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读万历十五年

2017-10-25张元昕

未来英才 2017年19期
关键词:黄仁宇

张元昕

摘要:关于历史著作众多,但是在中国历史上,运用大历史观叙述历史的这本书当属第一,黄仁宇先生另辟蹊径,没有按照传统的历史著作的写法,而是对历史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叙述,以精简、一针见血的语言指出事情的真相,加深对历史时代的解读,改变了我们的历史枯燥的印象,意识到历史的有趣与复杂。

关键词:黄仁宇;万历皇帝;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给人的印象深刻,让人对明朝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笔者接触这本书是在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中,这本书在剧中多次出现,对剧中人物的命运也有相关联之处。通过对这本书的反复品读,对明朝时代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而且黄仁宇先生现代化的语言也对内容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不像很多书中运用文言文而让文字变得晦涩难懂。笔者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及重要人物作简单的分析。

一、万历皇帝

1、万历皇帝的个人冲突。笔者认为万历皇帝这个人是聪明而又无能的。从聪明上来说,其在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而且学习的成绩还不错,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坐上皇帝的宝座,并一坐就是48年,而且在万历十五年之前的十五年政治生涯中,一直兢兢业业,对国家的前途充满斗志,可见其头脑聪颖。而在万历十五年及之后,他充分认识到朝廷的问题不在官员、不在皇帝,而在于这个时代的体制,体制不改变,问题就不能解决,而其想到了更妙的方法,采取无为而制。从万历皇帝无能上来说,主要在于在他23岁之前,对政事没有自己的想法,对事物的处理需要他的首辅及负责教导他的几位学术来处理,万历皇帝所做的工作只是根据他们的处理方法进行朱批。其次是在他的首辅张居正被清算之时,这个时候万历皇帝已经意识到必须真实的将权利掌握在手中,因此对大臣的信任已经归于零,而且对国家的事业已经不再抱有积极的心态。再有就是其与大臣关于在立太子的争执处理方式上,虽然道德上没有占据优势,但是先祖中有案例可以为他所用,并且在法律上也有所依据,再不济也可以用此事为家事,大臣不能干预等方式来解决,但是却选择了用拖的方式来处理,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

2、万历皇帝的一生。万历皇帝的一生总结来说是悲哀的。其从小开始一直到他死去,他的个人个性一直被压抑抑制,从未被释放出来。在小的时候就接受教育,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登上皇位之后更是受到限制,被各种礼仪道德所束缚,比如说早朝,无论是炎热的夏日,还是冰冷的冬季,都不能有一日的放松,这项活动无论是对达成还是对皇帝来说,都感到痛不欲生,但是因为礼仪道德的因素,不能有一日松懈,再比如每月三次的经涎,因为各种道德的约束一致万历皇帝要通过装病的方式来逃避,由此可见,万历皇帝一生被各种礼仪所限制。其次是万历皇帝与大臣的斗争更是悲哀,各大臣因为想要流芳百世等问题对皇帝的一些细枝末节不惜以牺牲的代价来惹怒皇帝,然而万历皇帝对此却没有办法,因为大臣的这种行为也都是有程序的,处理了几个人,后面有更多的人进行反击,最后也是需要妥协而且还落下不好的名声。而当皇帝用无为而制的方式报复大臣的时候,结果更是悲哀,这个王朝好像是一段写好的程序代码,按照程序执行到底,皇帝只是一种体制存在的象征,也就是书中所讲的活着的祖宗,整个王朝没有因为皇帝的罢工而出现问题,生活照样进行,一切照常运转。最后是皇帝最终即使在临死前也没有实现立他心爱的郑贵妃的儿子为皇帝,死后也没能与心爱的女人葬在一个墓室之中。终其一生,万历想做的事情几乎没有一个可以按照他的愿望实现。

二、张居正

张居正生前可以说是春风得意,活的最是快意不过,身为皇帝的老师,又深得皇帝的信任,但是在性格上自负自大,任意妄为,终究是使他落得死后身败名裂。其在职期间利用深受皇帝信任,而利用权利之便行事,将朝中对他有意见的人通过远调、革职等方式进行处理,将自己身边的人提拔,引得朝中很多官员的不满。而且张居正此人说做不一,比如说提倡全民节俭形式,但是自身却铺张浪费,嘴上都是对四书中的内容严格执行,但是在其父去世丁忧都没有做到,这在他死后造成朝中官员的对他的清算,并且一些被他处理过的官员更是通过一些莫须有的事情以求皇帝的处理,最终被抄家,两个儿子也被充军。究其根本他这一结果也是这个时代的体制所造成的,在张居正执政生涯的最后几年的时候,他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然而为时已晚。

三、申时行

申时行的最终结果是退官隐居,然而,即使已经远离朝廷,在恬淡的民间生活中也是心中有万千沟壑,难以言说。这一情形还要从源头说起,在张居正死后,其成为了皇帝心中的第一人,而且申时行这个人能够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从表象看到本质,意识到这个时代的问题根源在于体制,意识到大臣有阴和阳的两面性,而皇帝也有,但是大臣并没有意识到皇帝也是一个人,也有其个性,所以皇帝与大臣之间的矛盾,社会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而且在加上张居正的悲剧让他在行为处事上小心翼翼,在各个矛盾阶级之间充当调和者,很多官员对他的行为所不耻,认为是两面讨好的小人,申时行对此也不在意,然而即使如此這种方式起到的作用也微乎其微,甚至更加剧了君臣间的矛盾。而且皇帝在清算张居正事件之后,斗志的消失更是使申时行感到前途渺茫,难以在政治上帮助皇帝更好的治理国家,这让他感到失望,最终退隐官场,远离矛盾的中心。

四、海瑞

海瑞在万历十五年去世,在官场上也没有实现自己心中所愿。海瑞的为人被人敬佩,但是也有因此不被世人认同,海瑞做官经历坎坷,究其原因,在于其性格过于刚,刚过易折,在朝中受敬佩的同时也得罪众多官僚,其对地方管辖过于严苛,并想改变王朝的财政制度,但是悲哀的是,他没有意识到问题存在的真正原因在于制度,只是想通过一己之力而改变问题,从而不可能获得支持。也因为此被弹劾,但是因为道德束缚,海瑞一生遵循四书中的原则,政府不能将其罢免,最终其死后,朝中不少官员松了一口气,可见悲哀。

五、戚继光

戚继光成就了戚家军,也成就了自己。但是其兴衰都与张居正脱不了干系,因为张居正的赏识,其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并在朝中取得一定的位置,但是也因为与张居正的关系,在清算张居正的时候受到牵连而被革职,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非常凄惨,最终在万历十五年去世。

六、结论

从书中的人物来看,不论是身份高贵卑贱,最终都没有获得圆满的结局,不禁对这个社会的制度感到愤慨,感到悲哀,笔者对这些人物的生平做了自己的理解,从中更是感觉到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魅力,感到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M].九州出版社,2015.1

[2] 蔡伊思锐.读史论今,以史明心,借史育人——读《万历十五年》有感[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5):222.

[3] 李宝祥. 黄仁宇史学方法探要[J].学术探索,2009,(06):99-103.

猜你喜欢

黄仁宇
长篇经典名著的历史与人物教学
黄仁宇的数目字管理错了吗
世界史视角下的“小人物”与“大历史”
动荡生活中的坚守
大历史视野下的万历时代——评《万历十五年》
大历史视野下的万历时代
“旁门左道”黄仁宇
对蒋介石的另一种阐释——评《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黄仁宇明史研究的学术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