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视角的课堂教学质量研究

2017-10-20张勇杨晓宇张寒

丝路视野 2017年14期
关键词:质量课堂教学

张勇 杨晓宇 张寒

【摘要】以行为认知理论为依据,从学生视角出发对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定性剖析,并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确定影响课题教学的典型要素。研究结果对于有的放矢的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ZMET;课堂教学;质量

一、研究背景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上世纪80年代始,西方国家在就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1984年,美国认为,美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就是质量问题。法国认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就是提高办学质量。英国在1992年左右先后发表白皮书和成立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以此表明对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在1998年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教学质量问题成为会议主题之一。而我国随着教育规模和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国家也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在2004年,由教育部设立高教教学评估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对高校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估。2010年,教育部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2年,十八大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要“着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而课堂教学依然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主要模式,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就成为目前各高校教学管理的重点,而教学内容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复杂性,难以通过某些单一的指标来衡量。因此要求课堂教学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能从学生角度去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有利于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二、研究综述

对高等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文献研究非常丰富。上世纪50年代,受前苏联的的影响,我国初步建立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系统,但该体系比较简单,难以满足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1991年,北师大在国内最早设计出教师教学评价指标并开始试行。在此基础上,国内其他高校纷纷模仿,通过学习、借鉴、改造等形式,先后建立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这类教学质量的评价更多的是采用指标评价,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套涉及教师评价、专家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评价组合,这种研究方法的核心要点在于指标项目的确定和指标权重分配问题。

纵观学术界,目前对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聚焦在三个方面:第一,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多从具体学校进行剖析建议,不具有推广性;第二,部分文献提出的新构念,缺乏具体评价指标,缺乏落地;第三,权重赋值,简单易行,但主观色彩较浓。

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从心理认知角度,采用ZMET技术去研究课堂教学质量问题,去了解被访谈学生潜意识中对课堂教学的心智模式,事实上学生可能连自己都并不清楚潜意识中隐藏的真正需要是什么。通过深人挖掘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所体现的个人价值需求,以及了解各种需求之间的联系,并根据学生的心智模型有效指导课堂教学设计,从受教者的角度去解决课堂教学质量提升问题。

三、基于ZMET技术的课堂教学质量探索

(一)ZMET技术介绍

ZMET 是(英文Zaltman Metaphor ElicitationTechnique的首字母的一个缩写,翻译成英文即隐喻抽取技术)由哈佛商学院的altman教授于1995年首次提出,该法结合非文字语言(图片) 和文字语言(深入访谈),以消费者为主体出发,选择人类原始的沟通方式图像为传播媒介,借由图像中视觉符号的隐喻功能,诱发出消费者心中深层的想法与感觉,并建立一张组织网状的心智地图(mental map)来呈现对特定议题认知的结果,包含认知中所组成的构念元素(construct)与概念之间的连接关系。根据ZMET理论,该技术的操作共分为7个步骤: (1)招募受访者;(2)引导式访谈;(3)辨认关键主题;(4)数据编码;(5)构建共识地图;(6)观察共识地图;(7)描述重要的构念和共识(共同构念)关系。

(二)实施过程

1.对象选择

对拟邀请的学生访谈对象进行一次RPll量表筛选,对其有关课堂教学质量的介入程度进行测量,选取8位高介人用户为下一步的ZMET研究对象,因为高介人用户族群跟中介入或低介人用户族群相比,对研究信息更有兴趣,也更容易发展出自己的偏好,有较强烈的需求及价值观,且其决策历程也较理性而复杂。

2.深度访谈

访谈的过程约2小时左右,让受访学生自由表达所收集图片的想法和感受。一旦理解了受访学生的真实意思,就通过阶梯式的询问引导被访问学生一步步爬上抽象阶梯,由属性产生结果,再由结果产生价值。由于篇幅有限,对受访学生A的访谈记录,在这里只选其中重要的2张图片为例。

3.結果分析

访谈结束后,开始对8个人所提出的所以原始材料进行解码分析,将单个受访学生者的多条A—C—V链中的核心构年进行提取,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形成一张树状的关系图,就是所谓的个人层级价值图(如图1所示部分个人层级价值图)。再将8名受访谈学生出现超过三分之一的构念及出现超过四分之一的A—C—V链保留,归纳出共识地图(如图2所示)。这张共识地图既代表了这一群学生对课堂教学体验共有的心智模式,也可以作为下一步的设计决策的重要依据(图中N后面的数字表示该构念出现的次数)。

(三)研究发现

从共识地图和个人的层级价值图比较来看,从属性层到价值层,由低到高,阶层越高构念元素越趋同。同一族群的访谈学生在个人价值上体现出很大的共性,主要是为了获得愉悦、强大、幸福和创新。而在最基本的属性层,由于各访谈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出对问题认识的多样性,比如有趣、美、丰收等等。如果只是简单地去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单个需求,由于构念太多,很难找出典型型的要素。因此,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为什么需要这些要素,以及各层级需求之间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最终才能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研究价值

本研究将ZMET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评价中,透过非语言文字的图像引导并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和感受;运用方法—目的链理论去探求学生心中的个人核心价值,通过共识地图了解学生对优质课堂教学的心智模式。作为一种全新有效的工具,ZMET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从而创建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樊文星,曹文婷,肖樺.高等院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6(02):57~58.

[2] 王秀芝,吴清津.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学生视角与PCR法[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116.

[3] 张庆梅,王德强.关于高校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04):30~31.

[4] 张歆,等.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15(02):7~8,42.

[5] 升栋,王枢亚.扎尔特曼隐喻抽取技术的实际操作及其应用[J].市场研究,2005(02):33~34.

猜你喜欢

质量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睡个好觉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