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三点体会

2017-10-20张丹

数学大世界·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丁丁习题爸爸

张丹

打造高效课堂,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缺陷和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课堂低效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如何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是现阶段数学教学首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设计核心问题,实施层层剖析

要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核心问题,有目的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对核心问题的层层剖析,促使学生真正掌握重要數学知识点,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重要目的。

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找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核心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观察下列一组数字,如果每次框出2个数,可以得到多少种不同的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学生:可以得到9个不同的和,组合为:1+2=3、2+3=5、3+4=7、4+5=9、5+6=11、6+7=13、7+8=15、8+9=17、9+10=19。

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再接再厉继续提问,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加深入地剖析。

教师:观察得出的和,你可以发现什么?

学生陷入沉思,将和单独剔出来,观察和之间的联系,甚至有学生开始小声讨论。

学生1:它们的和都不能被2整除,所以都是奇数。

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并让学生发散思维,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其他规律。

学生2:和之间的差为2,如5-3=2、7-5=2。

在这个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核心知识,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设计核心问题,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如:丁丁的爸爸、妈妈各自去外地出差了,他们3人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通了多少电话?如果他们互相写一封信,一共写了多少封信?

學生1:通话:爸爸和妈妈、爸爸和丁丁、妈妈和丁丁;写信:爸爸和妈妈、爸爸和丁丁、妈妈和丁丁。所以,通了3次电话,写了3封信。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不置可否,并询问学生是否有其他看法。

学生2:通话3次,通话:爸爸和妈妈、爸爸和丁丁、妈妈和丁丁;但写信是6次,因为题目说的互相写信,所以还要回信,即爸爸和妈妈、妈妈和爸爸、爸爸和丁丁、丁丁和爸爸、妈妈和丁丁、丁丁和妈妈。

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能力设计核心问题,并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剖析核心问题,从层层剖析中逐渐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为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知识本质,开展多元链接

开展高效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该立足知识本质,以案例导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开展多元链接,对知识点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促使学生可以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从而真正实现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目标。

现以“方程”教学为例,通过本单元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促使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在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一定的认识后,教师立足知识本质提出问题,以期展开多元链接,促使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教师:有20个苹果,苹果比桃多15个,桃有多少个?

学生:因为苹果数量是已知的(苹果20个),而苹果又比桃多15个,所以列式:20-15=5(个),即为桃的数量。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表示肯定,并让学生联系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方程,那么你是否可以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设桃的数量为x,列方程为20-x=15,解出x=5,即为桃的数量。

从一般解法过渡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加清楚题目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学生更好地解决方程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以数学知识本质为立足点,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实现对知识的展开,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自主选择习题,个性巩固所学

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习题,通过巩固所学知识,不断提高学生数学水平。

例如在解决“相向行驶”问题的时候,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这一类题目的思维比较混乱,解决这类问题比较困难。根据这一发现,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后加强练习,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难度适应的数学习题,强化对这类题目的训练,就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

如:甲车每小时行8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0千米,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行40分钟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习题时,学生发现时间单位不一样,应先对单位进行换算,即40分钟=2/3小时,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进行解答。

解:40分钟=2/3小时,

(80+70)×2/3=100(千米)。

答:两地相距100千米。

由此可见,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数学习题,在探究解决问题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加深,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打造数学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还可将学生进行分组,由学生分组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仅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所以,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重视对解决问题能力的渗透,对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发挥点拨功能,构建知识体系

在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当中,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功能,特别是在课堂小结时,要把握好“度”进行点拨。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的时候,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课堂小结上,教师可以出示一道带有陷阱的基本题:一块砖长24厘米,宽1.2分米,厚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然后在讲评时再进行点拨:要先统一成同一种数量单位,再按体积公式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小结导入数学习题的目的在于以简单的数学问题囊括数学重要知识点,通过这样的点拨,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开展的大背景下打造小学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提高学生数学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丁丁习题爸爸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动物“叫”各不同
一起去踏春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谈天气
神奇的三角形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我和爸爸
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