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

2017-10-27加五

科学家 2017年19期
关键词:万维网蒂姆

加五

他是“互联网之父”,他是“千年技术奖”首位获奖者,他是被全球人赞扬的英国科学家,他,是蒂姆·伯纳斯·李。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舞台上的他独自一人坐在电脑前,接受来自全世界人民感谢的掌声,这位彻底改变人类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发明者,用一句“This is for everyone”完美诠释了他将万维网无私贡献给世界人民的初衷——他的发明,是献给生活在地球上每一个人的。同时,他也用自己的发明,将这个世界彻底连为

一体。

有人說,蒂姆是一个极具浪漫主义情怀的科学家。在这个所有人都狂热追求金钱的时代,作为一个轻易就可以用自己的发明获得财富的发明者,他却“头脑发热”,放弃了这个暴富的绝好机会,将万维网无偿向全世界开放。据说,如果他当时肯为万维网申请专利,他就可以有机会与比尔·盖茨在财富上一决

雌雄。

只是,感谢他“浪漫的情怀”和“冲动的头脑”,感谢他这个“想当然”的决定。他的“奉献”比他的发明本身更让人感动,因为这个举动不仅为互联网的全球化普及翻开了里程碑式的篇章,更让全世界人民免费享受到了这项伟大发明为生活带来的美妙乐趣。正如Lotus公司主席兼CEO,Jeff Papows对的他评价:“他用自身的智慧和像父母一样的无私为这个产业创造出了一个神话,他告诉人们网络是多么的美好、多么富有吸引力。”我想,用“伟大”来形容这位现今已58岁的可爱发明者,似乎一点也不为过。

出身“名门”·年少“轻狂”

和其他的成功人士不同,蒂姆没有十分传奇的经历,没有特别曲折的人生,也没有令人惊讶的轶事。似乎一个如此伟大的科学家的诞生只是上帝安排的、理所应当发生的情节,一切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如果说这一切真的都是命运的注定,那么,感谢上帝。

1955年,蒂姆出生于伦敦西南部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母都是数学家,同时也是英国计算机界的名人,曾参与了英国第一台商用计算机“费兰蒂·马克I”的设计制造。或许是在这样的家庭中耳濡目染,也或许是受遗传基因等因素的影响,蒂姆从小就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幼年的蒂姆最爱做的事就是用纸板箱子摆出计算机的样子,或者在厨房桌子上和父母做数学

游戏。

蒂姆的父母十分注重对其想象思维的培养,教育他凡事都可打破条条框框,不必拘泥于固有模式,这对他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他曾在自己房间里发现一本落满灰尘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百科全书——《探询一切事物》,据说,这本书是他发明万维网的最初灵感

来源。

优秀的遗传基因、良好的家庭教育、开放的成长环境、活跃的头脑思维……一切所需条件都已经具备,对蒂姆来说,似乎成功只是个时间

问题。

1972年,蒂姆进入顶尖学府——牛津大学攻读物理专业。蒂姆说,之所以选择物理专业,是因为他觉得物理学不仅很有意思,而且是数学和电子学之间的一种“恰如其分的折中”。事实也证明,蒂姆的这个选择为他后来发明万维网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

在大学,活跃的蒂姆自然不会安分地专心读书。当时,学校规定本科生只能在学习时间使用计算机。为了一项慈善活动,蒂姆不顾学校规定,利用“黑客技术”侵入了其他电脑系统,蒂姆因此受到的惩罚是——被禁止使用大学电脑。

当然,这种惩罚对蒂姆来说完全无足轻重,反而还成为了激发他的动力。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样也不错,这激发了我制造自己的计算机的欲望。”不久之后,他就用从旧货商店花7美元买回的电视机,与M6800处理器、烙铁、电路板组装出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

1976年,蒂姆以物理系一级荣誉学位的成绩从牛津大学毕业。至此,他人生的辉煌篇章才正式揭开序幕,一颗即将闪耀世界的新星,正在为自己的一鸣惊人储蓄能量。

执着探索·崭露头角

毕业后,蒂姆先后进入了Plessey通讯公司和D.G. Nash技术公司从事集成电路和系统设计研究,虽然他出众的才华逐渐显露了出来,但这里并不是成功的沃土,因为没有足够的推动力,也没有合适的契机。而成功的机会,在1980年悄然到来。

1980年,蒂姆临时受聘于日内瓦的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European Organis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CERN),从事为期半年的软件工程师工作。尽管研究所不是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的专门公司,但这里的工作环境却为蒂姆的发明提供了灵感和动力。正如蒂姆自己在演讲中所说,他在研究所的工作是一个“充满挫败感”的过程,而这种“挫败感”却正显示出这个项目的潜力所在。

当时,尽管互联网已经问世11年,但却不普及,仍为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以及少数计算机专家所独有。整个互联网也与其今天的面目迥然不同,既没有浏览器和统一资源定位器,也没有互联网网址。互不兼容的网络、磁盘格式和字符编码方案,使试图在系统之间传送信息的任何努力都付之东流。软件工程师如果想整合有用资源,就不得不连接到新的机器、学会使用某种新程序、通过一种新的数据格式获取其想要的数据,这给蒂姆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思维活跃、追求突破的蒂姆自然不会甘于忍受现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利用自己在牛津大学时就已产生的灵感和设想,为他的资料存储设计了一个使用随机联想作为信息存储方式的软件,取名为“询问(Enquire)”。蒂姆用这个软件将研究员们的数据库同他的电脑联接起来,他们通过自己文件上的一个词或数字,便可以查找到储存在蒂姆电脑中的其它相关文件。虽然这个程序从未公布,但它却为以后万维网的发展形成了概念

基础。

在CERN的临时工作结束后,蒂姆进入John Poole's影像电脑系统有限公司工作,主要职责是技术上的设计。工作包括实控软件、制图、交流软件以及通用宏语言。这些工作也为他日后万维网的发明奠定了基础。endprint

发明突破·声名大噪

机会总是看似巧合般恰到好处地降临到有准备的人身边,而属于你的地方,无论辗转多久,你也终究会再次回来。在离开CERN三年后,1984年,蒂姆重返故地,这次,他是以正式成员的身份加入。在这个“世界精英云集、令人惊叹不已的宏大实验室”里,他完成了自己的伟大发明。

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在蒂姆的心中,属于他的舞台是没有边界的。同样,由他设计的互联网,也是没有边际的。在他的构想中,互联网应该把众多的计算机资料库都联接起来,成为一个可供所有人共同使用的网络。正如他所说:“从软件、通讯录、到有组织的闲聊,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无所不包……如果我能够编出这样一个程序,用我的计算机开辟一个空間,并让所有东西相互联接,那么一个全球性的信息空间就将形成。”

1989年3 月,蒂姆向CERN递交了一份立项建议书,建议采用超文本技术(Hypertext)把CERN内部的各个实验室连接起来,在系统建成后,将可能扩展到全世界。这个建议在CERN引起轩然大波,但最终的实施却受到了阻力。

在当时现存的技术条件下,让人们凭空想象出一个虚拟的、无边际的网络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CERN终究只是核物理实验室而非计算机网络研究中心,虽然也有人支持,但最终提案还是没有被通过。蒂姆并没有灰心,他重新修改了建议书,加入了对超文本开发步骤与应用前景的阐述,用词恳切,并再一次呈递上去,这回终于得到了上司的批准。于是蒂姆得到了一笔经费,购买了一台NEXT计算机,与罗伯特·卡里奥共同开发试验系统。

蒂姆花了几个月的空闲时间在NEXT上实践构想,NEXTSTEP软件开发系统的良好质量为蒂姆的设想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实践空间。经过不断的摸索和修改,蒂姆终于在1990年成功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Web服务器和第一个Web客户机。虽然这个Web服务器简陋得只能说是CERN的电话号码簿,它只是允许用户进入主机以查询每个研究人员的电话号码,但它实实在在是一个所见即所得的超文本浏览/编辑器,蒂姆为他的发明正式定名为World Wide Web,即我们熟悉的WWW。

1991年8月6日,世界上第一个WWW网站www.info.cern.ch正式成立。1993年4月30日,CERN宣布开放万维网给所有人使用。

万维网一面世,便立即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网站和服务器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到1993年底,已知服务器数量就超过500多台。蒂姆不断根据网际网络用户的反馈修改程序设计,提出了URL的规范,重新定义了HTTP和HTML,并使网际网络技术得到了更大范围的推广。

2013年4月30日,在万维网面向公众开放20周年之际,CERN启动了“重现全球第一个网站”的项目,并保存托管该网站的原始硬件,以便让后人了解互联网的由来,并从中

学习。

蒂姆的这一发明,彻底改变了全球信息化的传统模式,打破了信息存取的壁垒,带来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全新时代,同时,也使互联网由少数精英使用的信息传输渠道,变成了供全世界人使用的“知识百科全书”。正如《时代周刊》所说:很难用语言来形容他的发明在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中有多大的意义,这就像古印刷术一样,谁又能说得清楚它为全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淡泊奉献·无私崇高

引用人们赞扬蒂姆时曾说过的一句话:“与其他所有推动人类进程的发明不同,这是一件纯粹个人的劳动成果,万维网只属于蒂姆·伯纳斯·李一个人。”而这个心怀浪漫、献身科学的英国学者,却将只属于他一个人的发明,无偿献给了

世界。

早在1992年,也就是著名的网景公司的马克·安德森发明的浏览器尚未问市之前,蒂姆和他的研究伙伴曾向欧洲权威的律师咨询,考虑开放“网软”公司(Websoft),销售网络浏览器软件,但他最后放弃了这个决定,因为蒂姆当时预见到一旦他的浏览/编辑器问世,势必引起网络软件大战,使国际互联网陷入割据分裂。为了他所钟爱的WWW事业,他决定在WWW的百家争鸣中扮演一个技术直辖市的角色,而不是角逐财富的商人。如果蒂姆当初为谋取个人利益,将自己的 WWW设想乃至后来的万维网申请知识产权和专利,如今的互联网世界将不可想象。蒂姆自己假想说:“那样的话,世界上至少会有16 种不同的Web。”

90年代以来,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正如蒂姆所预见的那样,网景与微软的浏览器之争,被称为万维网第一商战,快速膨胀的网络已有瘫痪之虞。为此,在1994年,蒂姆创建了非赢利性的万维网联盟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邀集Microsoft、 Netscape、 Sun、Apple、IBM 等共155家互联网上的著名公司,致力达到WWW技术标准化的协议,并进一步推动Web技术的发展。蒂姆坚持,W3C最基本的任务是让互联网保有最起码的秩序。他反复重申,建构Web技术的初衷是籍由WWW作为创意和效率的工具,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共事与资讯交流环境,但当前WWW以“缓慢的深层爆炸”般的发展速度进军商业领域,有可能局限人际关系沟通,这一后果是作为创始者始料未及和十分遗

憾的。

从最初发明WWW至今,蒂姆对万维网技术的更新和改良从未间断,他希望能够让网络更好地服务大众、改善人们的生活。蒂姆目前的研究课题是创造一个能够理解人类复杂的语言、做出合乎逻辑的推断并且自己会推理的网络。这就是他倡导的语义网: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个里程碑。蒂姆预测,人们对Facebook等社交网站的“痴迷”终将被“无所不连”的网络所取代,也就是语义网——它将在更加微小的信息之间建立直接的连接,例如一条街道的地址与一份地图等等,它将呈现给人们的是一个所有数据“无缝”式连接的网络。

尽管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蒂姆还是坚持着清贫的科研工作。人们说他是一位僧侣式学者,他用自己的发明创造了大批百万富翁,自己却没有得到一分一文。他拒绝了送到他面前的任何一次暴富机会,只要听到有人说他应该从互联网上发财,他就恼怒地说:“如果成功和幸福的标准只以钱财来衡量,那就有问题了”,他认为,“名声让人无法过像样的生活”。

荣誉·生活及其他

虽然并不追逐名誉和金钱,但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蒂姆,恐怕很难让人不“关注”他。1999年,《时代》周刊杂志将他列入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0名英国人之一。2002年他与劳伦斯·罗伯茨、鲍伯·卡恩和文顿·瑟夫分享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2004年,蒂姆以其“改变人类文明进步”的创新发明,无可争议地被授予第一届“千年技术奖”,同时获得高达100万欧元的奖金。至于这些钱怎么用,当年获奖后的蒂姆给出了一个朴实的答案:“尽管我们还没有认真考虑过如何使用,不过我想我们绝不会将其拿来挥霍。我们会用它去做一些老套、乏味的事,比如孩子的教育等。另外,我们需要一个新厨房也已经很长时

间了。”

对于己经取得的成就,蒂姆看得很淡,他认为自己只不过是“碰巧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技术综合”。在他看来,WWW开启了信息时代新纪元,不过是“偶然的因缘”、“水到渠成而已”。他不后悔没有自组网络软件公司,这对他来说,只是“取与舍”,并非“得与失”。他始终坚持普通人优先受益的理想主义情怀。他说,他的愿望是让互联网保持开放和自由,让所有使用者都能免费上网。

有人用“傻的可爱”来形容蒂姆,他在2009年承认,互联网址中http:后面的两条斜线// 其实并无必要,由此带来的不便,他向公众表示致歉。“呵,人们现在叫它们‘反斜线反斜线,还不得不老用那根手指输入它们。如果这么多年来人们不用写或敲入那两条斜线的话,该可以省下多少的纸和树啊。”

就是这样一个羞怯、谦虚、敏锐、幽默的“书生”,用他口中所说的“不是发明,只是一个更好方法”的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他用无私和智慧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不在于聪明的头脑,而在于博爱的胸怀。如今,蒂姆继续在追寻“浪漫”梦想的道路上努力前行。曾经的万维网是蒂姆渴望实现的一个梦,而现在,在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之后,它变成了可以激励梦想者的启示。正如蒂姆所说的那样:你能够拥有梦想,而且,梦想能够实现。Because, this is for everyone.endprint

猜你喜欢

万维网蒂姆
基于万维网大数据的农药场地土壤污染快速预测方法研究*
共享比独占更重要
5 Fast Facts About the World Wide Web on Its 30th Birthday万维网30年:小知识一览
万维网30岁,创始人发公开信表达“不满意”
占卜不靠谱——蒂姆丢了一只鸡
海盗猴子
圣犬
一个神奇的签名
外星人蒂姆
抓住自己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