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基本的设计形式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2017-10-20贺珊珊

丝路视野 2017年14期
关键词:观赏者轨迹线条

贺珊珊

【摘要】为了更好地创作出效果满意的艺术设计作品,运用好艺术设计中最基本的设计形式——点、线、面是非常关键的。艺术设计形式都来源于生活和自然界的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点、线和面本身也是相互转换的。简单地说:点的移动轨迹就生成了线,线的移动轨迹就成为面。自然界所有抽象的、具象的形态都来源于点、线、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换。

本论文以设计作品为实例将其中的点、线、面作为对象来分析思考最基本的设计形式与艺术设计的关系,也就是说通过对最基本的设计形式——点、线、面来解释其与艺术设计的关系,以希日后在艺术设计中能更熟练地、更巧妙地运用这一最基本的设计形式来达到设计的预期最佳效果。

【关键词】点;线;面;转换;运用

为了在艺术设计中能熟练运用最基本的设计形式,创作出好的设计作品,笔者通过具体的艺术设计实例对最基本的设计形式进行分析与思考。

艺术设计在表现形式上,往往体现为一种形式的设计。设计的变化表现为形式的变化。形式如同语言的语法与句法,它来源于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形态及其运动规律。自然界的形态分为理念的形态和实的形态,实的形态又分为自然形态和人为形态,但不管是理念的形态还是实的形态,它们的构成的基本形式都是相同的,如:点、线、面、对比与比例、平衡与节奏、整齐与调和等。点、线、面之间也是有规律可寻的,点是有位置的,而点的移动轨迹就成为线,线的移动轨迹就成为面,面与面的限定交差重新成为线,线与线之间的限定交差又回到了点①。

点、线、面是绘画与设计构成的最基本元素,而点是最小的形式也是第一元素,现代设计中的点,作为表现的一种成分,不但占有一定的尽管是微小的面积,都可能是有形状、有体积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提到点,首先就会想到圆点,而点本身是不拘拟于“圆”点的,它也有可能是三角形、矩形、菱形或雪花状等自然界一切规则与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点不仅起到造型的作用,也起到稳定图形的作用,例如:图形的中心和重心。

在一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到某些点的运动,这并不是点的本身具有运动性,而是由于点的排列和它的密集程度,使我们感到了这些点的运动。如将一些点垂直或水平均匀排列成行时,观赏者在视觉上就会感觉到点的匀速直线运动。点的排列可以是直线的、波动的、放射的、聚合的或是离心的。由于其排列形式和密集程度的不同,其运动视觉也是不同的。

点的排列表现移动时,就留下了它的运动轨迹,这条轨迹就是设计的第二基本形式——线。

线的本身是运动或表现运动。法国视觉学家德卢西奥-迈耶指出“线条是一幅构图中最基本的部分,而构图中的动势、体积、阴影和质感是以线条来描绘,都是产生于线条的。线条能表示任何事物,以交叉、并列及交叠的线条来表现构图类型的种种变化。线条还能表现体积。”②

我们所接触到的线在大脑中最快的映像是“直线、曲线”。康定斯基把直线分为三种类型的变化:1.直线最简单的型是水平线。2.垂直线。3.对角线。别的直线只是这三种类型的变通形式——或多或少地偏离对角线。而曲线实际上是通过不断地从两端施加压力,改变了直线的方向而形成的。③

对于各种各样的线条,它们的运动性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自然界静止的山石、土丘以及人文的房屋、建筑到自然界动态的河流、云雾及跑动的动物,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线条的巧妙运动。但并不是只有曲线能表现运动,直线并非没有运动,水平线具有运动的方向性——向左、右两端延伸的趋势,对垂直线来说是向上、下两个方向延伸的趋势。

线条除了具有运动这一特征外,还有装饰特征。英国画家和美学家荷加斯是最早对线条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的代表,他指出“一切直线只是在长度上有所不同,因而缺少装饰性。曲线,由于互相之间在曲度和长度上都可不同,因此具有装饰性。直线和曲线结合形成复杂的线条,比单纯的曲线更多样,因而更具装饰性。”④在曲线中,例如:抛物线、弧形线、双曲线、螺旋形线等,它们所呈现的动态都不相同,在现代设计中,線还有粗细、浓淡、虚实的变化。不同线条的千变万化都可以运用于不同的设计中。

线也具有立体表现功能,从一个花瓶的外型分析,它是一种曲线的轨迹,这种轨迹是沿曲线中心轴轮转形成的。曲线的中心轴并不存在,只是假想的一个点的轨迹。所以线的运动轨迹就会形成一定的平面的或立体的形体。

康定斯基在比较点与线的本质的不同时提出:“点——静止。线——产生于运动,表示内在活动的紧张。”⑤英国视觉艺术伦理家赫伯特-里德认为表现运动是“线条的潜力”。他说:“表现运动,显然不只是描绘运动中的物象。从美学角度上看,线条还应表现运动本身的自动 ——即一种跃然纸上,不带模仿目的的快乐之情。”⑥从这点上说,线条不仅具有造型、运动的本质,也具有打动观赏者视觉、心理的“动力”。

线的移动大多只能产生出有长度、宽度而无法产生出厚度的行迹。当线的移动产生出一定的宽度的“线”后,其“线”便发生质变,而成为面。就是平时人们所理解的面。康定斯基把面看作“画面是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所构成,并因此在框定的范围内勾画出一个独立的实体。”⑦它包括平面和曲面两大类,在设计作品中,前者指不同形状的平面,例如:矩形、梯形、三角行、菱形等规则和不规则平面;后者指球面、圆柱面等几何曲面和自由曲面。比起具有方向性基础,为一度空间存在的线来说,面是具有横向、纵向的二度空间的形的存在,是具有面积的形。

面在自然界也是以物质形态存在,是纯物质加工的结果,比如纸张、玻璃、画布等,就像并不是每件東西都是可视和可触的一样,面同时也以理念的形态存在,不管是怎样的形态,它在平面设计中是能作为设计者在造型上的一种表达方式来发挥它们的作用,达到内在张力的作用。

点、线、面的界定是相对而言的,加上一些变动关系,因此通常在设计中,点、线、面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经常在一起搭配结合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在设计的整体画面中,点、线、面也是相对而言的,有时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限的面的边缘是线,面与面的交接处是线,面的平视也生成线,一个较小的面相对于较大面积的面来说可以看作是点。由此推理出:点、线、面的关系在对比中呈现出的视觉效果是多种多样的,再加上衬托、分离、对比、叠加、渐变等形式因素,点、线、面的组合变化形式所引起的视觉感受必定不同,有时具有或平稳或跳动,有时又具有紧张扩张等效果,这就是点、线、面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特征引导着视线作方向性流动,这就是作品画面充满的生命力。观赏者在看这些作品时,通常通过外在的情形,可以感悟到外在事物情形下的内在本质。只有此时此刻,观赏者才能对一件设计作品产生共鸣。这既是观赏者从视觉到内心的需要,也是设计的初衷;同时也是观赏者为什么能感受到画面具有生命力的最为基本的原因。因此,最基本的设计形式与艺术设计的关系,最终还是归结于点、线、面这些设计形式的合理运用。

点、线、面的相对性在不同的创作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同时在创作中实的点、线、面与虚的点、线、面往往是并存的。一幅好的设计作品,经常是这些虚的、实的设计形式的共同存在而使画面更具生命力,在视觉效果上更具吸引力。有时当实的設计形式表现出来后,隐含的虚的点、线、面也就随之存在其中了。

通过作品对点、线、面的设计形式分析,基本的设计形式其实还是源于生活中的,也许正是因为点、线、面在生活中的反复出现,使我们在创作中更加注重实物,而忽略了构成这些实体的基本形式本身所具有的性质特征,缺乏对它们的分析理解。现在了解到点、线、面各个形式所具有的特征:点,是静止的,有面积有体积;线,表现运动本身;面,即线的移动行迹。其每个形式之间既具有相互转换的规律又具有相对性。在运用时,不仅可以单独使用其一种形式,还可以把这些形式任意组合,或是综合运用于作品。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同时实的点、线、面与隐含在画面中的虚的点、线、面之间的并存与相互影响在设计中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这些因其组合变化的不同而引发不同的视觉效果,有时我们对一些设计作品会产生错觉,正是设计师巧妙地运用了某种原因引起了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错觉,才使得点、线、面的组合变化具有了更多的多样性,才使得最基本的设计形式对观赏者产生心理学的作用。

设计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所以设计并不仅仅是形式问题,还有與设计有关的生活中的很多领域——设计的载体和内容。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要具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丰富的情感、独立的人格和对社会的敏感以及较高的素质修养等。所以有时设计的作品达不到预期效果,并不是设计师对最基本的设计形式的不了解,而是由于缺少对历史性、文化性、社会性等相关事物的了解和关注,最终导致设计载体与所运用的最基本的设计形式的脱节,使得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凑与合理。所以,了解点、线、面这些基本设计形式只是有助于设计者更好地运用这些形式,而设计者自己不仅要在表现形式上下工夫,而且也要对自己严格要求,在与艺术设计相关的其他领域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最基本的设计形式才能在设计中真正地发挥作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也只有这样,创作的过程才能充满愉悦,从而不断推陈出新地为社会带来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

注释

①[中]帅民风.基础造型学教育课题初探[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 社,2002.

②[日]福井晃一.设计小辞典[M].达芬多社(音译)出版,1978.

③[俄]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罗世平,魏大海,辛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④[俄]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查立,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7.

⑤[英]赫伯特里德.艺术的真谛[M].王柯平,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 社,1987.

⑥[法]德卢西奥-迈耶.视觉美学[M].李玮,周水淘,译.上海:上海人民美 术出版社,1990.

⑦[瑞士]约翰-伊顿.造型与形式构成——包豪斯的基础课程及其发展 [M].曾雪梅,周禹,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观赏者轨迹线条
浅谈求轨迹方程中的增解与漏解
无从知晓
注重形体艺术表达,塑造全新唱歌表演氛围
精致线条
线条国趣事
捕捉物体运动轨迹
浅谈舞蹈中编导、演员与观赏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烧脑的线条
败笔即妙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