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治疗对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肢体瘫痪儿童的临床疗效

2017-10-30娄普娄欣霞朱敏杰耿香菊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口病肢体重症

娄普 娄欣霞 朱敏杰 耿香菊

早期康复治疗对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肢体瘫痪儿童的临床疗效

娄普 娄欣霞 朱敏杰 耿香菊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肢体瘫痪合并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01—2016-01某院收治的58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肢体瘫痪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字母表法分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9例。试验组患儿在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之后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恢复期进行康复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儿治疗时间以及手足口病的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治疗总有效率93.10%明显优于对照组68.97%(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44%明显低于对照组24.14%(P<0.05)。结论 对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肢体瘫痪患儿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安全有效。

早期康复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肢体瘫痪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病毒为肠道病毒71型,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周围神经麻痹等重症反应,治疗后一般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儿家庭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以及经济压力[1-2]。本研究对患儿采用早期康复治疗,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有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01—2016-01我院收治的58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肢体瘫痪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字母表法分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9例。其中试验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9~33个月,平均年龄(14.35±0.23)个月;发病病程6~14 d,平均病程(8.62±2.45)d;患儿左下肢瘫痪2例,右下肢瘫痪2例,左上肢瘫痪3例,右上肢瘫痪3例,双下肢瘫痪19例。对照组男14例,女15例;年龄11~36个月,平均年龄(14.57±0.32)个月;发病病程5~15 d,平均病程(8.76±2.78)d;患儿左下肢瘫痪3例,右下肢瘫痪2例,左上肢瘫痪4例,右上肢瘫痪2例,双下肢瘫痪18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发病病程以及肢体瘫痪情况等因素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发病时间为传染病流行季节,有发热、口腔疱疹或者手足皮疹等症状[3];呼吸、神经系统损伤、循环系统衰竭;磁共振、脑电图异常,肠道病毒71型检测阳性。

作者单位:450000 郑州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

1.2 方法 将两组患儿都安排在感染科重症监护室,按照《湖南省肠道病毒EV71感染危重病例临床救治方案》以及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进行治疗,给予炎虎、美洛西林、免疫丙球蛋白等抗感染药物,神经节苷脂、胞二磷胆碱、地巴唑等神经代谢药物,维生素B族神经营养药物。试验组患儿在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仍在急性期时采取病床旁康复治疗;对照组患儿在生命体征正常且病情处在恢复期时送到门诊进行康复治疗[4]。对照组患儿采取恢复期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试验组患儿采取早期康复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1 运动治疗 在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在发病急性期进行病床上运动治疗:对于患侧肢体的训练,使患侧肢体的摆放处于功能位,并对患侧肢体关节进行被动弯曲运动,每天训练2次,每次关节活动7~8次;并对瘫痪的肌腱以及肌肉进行按摩,每次按摩时间在20 min;对于下肢瘫痪儿童要着重对跟腱以及脚踝部进行按摩与对踝关节的背伸训练;对患儿定时进行翻身、扶起坐位等活动;并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肌力训练。肌力0~1级训练:一对一行被动训练;肌力2~3级训练:主动、辅助运动加器械运动;肌力3级以上训练:主动运动加阻抗运动以及身体灵敏性和协调性训练[5-6]。

1.2.2 器械治疗 中频电疗法进行治疗:频率保持10~50 Hz,进行功能性电刺激,电极对准肌腹与肌腱的附着点,上下肢保持屈肌,20 min/次,1次/d;超短波治疗方式:将瘫痪肢体并置,微热量或无热量,15 min/次,1次/d;激光治疗方式:每个穴位每次治疗3 min,1次/d。

1.2.3 针灸治疗 按照传统中医针灸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每次留针时间30 min,1次/d,每周治疗6次。

1.2.4 电针治疗 针刺之后取同一块肌肉上的2~4个穴位,接电针治疗议,采用断续波进行治疗,每次治疗时间20 min,1次/d,每周治疗6次。

1.3 观察指标 患儿手足口病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评价标准,疗效显著:手足口病症状完全消失,运动功能评分提高超过Ⅲ级以上;有效:症状明显减轻,运动功能评分提高Ⅰ~Ⅲ级;无效:症状没有减轻甚至加重,运动功能提高不超过Ⅰ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进行各项数据分析,计数参数采用卡方检验,用%表示;计量参数用t检验,以 (±s)表示,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手足口病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手足口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时间比较,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时间比较(±s)单位:d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时间比较(±s)单位:d

组别 例数 症状消失时间 治疗时间试验组 29 9.58±1.36 12.18±2.27对照组 29 13.69±2.16 18.17±3.46

2.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儿在治疗效果方面对比,试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24.14%;试验组1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3.4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早期康复治疗中中频、短波、激光等治疗方式均可以通过改善神经功能,扩张血管以加速机体血液循环,提升患儿机体生物活性以及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加快神经肌肉组织的功能恢复速度[7-8]。针刺疗法可以益气养血,平衡机体阴阳失衡状况,协调机体各项功能,提高肌肉的功能恢复速度。运动疗法可以刺激体表感受器,激发相应的神经反射节,调整大脑皮层平衡,使致病因子导致的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失衡状态得到调整,还可以促使患儿最大程度发挥自身的潜力,在恢复肢体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9-10]。电针治疗产生的电流接近人体生物电流,可以保持肌肉兴奋性,有效防止肌肉萎缩。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之后试验组患儿手足口症状消失时间与治疗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说明早期康复治疗很好的抓住了黄金治疗期,治疗之后患儿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康复治疗在患儿肢体功能恢复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康复治疗效果安全。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治疗对手足口病合并肢体瘫痪儿童的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1]侯华娟,张晓芳.家长集中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5):124-125.

[2]王丽婵,张素芬.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手足口病康复的效 果 分 析 [J].白 求 恩 医 学 杂 志 ,2016,14(2):247-249.

[3]李琰琰.重症小儿手足口病恢复期的康复护理要点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z1):231-232.

[4]董敏,仇爱珍.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病情康复的效果评价[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20):3070-3073.

[5]谢中勇.早期康复治疗对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肢体瘫痪儿童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0):4666.

[6]张玉霞,罗金梅,杜焕章.心理干预对重症手足口患儿康复和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1):102-103.

[7]彭素近,罗雯薇,杨芳.临床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危重型并脑炎患儿康复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2):134-136.

[8]窦守坤.健康教育路径对手足口病幼儿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4):134-136,143.

[9]肖光明,龙春根.喜炎平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的疗效观察[J].江西医药,2013,60(12):1242-1243.

[10]林燕,成丽.手足口病并发周围神经损伤患儿早期康复护理干预[J].华夏医学,2014,27(2):139-140.

郑州市2015年度科技发展计划(20150147);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不同介入时机综合康复治疗对手足口病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201402040)

1005-619X(2017)11-1148-02

10.13517/j.cnki.ccm.2017.11.009

耿香菊

2017-06-26)

猜你喜欢

口病肢体重症
2010—2019年宝鸡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分析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手足口病那些事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警惕手足口病
重症不惑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面试六禁忌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