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品课“生活化”理念的渗透

2017-10-30许魁典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品德生活化

许魁典

摘 要 本文围绕如何做到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即如何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力求使思想品德课成为一门“生活课程”,使思想品德教学真正有利于学生道德的自主建构从而促进知行和谐发展。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中美两位伟大的教育家分别从两种不同的视界(站在生活的角度看教育和站在教育的角度看生活)、但都围绕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领略杜威和陶行知,最突出、最深刻的一点就是基础教育必须把握住教育与生活的互动关系,就必须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中办国办在《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也指出:“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和职业学校德育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增加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课时。”其实质就是提出了对思想品德课“生活化”的思考。

如何使思想品德课“生活化”呢?近年来,我也就课堂教学“生活化”作了一些尝试。

1运用生活进行教学

(1)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目标生活化就是指能灵活反映社会现实和发展需求及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方向的目标体系。有专家指出:如果按现行教材塑造出来的学生不是“圣人”也是“完人”。21世纪将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与经济多元化相适应的价值观多元化必然存在,学生面临的道德判断绝不是非此即彼那么简单、绝对。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无视学生的知识水平,漠视现实生活,否则就会产生宽泛和拔高的目标,这样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自然不会有知行合一的效果了。因此它落实到具体教学要求应是多样化、个性化的。比如在学习《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九课)时,学生感受到了代代相传的艰苦奋斗精神的可贵及其产生的伟大力量。但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今天,适当改善生活,吃得好些、穿得好些是正常的。如果只简单地要求学生“穿旧衣裤”,每天“吃萝卜、青菜”,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把要求定位在“不攀比”、“不亂花零用钱”这两个方面,学生感到这要求符合实际,在生活中有可行性,从而比较顺利地实现从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换,有效促进“知行统一”。

(2)教学内容生活化。生活化教学必须把教材与学生生活沟通起来,及时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综合性、现实性的事件、现象加工成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接轨,带学生走进“活”教材,走进现实生活,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大部分虽源于现实生活,但有的仍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有的道德形象让学生有望尘莫及之感。因此,我们依据学生良好道德品德习得的规律和教学实际,对部分教材进行生活性的转化,使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以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达到教育目的。

比如,在《把握青春,把握情感》(《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明白早恋的不良后果,在导课时特地选择了几个没成熟的本地蜜桔让学生品尝,通过尝到的苦涩的味道联想到早恋的苦果,让学生留下印象,效果远胜于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

(3)教学评价的生活化。生活化教学把评价的实施过程看成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生活。教师成为学生品德的积极欣赏者,通过“放大镜”欣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并及时选用恰当的方式反馈给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是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评价的前提条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谈话、成长档案袋、优点反思卡、个案跟踪等方法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如: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中,建立学生责任心培养成长记录袋,将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良好言行放入袋中,将有关对该学生的社会责任行为的评价,学生本人在社会责任心培养中的体会感悟放入袋中,定期让学生做出自我评定,且在全班交流与分享。

2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美国社会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因此,要使学生具有真正有学问的人,还必须让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社会的强烈欲望,从而使他们自觉走向社会。

(1)转变角色,创设平等互换的学习环境。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主、教师讲授为主和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为主的状况,而代之或以问题为基础、或以情境为基础、或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搭建了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因此,在“生活化”的思品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放下“道德权威”的架子,以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尊重学生主体性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还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心灵,袒露自己的精神面貌,让学生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

(2)模拟生活,创设生活化情境。在思品课教学中,模拟现实生活场景,比单纯的言语教育更重要,它可以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加强感知,激发思维。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必须注意选用的材料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的形式必须是学生所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而且要与课堂教学的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如在教学《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教师如果把“生命存在的重要意义”这一理念强行灌输给学生,恐怕一时难以接受;而如果通过编织生命网,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生命体之间的联系,同时在配乐《丹顶鹤的故事》渲染下深情讲述《一个女孩与丹顶鹤》的故事,使学生得到情感升华。

(3)回归生活,开展生活化的活动。把教学内容活动化,“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不下水就永远学不会游泳”的道理谁都懂得。思想品德教育也一样,如果只给学生讲些规则、准则,而不组织他们直接参加社会生活,训练出来的学生最终也只能在道德上“沉没”。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可采用一些生活化的活动方式,如模拟法庭、辩论赛等,就一些学生关注的问题,拓展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增加生活积累,以达到教育目的。实践证明,教育活动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本人在生活世界中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他对活动内容的感悟和理解。

总之,面对这样一门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紧密结合的思想品德课学科,我们必须根据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和教材内容特点,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将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亲身感受和实践,使其“生活化”。只有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才会有知与行的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才会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潘海东.生活化:追寻教材的本真[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04).

[2] 何丽英.用生活实物打造思品课堂的“四度”空间[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06).

[3] 覃建国.怎样上好思想品德课[J].基础教育研究,2009(08).

[4] 林红霞.例析思想品德课时政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09(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品德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