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2017-10-22张总刚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氨甲环酸氨甲环酸

郭 盛,何 亮,张总刚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乌鲁木齐83000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乌鲁木齐830001)

·论 著·

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郭 盛1,何 亮2,张总刚1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乌鲁木齐83000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乌鲁木齐830001)

目的 分析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氨甲环酸剂量和维持量分别为10 mg/kg、2 mg.kg-1.h-1;对照组氨甲环酸剂量和维持量分别为30 mg/kg、15 mg.kg-1.h-1。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凝血功能,术后胸管引流量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对照组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及手术后(T2)各时间点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活化凝血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浓度均明显大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小剂量的氨甲环酸能更好地对患者血浆进行保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更高,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针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尽量选择小剂量的氨甲环酸进行治疗。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氨甲环酸;体外循环;安全性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目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由于其安全性高,治疗效果良好,在临床治疗中获得广大患者及临床医生的认可[1]。但在手术过程中,异体管道与患者血液接触后,易导致纤溶系统激活,大量消耗血浆中的血小板及血凝因子,导致患者大量出血,诱发其他慢性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2]。本文旨在研究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的安全性,特收集100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56.0±5.6)岁。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56.0±5.3)岁,体质量指数28(17~39)kg/m2;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其中Ⅰ级14例,Ⅱ级23例,Ⅲ级13例。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56.0±5.5)岁,体质量指数25(16~34)kg/m2;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其中Ⅰ级13例,Ⅱ级26例,Ⅲ级11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辅助呼吸,术前30 min时采取肌内注射方式向患者注射10 mg咪达唑仑,监测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及脉压。全身麻醉诱导:静脉注射5~10 μg/kg芬太尼、0.1 mg/kg咪达唑仑及0.1 mg/kg维库溴铵后插管,并采取七氟醚芬太尼及哌库溴铵及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切皮时开始静脉缓慢滴注氨甲环酸,对照组剂量为30 mg/kg,实验组剂量为10 mg/kg,时间>30 min,之后至手术结束,微量泵泵入维持剂量,分别为:对照组15 mg.kg-1.h-1及实验组2 mg.kg-1.h-1。

1.2.2 手术方法 取胸骨正中开口,对患者注射400 U/kg肝素,并对其进行活化凝血时间(ACT)测定,当活化凝血时间达到480 s以上时,方可进行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鱼精蛋白及肝素比例范围为0.8~1∶1,活化凝血时间(ACT)<150 s,其他常规检查正常后,可对患者进行止血和切口缝合工作。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术前及术中分别进行血液采样,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及手术后(T2)各时间段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活化凝血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及纤维蛋白原浓度。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纳入SPSS 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对照组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及手术后(T2)各时间段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活化凝血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及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大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n=50,±s]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n=50,±s]

注:与对照组同时间点同项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0 T1 T2 T0 T1 T2血红蛋白浓度(g/L)126.43±40.71*117.42±15.18*103.72±11.30*131.21±36.72 119.71±15.42 101.11±10.25血小板(×109/L)238.12±68.25*142.25±60.47*126.67±63.22*221.31±51.17 138.21±30.58 123.36±38.02活化凝血时间(s)30.32±9.27*37.15±8.26*41.57±8.79*28.15±4.14 36.13±6.48 44.39±8.62国际标准化比值0.86±0.13*1.12±0.17*1.27±0.14*0.91±0.07 1.23±0.11 1.28±0.12纤维蛋白原(g/L)3.57±0.78*2.11±0.43*2.94±0.46*3.15±0.43 2.17±0.67 3.01±0.43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50例患者中肾脏损坏2例,呕吐1例,恶心2例,不良反应患者共计5例,占总数的10.00%;观察组50例患者中呕吐1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患者共计2例,占总数的4.00%。

3 讨论

体外循环也常被称之为心肺转流,其主要是通过人工方法,对回心静脉血进行引流,使其流到人体外,再经气体转换、过滤、温度调节后,循环到人体内[3]。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体外循环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在心脏、肾、肝、肺等疾病治疗中均获得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成为目前临床医学治疗中重要的一种手术治疗技术[4]。而在体外循环中,如不对患者血液进行有效保护,会对患者血液中血小板造成损伤,有可能加大患者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对患者病情恢复及生命安全均有一定影响[5-6]。在以往传统治疗中,通常采用抑肽酶对患者进行治疗,以抑制患者体外循环中血小板损伤,但由于副作用多,如诱发呼吸困难,血管疼痛、脉搏加快,肾衰竭等,在临床治疗中逐渐被氨甲环酸所取代。氨甲环酸也常被称为传明酸、凝血酸或止血环酸,属于人工合成的抗纤溶止血药物,其形态为白色粉末状,易溶于水[7]。在治疗过程中,氨甲环酸通过占据赖氨酸结合点,阻止纤溶酶中的赖氨酸与纤维蛋白中的赖氨酸进行结合,从而抑制纤溶酶形成。同时,对于已经形成的纤溶酶,氨甲环酸能对其进行水解限制作用,不断降解其蛋白产物的形成,从而达到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高浓度氨甲环酸则可直接抑制纤溶酶活力而达到止血目的,还可以间接保护血小板功能。但由于氨甲环酸容易引起血栓情况出现,因此,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临床医生应注意把握药量。

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采取不同剂量的氨甲环酸治疗中发现,小剂量氨甲环酸的应用对患者预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明显高于大剂量应用,说明小剂量的氨甲环酸抑制了纤溶活性,并改善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的低凝状态。但本组样本量少,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明确氨甲环酸用药时机、用药量、术者精湛的止血技术与术后出血多少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使用氨甲环酸时,临床医生应注意剂量的控制,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戴晋,张斌.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血液保护作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3,2(16):26-27.

[2] 连春微,李辉,李茜,等.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2):150-160.

[3] 艾攀.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局部应用巴曲亭和氨甲环酸对术后引流量及局部炎性反应的对比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4.

[4] 郭志鹏.抑肽酶与氨甲环酸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的血液保护作用[D].南开大学,2005.

[5] 魏民新,简锴陶,郭志刚,等.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血液保护的初步研究[J].天津医药,2006,34(2):73-75.

[6] 魏民新,郭志鹏,简锴陶,等.氨甲环酸与半量抑肽酶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作用比较[C].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资料汇编,2006:212-216.

[7] 刘洵,徐诚实,崔凌利,等.注射用血凝酶和氨甲环酸联合用药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OPCAB)围手术期止血效果的探讨[C].第二届全球华人麻醉大会第五届全国青年麻醉学科医师学术论坛论文集,2012:162-163.

Applic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in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surgery

GUO Sheng1,HE Liang2,ZHANG Zong-gang1
(1.Department of Cardiac Surgery,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eople's Hospital,Urumqi 830001,Chi⁃na;2.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eople's Hospital,Urumqi 830001,China)

ObjectivesTo analyz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pplic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in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surgery.MethodsTotally 1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off-pump CABG surgery during Feb⁃ruary 2013 to Februrary 2015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eople's Hospital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Tranexamic acid dose and maintenance dos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10 mg/kg,2 mg.kg-1.h-1and 30 mg/kg,15 mg.kg-1.h-1in control group.Red blood cell,platelet,plasma,magnitude of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postoperative chest tube drainage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Hemoglobin concentration,platelets,activation coagulation time,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protein fiber in control group before induction of anesthesia(T0),at the end of operation(T1)and after surgery(T2)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bservation group(P<0.05).ConclusionsIn off-pump CABG surgery,small dose of tranexamic acid can better protect on plasma with higher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There⁃fore,in clinical treatment,for off-pump CABG surgery,doctors should try to choose a small dose of tranexamic aci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tranexamic acid;off-pump;safety

R654.1

A

1007-9688(2017)05-0582-03

10.3969/j.issn.1007-9688.2017.05.20

郭盛(1976-),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

张总刚,E-mail:mom_1017@163.com

2016-05-18)

猜你喜欢

氨甲环酸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在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的应用
氨甲环酸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疗效观察
认识一下云南白药牙膏中的『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给药方式比较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氨甲环酸用于脊柱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单髁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局部注射联合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