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技校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2017-10-25林勤

职业·下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技校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林勤

摘要:工匠精神是当代职业教育过程中一种值得弘扬与培养的价值观,而技校语文课担负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重任。本文针对如何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进行思考,尝试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养模式,契合技工教育的发展新理念,促进工匠精神的有效传承。

关键词:技校 语文教学 工匠精神 人才培养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可见,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关键时期,新时代的高技能人才急需培养工匠精神。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课,面对以技能就业与技能成才为目标的技工教育,应依据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属性与特质,强调“技艺道”一体化中工匠精神的培养,探索出技校语文教学教改的新途径。

一、解码工匠精神,确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工匠精神”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工匠即手艺工人,精神即人的意识、思维、行为和一般心理状态,两者结合起来,则指手艺工人具有的意识、思维、行为和一般心理状态。可见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是手艺工人成长为工匠的关键。技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不仅着重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也强调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近年来“广州模式”深入发展,它强调“技艺道”一体的成才模式是技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高技能技术,还要能对技术进行艺术化创造,不断地提升职业精神境界。技能的艺术化创造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才能成就一件件“工艺品”,没有匠心的技能人才就如机器一样容易被更新换代。同样,技校语文课中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强调工匠精神的培养,即从一心一技的职业态度、一丝不苟的职业操守、精益求精的职业技术和独树一帜的职业意识四个方面来培养。强调每个单元模块每节课中的教学目标都应从知识技能与匠心态度两大方面去设定,如口语体单元的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上是要使学生了解认知各种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概念不同特点,技能目标上通过学生的实践训练学会运用介绍、即席发言、叙述、演讲、应聘交谈等不同语言表达方式,在面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时能自由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能够胜任未来的职场。匠心态度则是通过口语实训演练引导学生不忘初心,凡事认真负责任,遇事不烦躁,积极应对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悲与喜、哀与乐,思想上高度重视,行为上精益求精,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具有奇思妙想的“能工巧匠”型的高技能人才。

二、培养工匠精神,打造匠心品质的培养机制

1.教学理念上注重创设匠心精神的文化环境

培养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必须经过一定的精神熏陶与品质内化而成,也就是需要精神环境的营造。精神环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灌输语文课终身学习的理念,语文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门学科,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形成的基础,是高尚道德品质、良好职业行为养成的关键,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着眼于这个基础点,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将来无论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都应有“技海无涯、匠心筑梦”的信仰。二是灌输传统文化理念,中国传统文化是国人智慧和匠心的结晶,在课堂环境中应重视以技能为主体的课堂文化建设,如以树立鲁班塑像为代表的文化环境、以张贴优秀学生与技能标语为代表的实训文化、以专业竞技为代表的竞赛文化等,在强调匠心文化的环境中开展語文课堂的学习,对推动匠心精神内化为学生品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三是灌注和谐融洽的师生氛围,自古以来师徒制是技能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理应成为匠心精神的现实载体,以现身说法、亲身示范向学生展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形象,多激励学生专注技能的学习实训,一心一意学好技能技术,使匠心精神由抽象转变为现实,实现匠心精神的“心传”过程。

2.教学模式上注重体现匠心品质的学习机制

“中国智造”秉承的是对产品数十年如一日的“匠心制造,品质如一”的极致化追求,在技校语文教学中也应秉承“匠心品质”的精神内核,注重以“匠心品质”的培养为核心,引导学生在掌握工匠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获得尊重,从而把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养成匠心品质。

第一,采用“读”具匠心的学习策略,提升学生热衷读书的工匠品性。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上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改变课堂上“满堂灌”的方式。教师少讲内容,以“读”悟匠心的学习策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读出一心一技的职业态度,读出语文趣味性的极致化。教师注意启发提示引导阅读,给学生阅读的思路与方向,读出理解,读出感悟,读出品味,读出境界。例如,古典文学作品《论语》《诗经》《唐诗宋词》等可以让学生体味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快感;各种应用文作品可以通过自学阅读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文种的写作格式;口语体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实训中体会出“熟能生巧,业精于勤”等“读”具匠心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开拓学生无限的生长力,热衷于孜孜不倦的读书,达到“熟读成诵,不求甚解”的教学效果。

第二,采取小组竞赛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形成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小组竞赛的形式能有效激励学生技能学习的热情,也是检验技能质量的有效平台。平时上课注意按小组主题内容分好任务书,每个主题要结合技能竞赛的内容进行合理设置,使技能竞赛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以实现工匠精神培养的日常化。如广州市属技工院校文化基础研究会每学年都会进行两次学生的技能竞赛项目,有即席演讲、国学朗诵、写作比赛、小小说比赛、辩论赛等技能竞赛项目。根据这些比赛内容结合企业的相关内容进行设置,依据不同专业不同领域,或者企业岗位竞聘演讲比赛,或者销售计划书撰写训练,或者项目创意即席发言比赛等等。每个小组按主题内容的不同进行技能竞赛,覆盖各个专业,充分发挥技能竞赛的熔炉作用。学习上有了竞争,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更强。当然对于技校生评定标准不能过高,不同的学生标准也要有所不同。在学生竞赛过程中可以逐步发现学生有不同的精神面貌,有积极也有消极的,都需要教师能因地制宜、循循善诱,启迪学生并逐渐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endprint

第三,开展匠心精神的职业指导,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正面的职业价值观。平时在向学生传授文化技能时应逐步将质量意识、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价值观念根植于学生心灵之中。如学生在学习公文写作时,经常会忽视写作格式,或忘记写标题,或忘记发文日期用数字大写,或忘记印章等,内容上粗制滥造,一篇文章写下来总是错漏百出、词不达意。所以每次写作实训需要强调格式的规范性与标准性,漏写或写错的必须重新改正,让个别学生到黑板上习作,最后修正时选小组代表补充完整,再由全班一起查找错漏直至修正完美。课堂上完成的习作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能及时修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课外也要求再一次练习同一篇习作,起到复习加强记忆的效果。在学生修改过程中逐步渗透企业的质量意识、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要求学生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克服。习作修改过程也是一个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化的匠心精神得以体现的过程,无论是一篇小作品还是一个小零件,唯有努力付出、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才能成就完美作品,成就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教师要经常耐心细致地给予职业指导,逐步促使学生积极正面地应对学习上、作业上、实训上的困惑。

三、创新课堂教学,推动技校语文教学的发展

我国古代常用“能工巧匠”来形容技能大师,要求技能大师不仅要技术技能水平超群,而且还要“心灵手巧”,具有“奇思妙想”。工匠精神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因为只有对技能追求的极致化,才会有积极创造的可能性。因此,技校语文课开展培养工匠精神的教育就是创新教育的过程,以技能为基础的创新活动由语文课堂教学开启。

1.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资讯科技

当今世界的日新月异,与时俱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备的职业意识,教师应结合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引入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知识素材,如网络信息、时事新闻等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树立具有工匠精神的科技意识与创新意识。例如在口语体单元中介绍的口语训练中,可以引入最新一期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颁奖典礼》,讲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社会调查”“G4出动”等电视栏目内容,将新的资讯内容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学生认知了解,促使学生个性、自主、潜能得以充分发展,并在潜移默化中最终实现工匠精神的自我完善。

2.教学手段引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

工匠精神的极致追求带来的是改革创新与变化,从而才会有品质的完美无缺。慕课、微课是目前国内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正是因为有着对传统课堂的工匠精神才有了翻转课堂的提出与创意,即通过教师创建微课视频,突破时空的局限性,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教师的讲解,可以上传到网络,学生自主地选择播放学习的时间和地点,还可以反复播放,满足學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解惑、启惑,达到实现时空交换、自由学习的翻转效果。如语文课上求职信的写作,可以事先利用本校一些优秀毕业生座谈会上有关求职信的内容制作成微课作为导入,让学生自行理解为什么需要撰写求职信,进而明白写求职信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面试的成功与否,这种有师兄师姐的现身说法的微课说服力更强,可信度更大。通过微课视频的制作与课堂上的引用,不仅是解决语文教学中重难点问题的重要手段,更是体现了工匠精神的培养宗旨,不断地深化语文课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奇思妙想的“能工巧匠”型的高技能人才。

3.教学评价引入极致化的评价标准

学习效果的测评是衡量教学改革有效与否的必然标尺,基于工匠精神要求细致入微的专注学习态度,学习评价要注重从知识、技能、匠心精神培养目标三个方面,从细节处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评价。例如,课前独立学习效果测评,通过学生完成针对性自测题的情况进行评价;课上合作学习效果测评,可以从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与否的表现、专注程度的学习态度、学生分析问题时独立思考的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对学习成果的展示评价,可以通过小组发言之间内容的深度、层次的清晰度、思维的创新度以及探究成果的完整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或者可以从学生整体完成自测题的时间长短来判断学生掌握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个人自评、小组互评等多维度来评价,这样细致化的评价标准,在客观上对学生的学习品质乃至综合职业素养进行有针对性的工匠精神培养与塑造。

工匠精神作为当代企业急需的一种精神品质,为技工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视野与方向,技校语文课的改革创新应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技艺道”一体成才模式为本位,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培养,使得人才培养更加适应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更加符合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融合大国工匠与企业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化、创意化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使学生在“学与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中练就扎实的职业技能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匠运心,以心炼技,培养具有“能工巧匠”的高技能、高素质、高境界的一流技工人才。

(作者单位:广州市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校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