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望福盐 千年传承

2017-10-23赖志昌,高颖

福建轻纺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制盐山腰盐场

回望福盐 千年传承

核心提示:我们每天都离不开食盐,但从春秋战国开始的食盐专营制度,使得盐业生产和销售都由政府指定的专营企业经营,普通老百姓对之没有过多关注,只知方便从超市或者小卖部买来食用,却对食盐生产的历史和工艺了解甚少。今年1月1日起,《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实施,食盐市场将发生变化。福建是海盐产区,长期以来祖祖辈辈食用的都是福建自产的海盐,改革后会给福建海盐,给我省消费者带来什么影响?福建海盐又如何走向全国?带着这些问题,作者奔赴福建的盐场和食盐加工生产经营单位采访。

福建产盐 溯至秦代

福建人民世代食用的盐都是福建自产的日晒海盐。福建海盐,观之晶莹剔透,尝之咸鲜甜甘,小小颗粒折射福建海盐深厚的历史。

引海为盐,福建海水制盐的历史,上溯可至秦代。先秦史著《世本·作篇》中,最早已有“夙沙氏煮海为盐”的记载。夙沙氏煮海为盐年代距今五千多年,夙沙氏亦被称为“盐宗”。

史书记载,福建海水制盐历史可上溯至秦朝;唐代,福建中南部沿海民间从事煎盐,唐至五代时期,惠安沿海有民户“煎盐”之利。宋代,煎盐业有较大发展,煎盐由几个盐户合用一幅盐灶锅,时称盐亭。那时,惠安境内设有129所盐亭(含今泉港区域),主要利用浅海滩涂地淋卤制盐,凡近海皆可煎制。

至明代,惠安全县有盐埕8598盘丘盘,惠北沿海盐地已发展到相当数量。明嘉靖年间,制盐由煎改为滩晒,在浅海滩涂上用海泥堆垒“丘盘”晒盐,即所谓“有坎无堤”,工艺变革,但操作工艺生产工具仍极为简陋。

因没有海堤作为防护,逢大风大潮,“丘盘”即遭冲毁。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惠安县有盐田386倾。乾隆元年(1736年),惠安县有盐田36482公亩,盐丘4775丘,泉港区域盐田包含其中。此后两百年间,福建沿海盐田盐地都有很大扩展。

海盐文化之乡 山腰往事

历史推动制盐业的演进。到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今泉港区域开始大规模围海建造盐田,制盐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是年农历八月十五日,遭遇强台风天文大潮,大量田地被海水冲坍,却因此引进围埕晒盐的方法,没想因祸得福。

相传,当年山腰富绅庄捷轩,把自家门前辽阔浅滩涂筑盐田,斥巨资开工筑堤围海,围海造堤,并完善蓄水池、蒸发池和结晶池等制盐工艺流程设施设备。自那时起,山腰盐场便在结晶池用硋片垫底,用杉木板隔离盐坎,保证了原盐的质量。

山腰盐两百多年来闻名遐迩,此后不断发展。清嘉庆年间,山腰六乡村产盐,光绪十八年,山腰盐场增设厘卡,民国1915年,政府在山腰设立盐税局,解放后,山腰先后组织互助组、公社,盐农合一管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1959年,山腰盐场转为国营盐场,直至今日。

纵观福建海水制盐历程,泉州泉港山腰盐场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其被誉为中国海盐文化之乡,可谓福建海盐的历史缩影。

山腰盐场位于福建沿海中部、湄洲湾南岸,地处泉州市泉港区,区内盐业资源丰富,海盐生产历史悠久,是一个长江以南产盐重要的“老字号”南方海盐生产企业,也是福建省第二大国有盐场、最主要的食盐生产基地和出口盐生产基地。

除了山腰盐场外,福建的主要海盐产地还有莆田盐场、漳浦盐场以及东山片区盐场。由于采用古法制盐,盐产量跟天气关系极大,每年产量因天气不同而有所变化。不过,福建盐场自产的海盐,已经足够满足福建入口盐市场需求。

历史回眸 “贡品”福盐

“肩胛当路行,脊背作盐埕”,深刻诠释泉港先民“煮海为盐”的艰辛。《福建盐业志》记载:“明末清初,惠安产盐地七馆六乡一百八十一户,山腰四十九户。”而区域内海盐生产历经淋卤煎盐、日晒制盐、坎晒盐和围海晒盐的几个历史阶段,形成独具特色的海盐文化。

时至今日,福建海盐制作仍沿用宋金时代独创的日晒法。福建的日晒法制盐因“全凭日色晒曝成盐,色与净砂无异”达到外观洁白、 质地细腻而备受海内外推崇。

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为在长芦晒制优质海盐,指定长芦运司办,特请福建人传授晒盐技术,晒制的盐称作“贡盐”;崇祯年间,徐光启在淮、浙等盐区推广福建晒盐法,盐品明皇御用称为白盐;在日本,史上就对福建海盐有“贡盐”和“天日盐”之美称。

1915年的巴拿马世博会上,福建海盐以品质优异与福州绒绣精品《骏马图》、鼎日有牌油酥肉松产品、福建出品协会的漆画等产品分别获得金、银、铜质奖。

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地方经济,福建省沿海大力发展海盐产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省沿海六地市19个县市密布着近130个盐场,年生产规模达120万吨。为华东、华南及东南亚主要食盐生产、供应地,备受国内外市场青睐。国内福建海盐曾作为杭州G20等国家重要会议专用盐,而在日本用福建海盐生产高端食品。

2000年以来,由于内陆矿盐的兴起,省外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同时,由于地方的经济发展,福建海盐生产面积大幅萎缩。为了保护我省难于再生的盐田资源,确保全省人民吃上天然健康、传统的福建海盐,保障我省食盐市场安全,促进我省盐业的持续发展,2013年福建省政府出台了盐田保护政策,对我省主要盐田实行严格保护。如今,福建山腰、莆田、漳浦、东山等地至今保留着传统的盐场和生产工艺。沧海桑田,历史变迁。如今,这些浸透历史风尘的盐场,仍是福建海盐最好的历史见证者,它们共同诉说着福建海盐曾经辉煌、荣誉以及复兴。

(赖志昌 高颖)

猜你喜欢

制盐山腰盐场
真空制盐两碱净化过程成垢离子的脱除及控制
抢抓机遇 砥砺前行 为山腰盐场开创百年发展新纪元而努力拼搏
菜央子盐场:众志成城抗洪救灾 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为托孤一诺 她半生坚守——福建山腰盐场老盐工连于妹
花岙岛:打造海岛旅游度假目的地废旧盐场重新激活
中盐舞阳:打造区域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制盐标杆企业
白云绕山腰
山西山阴宝山腰寨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山阴宝山腰寨煤业有限公司
浅谈现代制盐企业化验室建设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