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高校志愿服务

2017-10-22谢川东冯群张小龙冯小倍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

谢川东+冯群+张小龙+冯小倍

摘 要:目的:为了探讨高校志愿服务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性地做出改进。方法:采用自制问卷通过网上填写的方式调查成都某高校对于志愿活动的了解情况。结果:同学们参与到志愿服务的初衷不同,坚持时间不同,但是大多同学表示志愿服务是有意义的。结论:志愿服务不是一两天的坚守,更是一种持之以恒的信念铸就的结果,我们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去,把握每一次志愿服务机会,切实行驶志愿服务的责任,把志愿服务真正地贯彻到人们的心中去。

关键词:志愿服务;志愿活动现状;志愿活动的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7-0241-02

一、引言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觉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中,携手并进共同建设美好祖国!而正值青春的我们,热血沸腾,充满朝气,因为有我们的志愿活动的参与,并起到非凡的效果,同时也带动其他领域的、不同阶级的人们一起参与社会志愿活动中。

二、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的概念: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不以谋求利益为目的,自觉身体力行无私奉献社会,全力推进公共效能的提高和不断壮大公益事业,而从事的各类工作的总和①。志愿服务的范围包括: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赛会、应急救助、海外服务等。志愿服务的功能:社会动员、社会保障、社会整合、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进步。

志愿服务的参与方式:同学们可以参与学校的志愿活动组织例如全国的红十字会,青风志愿活动。还可以在网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志愿活动并联系其他小伙伴去践行社会实践活动;另外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以志愿活动为主题,走出校园,积极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三、志愿活动现状

据调查显示,参加过志愿服务的人占据调查人群中的 51.28%,有志愿实践经验的人数超过一半。当被问及没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因时,主要有以下原因:

怕参与志愿活动耽误自己的学业;感觉践行志愿活动没有什么意义;对无报酬的活动都不感兴趣,对志愿服务概念模糊,不了解其性质;还有部分同学表示没有时间参加。

在对于大一第一学期参加志愿服务的初衷时,36.17%的同学表示,为了锻炼自己,提高自身能力。为了扩大交际范围,早点接触社会,利于未来的找工作的为 9.57%。为了给他人提供帮助,觉得无私奉献是一种美德的同学为52.12%。而仅仅是为了消磨空闲时间,对志愿者感到好奇的只占据 2.17%,此数据客观地反映出同学们在参与志愿活动的初衷还是美好的。在志愿者组织团体调查中,不属于任何组织的,只要自己有时间就投身于志愿活动中的占据 22%,属于学院层级学生会、团委、社团的为 11.8%,属于校外社区、团委、社团的为 33.85%,学校层级学生会、团委、社团的为 32.28%。问及志愿活动的身份时,被临时招募的志愿者占据 47.05%,而作为公益组织或者协会、部门或者活动负责人的占据 52.95%,说明大多数参与志愿活动的还是有一颗积极负责的心,有担当。在入学以来志愿活动参与次数分析来看,参加的不超过 5 次的高达 90.17%,说明同学们有志愿实践经验,但是这样的经验是相当不足,需要更多次的锻炼,才能深刻理解志愿活动的意义所在。具体到志愿时间时,志愿服务总时间少于 10 小时的占据 63.24%,11-30 小时的为 21.36%,31-50 小时的为 9.4%,51-80 小时的为5.98%,可以得出随着志愿时间的延长,而坚持下来的人数越来越少,而例如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他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真的很需要我们的帮助。或许就是经常去看望他们,彼此的嘘寒问暖都会让他们觉得温暖。志愿需要我们每个人锲而不舍地去坚持,才会把温暖送得更远,帮助到更多的人,这样的活动才会有意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服务对象或领域数据统计中,大型学术会议或博览会的占据 4.34%,投身到公益环保的为 27.82%,而服务于某些特殊人群(白血病儿童、艾滋病)的人数却少之又少,仅为 7.82%,愿意去贫困山区支教的为 6.08%,选择去市内社区服务的为 20%,服务为普通同学的为 33.9%,该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志愿活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还是多局限于学校或者学校周围附近,而不愿意走出来,没有把志愿精神颂扬到极致。问及志愿者需要具备的特征时,同学们表示,吃苦耐劳、善于奉献的品质最重要,其次是要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写作能力,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只有大家团结一心,才能创造出巨大力量。

最后,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亲和力,让需要得到帮助的人们感受温暖。最后在总结参与志愿服務活动的作用时,同学们反应到有利于大学生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有利于发扬助人为乐、扶贫救济的传统美德,有利于提倡奉献、互助、进步的新风尚。

四、 志愿活动的改进措施

志愿活动的出发点是好的,从基层人民出发,切实保障人民利益,从某种程度上减少贫富差距。但是,这需要更多的人融入志愿者组织并把奉献自己当做使命,坚持不懈地向着目标前进。

因此,学校可以实施一些奖励政策,鼓励同学们多多地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例如,对于志愿时间长,坚持年限长的无私奉献的同学进行奖金鼓励或者评奖评优,将在志愿服务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同学给予全校表扬,并把志愿中的评奖评优中的奖励算作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其中一条,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同学们自身要树立崇高理想,学做当代雷锋,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付出是一种美。不过分看重志愿活动对于自身的利益,而真正地把它作为一种自身锻炼,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收获过程的美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讲,也是人生的一大宝贵的财富。

另外,我们应该更加专业知识的学习,选择学医的同学应该打下坚实的医学知识基础,确切掌握血压计的使用,血糖仪的检测方式。在志愿活动过程中,给当地具名带去医疗知识的宣传;选择金融专业的同学,可以好好把握志愿服务机会,教会当地具名如何看税率,如何选择存钱方式会获得最大利润,同时也可以教会他们如何保管自己的财产;主修农林技术的同学可以带去好的种子,在志愿服务的地方,留下充满爱的种子,让种子在别的地方仍然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硕硕果实。志愿服务活动要取得实质性效果主要是依靠志愿者的服务知识和技能②。

政府也可以出台相应政策,例如,具体到实处,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精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鼓励老师们下乡支教,不让偏远的乡村的教育受到不平等的待遇。鼓励学校开展志愿活动,例如暑期的社会实践三下乡,充分接触基层,了解到基层人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对症下药。政府可以规定途中的路途经费可以向政府报销,这样一来会大大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也能在减轻部分家庭负担的同时践行社会实践活动。

五、结语

志愿服务的出发点总是好的,深入基层,带福利给最最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老人或者贫困家庭。志愿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要时刻保持着自己的初心,不断前行!

注释:

①沈杰.志愿行动—中国社会的探索与践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31.

②王泓.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与保障状况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2(06):83-87.endprint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