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贝磊发文论述补习教育为全球教育格局变化带来的挑战

2017-10-25马文婷

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19期
关键词:格局马克挑战

马文婷

据北美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网站2017年8月22日消息,近日,北美比较与国际教育学会(CIES)期刊《比較教育评论》(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第61卷、第3期刊登了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马克·贝磊(Mark Bray)的文章《学校教育与补习教育:全球教育格局的变化及其对比较教育的启示》(Schooling and Its Supplements: Changing Global Patterns and Implications for Comparative Education)。这篇文章审视了学校教育和补习教育发生变化的本质,并提出了补习教育为全球教育格局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马克·贝磊强调,这里的补习教育区别于影子教育,有着更为广泛的内涵,即一部分补习教育充当着学校教育影子的角色,还有一部分补习教育则精心设计了与学校教育内容相辅相成但又独立的课程体系。近几十年来,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扩大,补习教育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当前,补习教育已经是家庭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补习教育需求的驱动主要体现在它所具有的能够增加未来竞争力的优势。

马克·贝磊认为,补习教育规模的扩大也对全球教育格局的变化带来了挑战。

一是教育创新性的挑战。相比较而言,从事补习教育的教师,其教学活动更为自由,而学校的教师则受到严格管理的控制与规范化的制约,这在无意中限制了学校的教学创新。因此,补习教育部门可能会成为比学校更具活力的地方。

二是社会公平性的挑战。虽然国际机构、政府和决策建议者可能主张教育资源的平等获取,但是因地域、家庭观念、经济状况等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比偏远地区的学生更容易获得补习教育,同时富裕家庭的学生比贫困家庭的学生更有能力购买补习教育。因此,在各国政府努力实现学校教育平等的过程中,原本处于优势阶层的家庭会转向不太规范的补习机构以寻求更多的优势,这无疑会维持或者加剧原有的社会不平等。

三是教育政策层面的挑战。出于对处境不利学生的帮助,一些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教育补助政策,然而政府通过了资助凭证等政策就相当于补习教育获得官方认可,即如果学生的学业不能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他们就可以(或者应该)通过家庭、公共资源接受某种补习教育,这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补习教育所带来的社会阶层固化。

诚然,补习教育是否篡夺了学校教育的地位尚待观察,但是其规模的扩大会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并且依然会是当代最不容易了解的教育现象之一,因此需要比较教育领域给予更多的关注。

猜你喜欢

格局马克挑战
连通器及其应用
格局与结局
以天地为格局
Asian Insights in Davson Art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格局
看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