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做小龙虾5招就赚3000万元

2017-10-27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肚皮钳子小龙

1.免费试吃打开北京大市场

因为喜欢李小龙,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刘小龙。自从叫了刘小龙,他还真就靠小龙虾发了家。从农村老家走出的他,竟然真的从初到南京的一条虫变成了南京餐饮行业里的一条龙。

这一天,在刘小龙的店里,300多斤小龙虾,6种口味,一盘一盘往外端,摆成了一个直径1.8米的圆盘。

想吃龙虾,先要比赛,而比赛的内容是刘小龙精心设计的:壳剥得要特别完整。这是一场让参赛者有些难受的比赛,剥完的龙虾肉得忍着别往嘴里放,比赛不比谁吃的快,而是要比谁剥的又快又好。为了能把肉子剥的更完整,有的选手甚至手都抖了起来。

最终,一位大哥在3分钟之内剥了两只小龙虾,因为剥的又快又好,他获得了刘小龙店里800元的代金券,其他参与者也有200元的代金券。

而今天的重头戏还在后面,现场300多斤小龙虾,每只都是个头在一两二以上的精品龙虾,每斤进价58元,成本就接近两万元的小龙虾刘小龙邀请市民全部免费品尝,吃完为止。

一小时之内,白送近两万块钱的小龙虾,刘小龙为什么这么做呢?

刘小龙说,让北京人民享受一下南方人吃小龙虾的吃法,这么多的品种,好多人爱吃小龙虾,但是不会剥小龙虾,所以我举办了这场剥小龙虾比赛,教大家怎么去剥龙虾,剥得也好,吃得也好。

2.用最好吃的湖虾征服吃客

刘小龙,出生在江苏省洪泽区的农村,20年时间,这个农村小伙不仅自己在南京站住了脚,还把村里上百号人都带到了南京。很多人都参不透刘小龙的高明之处,他没有背景、不爱说话、又特别不喜欢交际,但就是这么一个外地来的农村小伙,不仅成为了南京餐饮行业里的人物,就凭着他老家的小龙虾,一年就能有近3000万元的销售额。

17岁那年刘小龙进城了,刘小龙说,那个年代,敢出来的,都是胆大的。然而胆大的刘小龙,进来南京的第一天就懵了,这南京怎么这么大啊!偌大的城市面前,刘小龙渺小得像一条虫,倍感无助时,他想起了自己的偶像李小龙:一身正气的精神,虽然你看他瘦,想帮助别人的时候,能有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如今,年近50岁,穿着皮鞋,刘小龙还能爬上这棵树,他说,这全靠他从小就喜欢功夫明星李小龙,练就的功底。

因为喜欢李小龙,为了给自己打气,刘小龙到南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改名。

在南京,刘小龙先是开起了出租车,他有着村里人的淳朴、热情,他帮老大爷赶过火车、挽救过跳桥女青年,他连年被公司选为先进,还被评选为南京市十佳出租车驾驶员。

1997年,他用开出租挣到的第一桶金,在老家洪泽区开了一家土菜馆,正是这次经历,让刘小龙捕捉到了一个从此改变命运的商机。

刘小龙的老家洪泽区位于洪泽湖畔,湖中产小龙虾,当地人向来都有吃小龙虾的习惯。

因为是产地,所以早在20年前,当地人吃小龙虾就已经是一件很寻常的事了,但是那个时候,还没人把小龙虾当好的,当地甚至有“穷人吃虾”的说法。当年,恐怕谁都没有预见,这个没人注意的小龙虾会在接下来的20年间身价倍增,很多人的命运甚至因虾而变。而这其中,就包括刘小龙。

2001年,正在老家开土菜馆的刘小龙发现,他店里并没有作为主打菜的小龙虾却风头强劲。好多南京人,一车一车,拖家带口去吃小龙虾,完了以后又回南京了。“不行,我要到南京去开,我说小龙虾在南京肯定会火。”他暗下决心。

2001年,刘小龙借了20万元,他把老家的饭店连厨师带服务员整个搬到了南京。第三年,他的销售额突然一下猛增到了170多万元。

一个从农村老家出来,在南京举目无亲的农村小伙,靠着什么一炮而红呢?刘小龙说,这全靠他找到的一种虾。在这个市场上,看着都差不多的小龙虾,其实大有玄机。初来乍到的外行人,根本摸不清这里的水深。不懂行的都爱选大钳子黑肚皮的小龙虾。因为个大好看。刘小龙挑的虾是白肚皮、小钳子。正是靠着这种虾,让他在南京一炮而红。刘小龙找到的虾,到底有什么高明之处呢?

摆在面前的两盘清水煮小龙虾,个头一样,做法相同,通常在饭店里的售价也一样,却有着外行人看不出的玄机。黑肚皮的虾剥开后腮也是黑的,那么黑肚皮和白肚皮吃着会有什么不同呢?白肚皮的虾好吃,黑肚皮的有一种土腥味,甚至有时候还有点臭味。

刘小龙说,白肚皮的虾是“湖虾”,通常是生长在大湖之中,水质优良,所以肚皮是天然的白色。而黑肚皮的是“沟虾”,肚皮黑说明生长的环境差。

而虾的爪大爪小,更是一个只有内行人才知道的诀窍。钳子大的虾,肚子上有两对小脚,而钳子小的虾肚子上却没有。而这种肚子上有小脚,钳子大的虾就是公虾,而没有小脚,钳子也小的是母虾,黄比公小龙虾黄多,要是紧俏的时候,是对半的价格。

“会吃的人吃母虾,不会吃的吃公虾”,刘小龙只用湖虾,只选母虾,因为刘小龙知道,他一个外地人在南京,没有个依靠,想立足,唯一能靠的就是产品的品质。

然而,这还只是刘小龙在南京站住脚的第一步。2009年,凭借在南京街头的一个发现,刘小龙在南京当地迅速扩张,一年之内新开三家分店,生意最火时一家店一天就能收入15万元。刘小龙又发现了什么财富之道呢?

3.单店单品铸就大品牌

到2009年,刘小龙感觉到,南京当地的饭店越来越多,人们对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能在遍地的饭店中,让人记住自己呢。刘小龙想起了在南京街头看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个龙虾馆一个凉菜都没有,我就觉得怎么小龙虾还能这么做?但是生意照样很火爆,照样还排队。

只做一道小龙虾的龙虾馆,让刘小龙恍然大悟,2009年,他将菜单上小龙虾菜品的比例提高到70%,在同行中率先确立了靠小龙虾一只单品打天下的经营思路。单品店便于复制,2009年,劉小龙一年就新开了3家分店。

他带动了一个行业,就是做单一品牌的业态。能把小龙虾做成一个品牌出来。endprint

到2014年,刘小龙的龙虾店已成了南京当地的知名品牌,然而14年间,当年没人注意的小龙虾也已经摇身一变,大到高档酒店,小到路边小馆,小龙虾已经成了南京的一个新标签。

然而就在小龙虾餐饮火爆的背后,却有一个困扰整个行业的难题:一般是3月份吃到10月份。到冬天就关门了,有的小龙虾店就不做了。到了冬天时候你不开了,明年很有可能客人就不来了,流失了,那怎么办呢,这一直是每个小龙虾店老板的头疼的问题。

夏天火爆,冬天死掉,说的就是小龙虾馆特有的现象,这是由于冬天小龙虾产量低了,进价也高,很多小龙虾馆不挣钱干脆就关了。已经在南京做的风生水起的刘小龙,也躲不过这个难题,来南京后,他先后开了10多家分店,但全部都是只开一个夏天。

4.根据顾客口味开发椒麻鱼,解决淡季关店的难题

然而就在2014年冬天,刘小龙不关门了,而且将这一年的销售额提高了30%,他更是同时经营起了3家全年营业的龙虾店。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一盆鱼。

刘小龙发现,他小龙虾馆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一些有经济能力、对口味有一定要求的青年人,食材新鲜、口味过瘾是他们对菜品的要求。新鲜的鱼切薄片,加入四川麻椒,吃起来鲜美又麻辣过瘾。针对目标消费人群开发的椒麻鱼,不仅可以降低冬天小龙虾的点菜量,也弥补了小龙虾利润低的问题。

刘小龙当年到南京只是想着能养活自己,而现在,他不仅养了自己一大家子几十号人,甚至有人说,他养了一个村。10多年间,刘小龙先后把自己村里上百号人都带到了南京,连村书记的弟弟都在他那打工。在刘小龙的老家,刘小龙可谓是今非昔比了。十多年的打拼,刘小龙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很多人的命运也因他而改变。

然而就在2015年底,一个朋友的一席话给刘小龙泼了一盆冷水:你牛什么,你到北京看看去。

听了朋友的话,刘小龙买了张火车票就直奔北京。下午3点,刘小龙到了北京的簋街,这一看,真把他給看懵了:下午3点多钟还在排队,就是在吃小龙虾。簋街之行,就像一盆冰水从头到脚给刘小龙砸了一激灵。

刘小龙说:“迟早有一天,我要回到簋街开个小龙虾馆。”

5.靠实力快速扩张

2016年,刘小龙收到消息,簋街上有一家商铺几小时前刚刚挂牌出租,从听着信儿到签合同他只用了3时间。

当南京的很多同行还搞不清楚北京人到底吃不吃小龙虾的时候,刘小龙已经在北京吃小龙虾最火的簋街上砸下400万元。

当年的北京之行虽然看傻了眼,却也让他看出了北京小龙虾的商机。刘小龙发现,虽同为小龙虾,但北京跟南京的做法却是两码事。北京的小龙虾叫“麻小”,口味以麻辣为主,顾客吃的就是一个辣得过瘾。而南京的小龙虾更注重吃虾的那口鲜味,随便哪家的菜单上小龙虾的口味就有10多种。

刘小龙最先就推出了一款大菜——冰镇龙虾。它讲究腾云驾雾的感觉。聚会的时候,上这个菜会特别有气氛。为了在簋街上有个华丽亮相,刘小龙一到簋街就举办了各种突出南京小龙虾特色的推广活动,甩出南京牌。

目前,刘小龙带着老家人已在北京开了两家店,2016年的销售额达到3000多万元。endprint

猜你喜欢

肚皮钳子小龙
咕咕叫的肚皮
人的肚脐眼儿有什么作用
小螃蟹找钳子
可怕的绿怪蛙
让“数”“形”结合更畅通
出现得比人类还早的龙虾化石
人虾大战
盆盆龙
准妈妈的肚皮秀
小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