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戴望舒诗作《雨巷》的艺术特征

2017-10-24黄嘉欣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7期
关键词:意境美雨巷

黄嘉欣

摘 要:《雨巷》作为一首为人熟知的诗歌,被视作现代诗歌的代表之作,也被几代人追捧传诵,直至今日,其饱含的艺术之美仍然让人为之倾倒。然而这首诗歌究竟有什么魅力,其艺术特征体现在什么地方,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众多研究学者和诗歌爱好者不断进行探索分析,仍未得出确切结论。本文从描绘手法、韵律、情感等方面对《雨巷》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雨巷》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雨巷》;意境美;诗歌韵律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01

艺术从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情感的象征,诗歌更是情感经过精炼提取之后的一种表现形式。情感借诗歌倾泻出来,诗歌也更因情感的融入而显示出生机与活力。《雨巷》就用诗化的情感方式,为读者描绘了烟雨朦胧的小巷中一次美妙的邂逅,一场飘散着古典情调的忧愁爱情故事。

一、视角与意境描绘

《雨巷》在诗歌结构上通篇运用了多重视角与意象的表现方式。在首尾两段,运用了复调式的诗歌结构,诗句大致相同,而不让人觉得重复。因为这不是一种简单的语句重复,而是一种情感上的递进叠加,诗歌开头部分描绘了诗人自我的希望,期盼逢着一场美妙的邂逅,由此得到心灵上的慰藉。然而随着故事发展,“她的颜色”和“她的芬芳”消散“在雨的哀曲里”。诗人的期盼和梦境化为泡影,只好不再奢求相逢,而只是“飘过”,在远处欣赏,衬托出诗人孤单惆怅的心境。

诗人在一开始采用单纯的第一人称视角,表达了主观希望,然而并没有描绘出期盼相逢的具体形象,而是模糊地将情感投射到对女性形象的描绘中。随后诗人又转换心情,采用第三人称视角来对人物进行具体描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诗人将颜色、芬芳、忧愁并列,形成三个层次的视角,先远观颜色,然后近身闻到味道,再深入内心,进行情感上的描绘和探寻。诗人和读者作为感受者,而女郎作为描述的对象,通过雨伞这一意象作为媒介,将各种感情联系在一起。由此,冷漠、凄清和惆怅这三种不同的情感意象融入到一个人身上,体现一种梦境的融合。丁香和女郎这两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正是戴望舒所追求的古典诗词意象与现代诗歌象征手法的结合体现。

二、生动的韵律节奏

诗歌本身就应当是富有生机的一个个体,而不是冰冷的辞藻堆砌,更不是空中楼阁式的情感泛滥。从音乐韵律角度来看,《雨巷》就是这样一首饱含着生命之美的诗歌作品,字里行间流露着韵律与节奏,朗朗上口,传诵不绝。

例如,“撑着油纸伞”此句,结尾音调三声,读来犹如乐音婉转,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地看到佳人撑伞的曼妙身姿。[1]后面几句的“悠长”“雨巷”“姑娘”“彷徨”这一系列词汇,采用同一韵母,形成叠加,读起来自然增加了口腔和鼻腔的共鸣,回味无穷。这些词汇也将整齐的韵脚、优美的语句、循環的音韵、哀怨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决定了整首诗的节奏和情感基调,美妙无比。又比如,“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句中,姑娘一词之前用了很长一串看似冗长实则非常通顺流畅的形容词。几个词组之间形成跳跃性的想象,作者控制自己的语句节奏,不让诗歌情感变得过于直白坦露。形容词间的停顿间歇,仿佛延长了读者的等待时间,使得读者能通过音节的延续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描述。

三、唯美的诗情画意

古人有云:“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充分说明艺术作品的美学特征,其根本就在于人与自然情感和谐统一的表现。诗歌作为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形式,更需要作者在有限的结构和语言中,充分表达出诗歌情感、思绪的波动。在《雨巷》中,诗人用写实和联想两方面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流露。[2]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往往是由于自己内心某种情感的触动才会激发创作灵感和热情,并将之表现在诗歌中。具体来看,《雨巷》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忧伤的爱情故事:“在一个充满伤感的晚春时节,我独自一人撑着伞,走在阴暗而悠长的小巷。天空下着绵绵细雨,连带着人的心情也阴暗惆怅了。在这样仿佛没有尽头的雨巷,我希望能够邂逅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然后忽然一位穿着丁香色长裙的姑娘就出现在巷子的另一头,她撑着伞,走近,又消失。我什么也没留住,再次感到冷漠、凄清又惆怅。”

这首诗写在1927年,也是作者的初恋失败之年,因此这里可以将丁香姑娘视为实指,从而体会作者情感上的诗意和惆怅。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诗歌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发现更深层次的思想内容。1927年,恰逢大革命失败,全国上下处于清洗革命者的白色恐怖之中,部分革命群众陷于前途的迷茫与彷徨之中,这也在《雨巷》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雨巷》的诗篇中可以看到蕴含的忧伤情感,充满失意,流露出诗人为代表的广大进步青年对革命前途的彷徨无助。这样看来,《雨巷》在虚实两个方面都表现出诗人浓重的情感抒发,让人们在诗情画意中体会诗人想表达的感情。

结束语:

诗人在《雨巷》中将自己的情感含蓄地融入到诗歌表达中,通过巧妙的视角和意境描绘,在字里行间充分展示了韵律节奏带来的朦胧美。在诗情画意中让人流连于诗中场景和情感氛围,从而打动读者。

参考文献:

[1]郝崇.气韵生动与参差和谐——论《雨巷》的音乐性与形式主义美学[J].名作欣赏,2012,12:72-73.

[2]施春红.悠扬 朦胧 含蓄——浅析戴望舒《雨巷》诗歌别样的“三美”[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4:36-39.endprint

猜你喜欢

意境美雨巷
戴望舒《雨巷》(节选)
珠宝设计中意境美的表现技巧探索
美术教学中“古诗配画”教学探微
三维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浅谈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意境美
浅析诗词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
雨巷,你可曾记得我
读写:让学生行走在“雨巷”中——基于戴望舒《雨巷》的情境读写
初恋是条幽深的雨巷
梦中的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