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浑然天成的微缩信史

2017-10-27陈运

军工文化 2017年7期
关键词:两弹微缩核工业

陈运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由中国政府统一组织编撰、作为《当代中国》系列丛书之一出版的《当代中国的核工业》,首次从正史角度对于这段历史进行了梳理的话,那么,近期出版的《“两弹一艇”那些事》则是从个人角度对于这段历史进行的既具备一定系统性又具有相当亲和性的回顾,因而别具特色和魅力。

《“两弹一艇”那些事》一书搜集了作者历年来发表于不同报刊的回忆文章,涉及核工业早期发展全产业链的方方面面,此次结集出版,俨然自成一体,像是由一幅幅精心描摹的工笔图画联缀而成的巨幅长卷,反映出一段特殊年代的特殊历史、特殊人物、特殊经历,具有极为难能可贵的史料价值。

本书上溯中国核工业的创立,下至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核工业转型时期,既有“两弹一艇”研发历程中早期接受苏联援助的忠实记述,又有国人在外援断绝的条件下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终成大业的感人经历,既有共和国领袖高瞻远瞩、大气磅礴的决策过程,又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求真务实、不惮其详的统领经过,既有对于具体项目研制过程的深入描述,也有对于核工业建设经验和精神的总结和提炼;从中既可以看到核工业早期建设者们苦干加巧干的精彩范例,又可以见识核工业早期领导者们决胜千里的指挥艺术,还可以领略核工业早期科研大家们以身许国的高尚情怀。全书娓娓道来,浑然天成,堪称中国核工业早期建设发展的一部微缩信史。

与时下社会上流行的不少讲史类著作的“戏说”风格不同,《“两弹一艇”那些事》一书秉承了严谨的治学态度、保持了平易质朴的文风,一切从求真出发,一切以事实说话。书中涉及的人与事无不有出处,无不经过严谨考证,这也使其足以成为后人了解历史真相的权威之作。

由于本书作者李鹰翔先生曾经长期供职于核工业一线,既是那段激情燃烧岁月中不少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又曾主编过《当代中国的核工业》,因此在史料的把握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另一方面,作者多年来始终有心于积累关于核工业发展建设历程的资料,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在离休后,依然不顾年届高龄,多方奔走,为撰写更加丰富全面的史著而搜集更多更完整的资料,也因此使得《“两弹一艇”那些事》一书折射出的核工业“四个一切”精神的光谱更加鲜丽。

捧读《“两弹一艇”那些事》一书,令人对于那段虽然尘封已久却持续影响着当下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尽管今日的中国核工业历经多年结构调整、改革发展,无论是体制、经营方式还是发展领域,都与以往大不相同,但依然可以从当年艰苦卓绝的创业经历中汲取相当多的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从高屋建瓴的战略决策,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指导思想,从多方协同的统筹规划,到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核工业创业者留下了多少有形无形的财富和光荣传统,为后来者仰慕、学习和继承发扬。

中国人历来有着以史资治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在近年来的多次外访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身体力行,通过从历史角度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阐释着“中国梦”的内涵,传播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著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凝聚了世界的共识。而对于历经演变但依然承担着强军兴核使命,继往开来面临着“走出去”历史机遇的中国核工业来说,重温“两弹一艇”那些事,不啻为从一段灿烂的历史中提炼发展要义和精华,将为再塑新时期的辉煌提供不竭核动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两弹微缩核工业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
中核集团发布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强核报国 创新奉献
蝉来了
微缩模型展 栩栩如生夺人眼球
稼先的故事
笔尖上跑火车
酷世界
陈士榘:抓获第一名日军战俘的新中国“两弹”基地功臣
贺核工业60周年
朱光亚:“两弹”元勋、战略高科技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