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游戏,让小学数学课堂“动”起来

2017-10-20杜祥龙

数学大世界·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利用游戏思维

杜祥龙

小学教学的课堂模式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传统教学注重教学知识,而小学的知识难度不大,需要注重的其实是学生的兴趣。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呢?实践证明,开展思想游戏是激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在开展数学游戏过程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难以表述的问题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与此同时,抓住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问题剖析,从而帮助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

一、利用游戏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处在运算阶段的儿童的认知方式往往通过热烈的氛围促进他们展开兴趣的持续。我们知道,儿童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的氛围中提高注意力。小学生其实并不喜欢沉闷的课堂,在教学中只要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就会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但课堂中每个学生都发言会显得课堂嘈杂,而利用游戏进行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间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对于课堂的看法会逐渐改变,提升学习兴趣,而且游戏其实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学生经常会在学习的时候想起自己做过的事情或者了解过的知识,我们何不在学生做过或者未玩过的游戏中进行教学呢?其原理是一样的,而且效果还更好,因为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一定能想到这么多的生活内容,而直接采用游戏教学,可以简化这个过程。比如:教师在开展“击鼓传花”这个游戏时,可以设置多个题目,这些题目都是与生活有关的,并列出一些知识点,哪个学生拿到了花就出来做一个题目或者表演一个节目,但要讲出其中的數学内容。这个游戏的开放度很高,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还可以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

二、利用游戏调动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获取信息

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在接收外界信息过程中,往往是通过各种器官共同参与来完成的。在生活中思考一个问题或者做一件事情,我们会将多种器官同时调动起来,而在课堂中教师讲解问题的时候会显得有些拘束,学生更是如此。在课堂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会被限制,身体的器官并没有被积极调动起来。而在游戏中学生就会脱离这种束缚,身体的多种器官都可以积极调动起来。比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图形特征”时,学生在课堂中仅仅凭借思考是考虑不全面的。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游戏:学生利用周边的事物制作长方形,哪个小组做的图形多而富有特色就获胜。学生如果想要做出具有特色的长方形,就需要从定义出发,有的小组做成了对边相等的长方形,这也是一个特色点。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手与大脑充分调动起来,而且学生这个年龄段的思维,在脑海中勾勒出图形并且分析图形的特征是有些难度的,而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长方形,就可以将图形具体化,从而发现自己没有想到的性质特征。实践证明,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信息是最为广泛的,学生的思维积极地投入思考之中,可以逐步爱上数学的学习。

三、利用游戏引导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规律

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通过共同参与来提高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疑惑之处,探索重难知识点。在这个时代合作是必备的一种技能,学生在小学学习中也应该学习这样的能力,在合作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提升合作的效率。合作其实是将课堂转交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一般在课堂中都会由教师去讲解知识点,而学习到一些需要自己探索的内容时,就应该将课堂转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去探索内容会有些难度,而小组就可以降低这样的难度,并非是简化教学的难度,而是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而言,独立推理出来确实有些难度,小组合作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从而从众多的观点中逐渐挑选出正确的一个,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比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比如:决定以红一加、黄一减、蓝一乘、绿一除为数学规则,积木的数字代表计算的对象,积木的颜色代表规则。于是假设学生排出2(红)6(黄)4(蓝)9(绿),即意味着公式:2-6×4÷9=?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习惯规则之后每个小组都有出题的机会,就看哪个小组回答得最快最正确。学生在游戏中可以逐渐发现数学运算的规律。

四、利用游戏深化思维活动,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内容,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提升思维层次。而学生也喜欢这样的内容,学生现在的心理是特别活跃的,喜欢探索新鲜未知的内容,而且在全员探索的氛围中,学生更乐于表现自己,学生的思维也会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断提升。小学数学需要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来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解题能力存在着不足的情况。课堂中学生学习了这些知识,但是课后题目中反应出来却是错误颇多。究其原因,原来是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达不到解决这样的问题的能力。但是,通过结合游戏却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例如:在教学“整理房间”时,就设计了“举牌游戏”来深化学生的思维活动。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演示摆放物品的情境,并且给每个物品进行编号,从1到12号。老師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分类,这样的分类是自定义的,并没有什么太多的限制,但正是因为这样,学生得出的答案也是不一样的,而且学生还需要列出多样的分类方式,训练学生的拓展性思维。最后老师举牌学生回答所属的分类,锻炼学生的随机反应能力。

总之,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想一想学生这个年龄段究竟喜欢什么。学生喜欢玩耍,那么从游戏角度出发,只要角度与方式合理而且结合数学知识,游戏同样可以达到教学的效果,而且效果也非常明显。游戏中学生提升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可以将学生被动地学习转化成主动地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利用游戏思维
画与理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爆笑游戏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废物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