爱人和爱子的幸福,也是他最大的幸福。也只有亲眼见证了他们的幸福,张大磊这块坚韧和不屈的石头,才又木鱼石一样生机勃勃焕发青春。

张大磊用他一生的坎坷不平路,阐释了一代知识分子坚韧、淡泊与担当的精神境界。在他身上既集合了佛家的坚韧顽强,道家的清静淡泊,又汇聚了儒家的仁爱之心和进取精神。作家融入了自己的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通过张大磊这样一位普通知识分子一己的苦难折射出民族的阵痛,从个人人生的悲欢去把握历史的进程,鲜明地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不屈的灵魂和崇高的人格。

小说短小精悍却意蕴深厚,风格温和真诚却不乏刚健宁静,单纯质朴中蕴含着一种悲剧性体验,促使读者对历史对个人做出发人深省的思考。这不正是体现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以及篓子石一样的担当精神吗?我们的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责任感,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担当精神!

本文未注明出处的引文皆出自《石仙斋主人》(《长江文艺》2016年第6期)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淡泊
摩登昼夜
感悟世间淡泊
“淡泊”也有假
感悟淡泊
淡泊之心自有高远
人生处处可淡泊
我谈淡泊
心存淡泊——读《论语》,悟人生
吴小旋 淡泊的奥运冠军
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