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文学在西方的影响力要素

2017-10-21黄素玲

科学导报·学术 2017年12期
关键词:西方当代文学

摘要:当前的中国当代文学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引领世界文化著作的一种文学形式。在西方世界里,做好当代文学作品的传播也是学者们共同讨论的要素。我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历程非常艰辛,当代文学作家们在国家文学著作体系中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本文将以莫言的作品为例,结合已有的文献基础,对我国当代文学在西方的影响力要素进行探究。

关键词:莫言作品;西方;影响力要素;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7)12-0153-02

1引言

自文革过后,我国许多文学作品都开始被传播开来,以莫言等作家为代表的文学家们纷纷发表其著作对于美学的要求。假使当代文学作品都开始描述一种政治问题、历史问题及社会问题时,当代文学作品的意义便凸显出来,是以揭露社会现状及美好向往的世界观。而我国的当代文学作品流传至西方时,给西方国家带来了中方当代文学的影响,包括文学内涵、创作思路及普世主题等。

2莫言当代文学作品的简介

莫言,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文学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蛙》。莫言在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主要针对对象是将现实的恶劣及迷幻融入到社会阶层及历史回馈中。他的当代文学作品充满了扑朔迷离,他与余华、苏童及叶兆文等作家都有共同的作品流派,即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总体而言,他的作品具备“审丑性”,其当代文学作品包含了《红高粱》、《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欢乐》、《十三步》、《生蹼的祖先们》、《白狗秋千架》等优秀作品。

3莫言当代文学作品对西方的影响要素

3.1农乡文化:

莫言的当代文学作品激发了西方人对于农乡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政治立场上,西方国家文学作品融入了我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底层色彩。在农乡文学立场上,莫言以其乡土出生的经历写出了底层人民在乡土生活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公平、艰难及处处碰壁的情况。对于莫言而言,从侧面上来诉说底层劳动人民的辛酸是他书写当代文学的职责,通过这种创作方式,莫言想告诉社会阶层人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希望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以提升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重视及尊重。在高密东北乡里,也埋藏了许多政治故事,莫言的作品与其他作品不同,他敢于去写政治故事揭露对政治界的不满。对于西方文学界而言,这种农乡文化带动政治写实的形式是突破西方作品现实化的一种载体。

3.2普世主题:

在幻想的世界里,莫言当代文学作品将幻想现实化、生活化。莫言当代文学作品就是为了对普世主题进行进一步深化,这种深化方式一方面是为了对社会人性的多重审视,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写实反馈对政治强权与恶势力专制的批判和抗争。以《生死疲劳》为例,主人公蓝脸执着于单干的故事揭示了这段荒诞的历史对底层人民个体自由的无情剝夺,从而导致了在他悲苦的一生之中,不断地遭受各种各样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巨大折磨。虽然故事的最后蓝脸获得了所有地权,但是其单干反对新政权的农业集体化道路使他依然无法过得很好,最后蓝脸获得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权益,但是其生存状态却遭到了扭曲,蓝脸失去了原来的人性美,其原则被现实与诱惑扭曲了。《生死疲劳》一方面表露了普世主题,另一方面却在揭示普世过后所带来的诱惑使人无法坚持自我。除此之外,《生死疲劳》通过对动物变形的戏谑,也暴露了人性中阴险、自私、无耻等丑陋的一面,揭示了那段历史的荒诞和现实世界的扭曲。除了《生死疲劳》之外,《蛙》、《红高粱家族》和《檀香刑》也都是围绕普世主题展开的。这些作品对于西方文学作品的作用是有利于深化普世主题,现实化底层人的辛酸经历,甚至充实了西方文学在底层文学里的匮乏。

3.3批判型中国形象及媒介元素:

对于中国形象而言,莫言当代文学作品是从侧面上去告诉西方我国当代文学的形象特色,是告知西方人中國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他的批判型作品更是极大地提升了西方人对于中国形象、中华文化以及中国社会的求知与兴趣。中国形象的中庸充实能使西方作家们纷纷重视我国国家形象,这种形象特色是一个综合性工程,不应仅仅由单一的元素构成,除了正面的赞扬和歌颂外,还应该要允许作家以严肃的态度、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的民族使命感,对民族的“劣根性”和社会的一切丑陋现象进行深刻的揭示和犀利的批判,应树立正面的描绘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实践理论批判与与纯粹理性批判相融合的理念。多元视角下的中国形象,对外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对内则会获得国人的认可和赞扬。在媒介元素上,他的作品被屡屡刊登,比如《群众日报》、《人民文学》等。在西方人看来,监督、质疑、揭露和批评,这都是媒体的天职,因此,莫言作品在各大媒介上的刊登,使西方人越来越重视我国当代文学作家和作品,从而更加重视中国文学和中国社会。

参考文献

[1]姜智芹.当代文学对外传播中的中国形象建构——以莫言作品为个案[J].人文杂志.2015(01).

[2]张学军.《天堂蒜薹之歌》的叙事结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3).

[3]赵丽萍,董国俊.从颁奖词看莫言小说的域外接受[J].甘肃社会科学.2013(04).

[4]李钧.新历史主义的立场和“作为老百姓的写作”——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深层原因探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2).

[5]孔小彬.论莫言小说的中国想象[J].甘肃社会科学.2013(02).

作者简介:黄素玲(1981-),女,湖南株洲人,高职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学。

猜你喜欢

西方当代文学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从中国当代美术三十年历程看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中西绘画构图比较探析
当代文学的语言问题反思与追问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情感休闲文化与当代文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