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学生工作的角度谈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

2017-10-24韦娜

文教资料 2017年20期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学生工作医学生

韦娜

摘 要: 当前医学教育的第三次改革提出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生培养模式,为顺应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形势,满足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本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站在三全育人的角度,探讨学生工作部门如何协同教学部门培养与强化学生岗位胜任力,切实提高育人质量。

关键词: 学生工作 医学生 岗位胜任力

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率先把岗位胜任力引入学术界。岗位胜任力的兴起带来了医学教育的第三次改革,成为近年来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医学生的培养教育逐渐向以系统及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模式转变。医学人才培育是一项系统性综合工程,应做到全方位、全员、全过程育人,围绕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协同教学与学生管理部门,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主体,共同强化意识,加强培养。本文立足于最新的医学教育改革背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工作实际,从学生工作角度探讨如何协同教学部门培养与强化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切实提高育人质量。

一、岗位胜任力概述

岗位胜任力即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成就者与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特性。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胜任力的这一内涵被不断延伸,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并取得良好成效,近年来逐步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更被广泛地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外的其他领域。

岗位胜任力的兴起带来了医学教育的第三次改革。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医学教育经历了三次改革:第一代改革即20世紀之初《Flexner 报告》的发表,其标志是以科学为基础、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20世纪中期出现的第二代改革,即以问题为基础,学习、实施课程整合的教学创新;第三代改革提出了以系统为中心、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模式,最终目标是改进整个卫生系统的功能[1]。

国内外学者将社会需求与医学教学联系起来,对医师胜任力结构展开研究。“加拿大未来医生教育”一文提出的10项建议及随后提出的临床医师在工作中应该承担的“七种角色”的胜任力框架[2],2002年“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则对医学生提出了七个方面的能力要求。

中国的学者们积极关注岗位胜任力,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北方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全国31家医学院校开展的中国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表明,中国年轻临床医师在工作中所必须达到的各种能力和要求应涵盖医生人文素养、医患沟通能力、临床基本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公卫服务能力七个特征。在上述能力特征中,临床医生区别于其他岗位或职业的最核心或最基本的岗位能力应是临床能力。

二、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的特点

从人才培养角度看,胜任力可以概括为学生进入某个特定工作岗位,并成为优秀者所具备的个体及行为特征,这些特征是可客观测评的,它们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胜任未来工作,是区分未来业绩优劣的重要指征。在本科教育阶段,高等学校或教育机构应该结合社会及市场用人需求,基于学生职业准备与延续发展的考量,规划好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从而确保医学生毕业后能够获得进入该行业工作的胜任能力。

医学生的胜任力培养具有独特的特点,学生今后要面对医疗临床实践,因此除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之外,还要加强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创造力等多方面的培养,培养“术业专,素质全”的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可分为外化型、内隐型和中间型:外化型括医学专业知识技能、逻辑思维能力、记忆力等,这些知识与技能较为外显化,易于表现、培养和评价;内隐性,如发散思维、乐于接受挑战、良好的抗挫能等,这些能力相对不易被直接感知和评价,被认为是人的“潜能”;中间性特质介乎外显性和内潜性能力之间,如职业精神与创新能力等人文精神,这种能力和外显能力就是本科胜任力培养的着重点,即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勇于担责、富于同情等人文品格,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

三、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对策与实践

学生培养工作应为全校一盘棋,教学部门主要从教育教学改革角度,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模式的优化等方面加强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学生管理部门应围绕岗位胜任培养的目标,结合自身工作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岗位胜任力的意识,通过第二课堂及各类科研志愿服务平台强化岗位胜任力的培养:一是加强医学生对岗位胜任力的了解与意识,二是营造良好学风,强化专业意识,夯实专业基础,三是把思政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仁爱奉献的职业品格与精神,四是提升医患沟通与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五是延展第二课堂,培养国际视野与科研创新能力。

1.树立岗位胜任力的意识

从入学教育开始,帮助学生树立未来职业、岗位胜任力的意识,通过新生班会、专业思想教育、高年级朋辈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岗位胜任力是影响与衡量医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引导他们思考医生这个职业需要具备哪些岗位胜任力,再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深化岗位胜任力的认识,并对照岗位胜任力的结构与要求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自身能力。

2.营造乐学好学之风

岗位胜任力的核心是临床能力,这是医生最基本的职业特性。学生工作部门应在学生中营造良好学习风气,鼓励学生勤学苦读,励志奋进,夯实专业学习基础。首先应大力推动“三风”教育,狠抓学生纪律教育管理,把日常纪律教育管理制度化与长效化,根据管理条例严格规范管理,纳入综合测评与奖助学金的评比,帮助学生从制度约束逐渐到自我约束。其次,通过校友讲坛、专家讲座、激励机制、各类学习经验交流会,分年级分阶段专业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驱动动力,营造求真务实、乐学好学之风。再次,会同教学部门,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以各类竞赛为抓手,引导学生锻炼临床操作技能。

3.培养人文素养与职业精神

相较于其他专业而言,医学作为一门关乎生命的特殊学科,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须具备高度责任心、奉献意识与仁爱之心等职业精神,不仅要培养出医技精湛的医生,更要培养出品格高尚的仁者。学工部门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把思政教育与职业精神的培养结合在一起,开展主题教育与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如生命主题教育、公益服务活动、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宁养义工等培养学生仁爱关怀之心、社会责任感与服务奉献意识。

4.提升医学生综合能力

岗位胜任力中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是新时期对大学生能力的基本要求。这些能力的培养并非朝夕之功,需要在学习生活、实践中日积月累地培养,学工部门应通过组织开展宿舍文化活动、班级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珍惜宿舍、同学情,首先学会与舍友、班级同学友好相处,培养集体意识,同时在校院两级文体活动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应结合行业特点,着力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如工作开展导医志愿服务活动、医患沟通模拟情景大赛、医院见習实习、岗前培训等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培养职业奉献精神和医患沟通能力。

5.拓宽延伸第二课堂

拓展与延伸第二课堂,让它成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建立学生对外学习交流平台、创业创新、科技学习平台。组织国内外交流学习,培养国际视野,活跃学生思维;依托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就业创业大赛,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创业,激发创新思维;打造好科研学习平台,完善科研导师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Julio F,Lincoln C,Zulfi qar AB,et al. 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 transform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health systems in an in terdependent world[J].Lancet, 2010,9756(376):1923-1958.

[2]Frank JR.,Jabbour M. Report of the Can MEDS Phase IV Working Groups[R]. Ottawa: 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Canada, 2005.

[3]黄兆信,曾纪瑞,曾尔雷.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3(6):144-146.

[4]刘佳,尚莉丽,储全根,许钒,颜贵明.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中医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23.

猜你喜欢

岗位胜任力学生工作医学生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水质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