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4”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探究

2017-10-20贾凌云

数学大世界·上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环节有效性数学

贾凌云

【摘要】“3+4”是近几年教育部对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的探索,三年中职校的学习重在强化重点文化课的学习和专业实践基本能力。数学课作为重点文化课程之一,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职阶段的数学课程面临课时少、任务重的现状,探讨“3+4”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意义深远。

【关键词】“3+4”模式;数学;有效性

為满足不断增长的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以及经济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根据国务院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2011年出台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江苏省教育厅于2012年开始了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的探索,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五市先行“3+4”中职加本科班衔接试点。

一、“3+4”模式特点

“3+4”模式并不是简单的学历嫁接,而是另一种分段培养的特殊形式,即前3年在中职校学习,第三学年末通过学业考核成绩符合本科高校入学条件,即可升入本科高校深造,无需参加高考。此类模式并不同于以往的高职对口,而是按照中职、本科七年一体的原则,整体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由参与试点的本科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统筹制定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系统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3”主要加强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强化重点文化课的学习和学生专业实践基本能力的培养。“4”主要强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看出,“3+4”模式是一种新的二阶段培养模式,打破了以往的职业教育体系,创新了人才培养战略。

二、“3+4”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理解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它大致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产生学习的意向和兴趣;二是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应该学什么以及应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取学生喜闻乐见、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使原本枯燥的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这与国家对基础教育达成质量指标所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一致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这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它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根据笔者所教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前三年数学的周课时分别为4课时、6课时、6课时,远远少于普通高中的教学课时数,而课程的内容与普通高中一致。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获得相应的数学技能。

三、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1.巧设情境,有效导入课堂

作为课堂教学最基本的环节之一,精心的课堂导入能在较短时段内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活跃和轻松的课堂氛围打好基础,为推动整节课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我们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在教学一开始就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而实际上,有差别的导入理念和方法常常顺应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实现有差别教学内容的有效导入是我们数学教师在实践中的关注点。有效的课堂导入,能使学习者快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适时提问,让学生有效思考

课堂设问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醒、引导、反思。如何把握提问的时机、提出恰当的问题,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要使提问自然、有效果就需要我们利用“最近发展区”,营造问题的氛围。按照具体情境把握“最近发展区”,把问题定位于学习者通过努力能获得知识的高度,使其思维得到发展。通过“变式”拓展问题的视角,引导学生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加深刻地理解概念,学会利用熟悉的、简单的问题解决陌生的、不熟悉的问题,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维。

3.信息手段,有效辅助课堂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运用这一技术制作的课件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等优点,特别适用有关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知识的教学。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4.优化练习,有效巩固课堂

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又由于“3+4”數学课时有限,这就要求我们优化课堂练习,同时注意内容的迁移,要有利于深化理解,活跃思维。练习题的设计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同时练习的数量要少而精,实现效率最大化。

5.重现课堂,有效回顾重难点

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善始善终。课堂小结教学环节虽然用时不长,但是很关键,因为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疏理一下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明确重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回顾。这个环节可以由学生来总结,互相补充,抑或由老师领路,学生回顾。这一环节必须重点突出,有的放矢,让他们从中产生一种成就感。

总而言之,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师生所共同追求的,也是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仅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还与评价机制、学生配合等环节有关。笔者所探究的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着重于教师教的环节,期待以自己的思考引发更多人关注、探索这一问题。

猜你喜欢

环节有效性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