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创设“主问题”,促进数学深度课堂

2017-10-20臧彩霞

数学大世界·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重心主问题

臧彩霞

【摘要】贯穿于整节课的数学“主问题”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指引的功效,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抓住学习内容的重点,设计覆盖范围广且意味深长的主问题,从最适合学生学习的角度切入,这样引领学生的课堂探究,让学生学有得法,效果斐然。

【关键词】主问题;重心;问题张力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线,贯穿于数学课堂的始终,这些问题中有些是教师提出的,有的是学生提出的,细辨这些问题,有的属于细枝末叶,有的则是主干,根据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我们将总领全课的问题称为“主问题”,这些问题的质量决定了学生的学习高度。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致力于课堂“主问题”的设计,并释放其推动力,绽放其张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摆正重心,突出“主问题”

“主问题”一定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点,能够统领全课,需要学生在这个问题上花大力气去探究和尝试。通常,课堂主问题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所以在审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时候,我们要找准这部分内容的重心,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能力来设计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据可依。

例如“小数的意义”一课,其知识目标非常清晰,就是要让学生经历对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的探究,找到它们与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之间的关系,感知出这样的小数的意义,同时让学生掌握小数的数位以及相邻数位间的进率。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主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此,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首先出示几个小数(其中有一位小数,也有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让学生将这些小数分类,学生很自然地会根据小数的位数不同来分类。然后我请学生回顾与一位小数相关的问题,让他们回味出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之间的关系,并借助直观图来强化学生的认识。之后我就引发学生的猜想:“像这样的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表示什么意思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适当的迁移,然后再提供给学生相应的情境,让他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在体会“0.85元”的含义时,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出0.85元就是85分,也就是将1元平均分成100份后表示出85份,这样他们就成功地将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拉上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去体会“0.005米”的含义,学生就轻松许多。

反思这样的教学案例,学生的探究是抓住“像这样的小数表示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来展开的,利用知识间的迁移,学生完成了由猜想到验证再到总结归纳的工作,让小数的意义水落石出,之所以学生的探究会有层次、有内容,主问题功不可没。

二、把握主次,挖掘“主问题”

有些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想要将这些内容穿成一条线稍显困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把握住问题的范畴,认清问题的主次,从最合适的地方人手来引领学生的深入挖掘,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丰富起来,体现出课堂主问题的价值。

例如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的问题是从生活中的圆人手,看看哪些地方是非圆不可的,并找出其内在机理。在这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从研究车轮入手,通过对学具的操作、观察、比较,学生发现只有圆这样的图形才会在滚动过程中保持从中心到地面的距离相等,也就是从圆心到圆周上的距离处处相等。在这样的“发现”之上,我引导学生来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提炼出圆的特征,学生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当然在之后的学习中,我还和学生一起体会到多种不同的画圆方法,让学生对圆有了更多的认识。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知识点是比较多的,教学环节也不少,但是就跟散文一样,本节课是“形散而神不散”,通过对生活中的圆的深入探究,学生发现了圆最本质的特征是圆心到圆周上的距离处处相等,从这样的认识发散开来,诸多知识都被纳入进来。

三、展现张力,延续“主问题”

黄爱华老师这样来说明课堂问题——能引出学生问题的问题就是好问题。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以此延续课堂问题,这样才能彰显出“主问题”的张力。实际教學中我们要注重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将问题不断延续下去。

例如在“认识负数”的教学中,我设计的课堂主问题就是“联系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认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研究?”从这个问题出发,学生提出了许多小问题,诸如“什么是负数”、“负数用在什么地方”、“负数有大小吗,怎么来比较负数的大小”等等,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负数自己選择一个方面展开探究,并在小组中交流,之后又组织了全班研讨,将每个问题都做了深入的探究,这样学生就从各个角度认识了负数,将相关的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了。从本质上来说,教师抛出的问题不是实质性的,本课的“主问题”是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并且由学生提出来的,但是这样的问题都围绕着主问题展开,给了学生数学探究的方向,展现了问题的张力。

总之,依托于问题展开的数学教学一定是目标清晰、层次分明的,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注重主问题的质量,明确主问题的价值,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样让问题贯穿于数学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猜你喜欢

重心主问题
“主问题”有效性探析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策略
“主问题”设计:课堂活动的牵引机
英汉句子结构差异浅析
网球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重心变化及步伐特征研究
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物理知识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提高学生体质的有效课堂教学法(第六讲):提高青少年快速伸缩力量的练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