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7-10-30杨洋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大学生

杨洋

摘 要 当前,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资讯膨胀、话语泛滥。一方面给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新媒体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沟通、交流工具,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试图以新媒体发展现状为背景,探究“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行之法。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大学生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走向直接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与成效,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昭示着未来社会的价值观趋向。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媒体迅速崛起的时代。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等新媒体技术日益成熟,不仅鲜明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对我国传统的思想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新媒体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新媒体”,一般来说普遍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它针对较大数量的、异质的和匿名的受众;二是消息是公开传播的,通常是以同时到达大多数受众为目的,而且是稍纵即逝的;三是传播者一般是复杂的组织,或在复杂的机构中运作,因而可能需要庞大的开支。具体来看,从内容上讲,新媒体包含传播的目的与策略、传者与受者、过程与效果、控制与反馈等;从形态上讲,它不仅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介,也包括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还包括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介”。

因此,可以說“新媒体”的“新”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其作为信息传播组织机构的“新”。例如,互联网站、手机短信发送机构等各种社会组织。其二,是其作为一种传播工具的“新”,例如,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等等。

2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方式

所谓“价值观”,是人类个体评价是非、善恶等本源性问题的系统看法,以及对万事万物、世界百态的认识、评价、决定、取舍所持的最基本观点。在高校语境中,大学生价值观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大学生处在一个不断成长的阶段,他们的价值观与个体所处的生理、心理特点紧密相关,且还没有完全成型,因此仍有很大的可塑性,但一旦成型,大学生价值观便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调整、再塑造难度大。

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价值观是他们对人生意义及自我行为目标的认识,能够激发他们对某种价值目标的强烈感情和欲望,是大学生从事实践活动持久的内在驱动力,更是其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支柱和动力所在。价值观影响着大学生对“朝什么方向奋斗”、“如何去奋斗”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思考角度和实践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价值体系日新月异。主流价值观和个体价值观都在悄然改变。一些价值观错位、游移、边缘化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映射在大学生群体中,便直接造成大学生社会价值观的多样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更的出现具有其必然性,也并不可怕,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并以此着手,深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3新媒体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新传媒的优越性在于其浩如烟海的信息量、幅员辽阔的覆盖面和丰富多样的表现载体。因此,社会人很难脱离大众媒体。大学生也不例外,甚至作为大众媒体的主要目标群体,被广泛、深刻地影响着学习、生活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密切关注、积极应对新传媒的影响效应已经成为当今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价值观健康成长息息相关。本段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反两方面效应。

3.1积极效应

马克思曾形象地说,报刊媒体是社会舆论的流通“纸币”,“经常而深刻地影响舆论”。新媒体亦是如此,承担着鲜明而清晰的社会责任。同时,作为宣传党和国家主流思想文化的传播途径,是打造和谐社会、宣传社会正能量、引导大众形成健康、有益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传媒凭借其行业与生俱来的先进性和独特性,势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大学生价值观引导工作,起着显著的正面效应。

当前,信息化时代席卷全球。这使当代大学生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或得了史无前例的双富足状态。大量的事实和研究都证明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群体被新媒体充斥和包围着。诸如手机、电脑、网络在内的种种大众新媒体挤占着大学生的时间,甚至致使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新媒体形成了的显著依赖,对新媒体使用范围和时长已显著超过实际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正常所需。这意味着,大学生价值观的成长、更新、与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新传媒的左右。

作为个体发育和成长过程中一种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重复,价值观的形成并不是马上形成和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个体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交往环境、自我需要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在这其中,新媒体丰富多样的载体为大学生实现价值观的自我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客观现实保证,它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方式和路径选择。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化整个过程,它不同程度地催化着大学生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更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机会,为形成正确价值观提供了的良好契机。

3.2消极效应

新传媒不仅是一种运用先进信息化传播技术,一种日益成熟的规模性产业化手段,更是一个具有对社会大众进行大批量信息生产与传播的媒介组织。而价值观的形成作为个体发育和成长过程,并不是马上形成和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个体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交往环境、自我需要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恰恰需要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重复。因此,新媒体大量的信息重叠传播,一方面对社会舆论拥有异乎寻常的把控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更潜移默化的成为价值观影响利器。但当今社会往往过度强调经济发展优先,商业化驱动、利益化驱动明显,新媒体不免成为一些人谋求暴利、赚取眼球、发家致富的手段。在这种病态的过分追求“短平快”效益的心态驱使下,新媒体作为传播工具无立场性缺点暴露出来,如不进行人工过滤与法律约束,消极、不健康的信息作为普通的信息数据,也可以顺利地传播给大学生。这势必会对大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一些消极影响。endprint

例如,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重要时期。利益格局、思想观念不断变化,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各个利益群体矛盾频发,公众对于贪污腐败、分配不均、公权私用等不公平现象深恶痛绝。存在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利用社会中的偏激心理挑起矛盾,甚至刻意扭曲、捏造、夸大事件原委,蒙蔽群众的双眼。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成熟,面对复杂的信息舆论导向,普遍缺乏“拨开云雾”的能力。他们往往会轻信自己听到的,盲目评判自己所见与所接受的价值观教育信息间的差异,形成个人的看法与意识。由于缺少对国情、世情的正确认识,一部分大学生很容易对现实社会产生不满情绪。对种种看似不合理的现象,很难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加以分辨,这必然会让大学生对整个价值观教育体系产生不同程度的质疑、否定。因此,在类似情况下,新传媒所包含的负面信息会以一种感官上客观、真实的特点带给大学生强大的吸引力,更会因其中内容的丰富性和泛娱乐性对大学生形成强有力的说服,使大学生价值观深受其扰,进而严重削弱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正面效应和既有成效。

4多措并举强化新媒体教育途径

将新媒体作为重要的教育举措来抓,是当代高校思政工作者的必由之路。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影响面广、涉及面多,且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巨大的社会教育力量广泛影响着它的所有受众。,因此需要多方合力、多措并举,不断优化传媒环境,强化新媒体教育途径,以期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传媒环境,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新媒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4.1重视组织领导把握新媒体主动权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指出,我国高校要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对新媒体阵地要主动占领、牢固守住,这就要求各个高校都要高度重视新媒体工作,形成严密高效的工作机制,关注新媒体的发展脉搏。一方面,重视对新媒体的持续监管,把握主动权。尤其是对新媒体中传播的的负面信息,要提高警惕,及时治理,积极引导网络舆情,防止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信息透过新媒体传播,造成不可设想的新媒体信息瘟疫。这就要求高校在平日里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管控,注重对传播内容的审核、管理,建立和完善校园舆情反馈机制。可设置立场坚定、业务技能优秀的专门教师进行网络信息监管工作,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对在新媒体平台传播的信息内容进行筛选、过滤,拦截掉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信息。更要集合校宣传部、学工处、团委等部门肩负起“意见领袖”与信息“守门人”的教育职责,群策群力,将媒介素养教育内化为基本的工作内容,“堵疏”结合,增强大学生对新媒体传播有害信息的免疫力、辨别力,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接受力,从而实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4.2利用新媒体资源挖掘正能量信息

在今天,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使自媒体时代成为可能,这意味着除了专业的媒体工作者,每个具有基本网络知识和智能设备使用常识的个体都能通过移动终端成为信息的编辑者、传送者、发布者。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一个社会人看似微小的信息传播行为,都可以突破传统的时间、空间、媒介渠道的限制,迅速扩大,成为关注焦点。譬如,“最美教師”、“最美司机”等正能量事例声声入耳,不时扩及全社会。与此同时,一些负面行为也日益受到来自社会各界无形的舆论的监督与谴责。也就是说,在新媒体时代,从不缺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材,只要高校思政工作者认真关注、耐心发掘,新媒体可以成为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声筒”。例如,可以将核心价值观嵌入正面素材、事例当中,再通过新媒体积极传播,使高校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和认可。

4.3打造新媒体平台兼顾传统媒体建设

要想借力新媒体,势必要打造一流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从而集合新媒体的优势力量,以互联网络等信息技术为基础,规模性的、常态化的传递、交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体的校园实践中,要注重对高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整合与融合,兼容并蓄、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譬如,打造网络电子版的校报,使校园资讯等讯息栏目能够在网络实现收听收看、下载转载。一方面,自主选择信息接收的传播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充分满足,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依托下的视频传输技术,是信息传播更加的智能与便捷,大幅提升了受众的时空自由度和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度,从而更大程度上扩大信息的传播半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再如,在内容上,应该更加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栏目的投放。可以通过在校园新媒体平台中开辟主题栏目的形式,打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牌栏目,密切关注微信、微博等大学生使用率高的新媒体平台热点内容,汇总时下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目的性明确的教育引导和内容投放,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5结语

总之,新媒体作为不断发展进步的一个行业,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愈加密不可分。与此同时,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度也日益陡增。在这个史上绝无仅有的信息爆炸时代,资讯膨胀、话语泛滥,极易致使青年价值观遭受不良浸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和紧迫性不言自明;另一方面,“新媒体”却也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只有直面新媒体的发展走向,营造一个和谐的新传媒生态环境,才能完善学校教育环节,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外部环境,保证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只有充分利用新媒体,秉承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通过开拓教育平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春丽.借力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15(06):12.

[2] 王金磊.借力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109.

[3] 魏法汇.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人民论坛,2016(05):164.

[4] 李海朋.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05):81.

[5] 刘永志.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深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5):34.

[6]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2.

[7]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62.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